导图社区 注意
无数据
普通心理学——认知过程:注意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注意的概念、特点、功能、种类、外部表现以及品质等,该部分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教学有极大的参考作用,无论是教招考试还是实际教学,都拥有较强的实用性。
注意
注意的概述
定义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功能
选择功能
最基本功能
人们总是选择
有意义的
有关联的
有需要的
保持功能
调节监督功能
最重要的功能
出现偏差,立即发现并调整
种类
无意注意
又称为不随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
无需意志努力
自然发生
人和动物共有
初级、被动
影响因素
客观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性
刺激物的对比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主观
需要和兴趣
情绪
知识经验
期待
有意注意
又称为随意注意
自觉的
有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人类特有
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
对活动的合理组织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主体的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
解读
处于有意后注意时期,认知的效果最佳
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侧耳细听”
“目不转睛”
“沉浸式”
无关运动的停止
听讲时,不会开小差,异常安静
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时
呼吸轻微而缓慢
一般呼吸更短促,呼得更长
紧张时
心跳加速
牙关紧闭
握紧拳头
“屏息”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
又称注意的广度
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注意的稳定性
在同一对象/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分类
广义稳定
注意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狭义稳定
注意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注意的分配
一心N用(N≥2)
注意的转移
“不说这个了,关于XXX(别的事)怎样了”
“消消气,来!喝杯茶”
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
注意的有意性:被动→主动
中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有意注意发展明显
不论何种注意,都在逐步深化
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注意形式
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补充
关于注意的起伏
又称为注意的动摇
人的注意无法长时间保持不变,会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