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考——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理专题1--公考——地表形态的塑造,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首先要有内力;同时也要借助一些技巧和助攻的外力,才能塑造除完美的地表形态。
编辑于2023-08-21 10:01:56 四川省《zhonggong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建立健全制度,全会60个要点《决定》。详细知识点,有拼音的是屏蔽词语。
报告指出,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提出“四个发力”重要要求,赋予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届省政府坚定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zhonggong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建立健全制度,全会60个要点《决定》。详细知识点,有拼音的是屏蔽词语。
报告指出,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提出“四个发力”重要要求,赋予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届省政府坚定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
从外到里分为三个部分: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地壳
概念: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类似鸡蛋的鸡蛋壳
地壳厚薄不一,大陆部分的地壳比较厚,海洋部分不叫薄。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外壳主要涵盖氧(第一大元素)、硅、铝(第一大金属元素)三种元素
地幔
类似鸡蛋的蛋清,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靠近地壳近一点的为上地幔,上地幔存在一个软流层,该处可以流动,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
最中间、最内部,类似鸡蛋的蛋黄。地核在地球的内部,上有地壳和地幔,特点是承受的压力特别大,温度特别高,密度最大。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密度不断增大,越往中间密度越大
补充
岩石圈
地幔的全部:因为地壳坚硬
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之上)也很坚硬
外部圈层
大气圈:主要成分是干洁的空气,主要包括氮气(最多)、氧气
水圈:地表水、大气等,水圈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最活跃):生活的微生物、动物、植物,水圈全部都有生物,岩石圈有生物,但生活在岩石圈的上部
六大板块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划分: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只有大陆才有板块(错误)
大洋板块上没有陆地(错误)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板块张裂: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会形成裂谷或者海洋,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相互碰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印度半岛,两陆地相互碰撞后会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如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交界处有非常多的火山和地震带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概念:内力作用+外力作用。首先要有内力;同时也要借助一些技巧和助攻的外力,才能塑造除完美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源自地球内部)
分类
地壳运动(最主要)
按照性质和方向分
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放心运动
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下运动
地震
概念:地球内不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不是所有地地震运动都是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所导致的
分类
构造地震(对人类影响最大):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或者相互张裂而形成的地震
震源:哪里运动了就称哪里为震源,震源在地球内部
震中:震源垂直对应的地表称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中间有一定距离。震源越浅,对地面的破坏程度越大
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一次地震对不同地方的破坏程度不同(有多个烈度)
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又称亚欧地震带(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
环太平洋地震带:围绕太平洋,中间是太平洋板块
海岭地震带:主要在大洋底部,分布着很多海洋岛弧,会形成地震
又被称为火山地震带,因为火山通常也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导致周边一定范围内形成震动,有可能导致地震。
塌陷地震:采矿坑形成的空洞诱发
诱发地震:改变土质结构而诱发
火山
概念: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冲破地表束缚,于是沿着地壳中央喷口或者管道喷出,喷到地表冷却后形成岩石,堆成火山
组成
火山口:是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火山堆: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往两边测流,冷却后凝结形成
分类
活火山:正在喷发或者周期性、间歇性的火山,典型“富士山”
死火山:早已经停止喷发、又没有任何喷发迹象,只有火山遗迹
休眠火山:虽然现在不喷发,但有可能复活恢复喷发
岩浆活动
如果岩浆在上地幔的上部保持不动,不会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产生影响。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的形态
变质作用
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越往地壳深处,温度、压力越高,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概念:来自于地球外部的能量,比如风、流水、冰川等。
分类
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比较温和,短时间内肉眼是观测不到的,需要日积月累)
物理风化:岩石崩裂
化学风化:岩石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微酸性的水溶液,进而腐蚀,风化岩石
生物风化:植物的根扎在岩石中,或者附着在岩石表面
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会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过程
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
风力侵蚀:雅丹地貌
冰川侵蚀:山尖形成冰石角峰
搬运作用: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堆积作用:在搬运过程中,遇到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地貌
特殊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不断被流水侵袭形成
我国西南地区,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大坑
雅丹地貌:分离侵蚀形成
我国西北地区,新疆罗布泊、乌尔禾(魔鬼城)、甘肃敦煌
丹霞地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受垂直或高角度切割形成
分布范围广,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重庆老瀛山、甘肃张掖、贵州赤水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概念: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分类
岩浆岩:受到严力作用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温度降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岩浆本来是液体,在冷却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会进气,所以这种岩石有很多气孔,典型是玄武岩
特点:表面有明显的多气孔,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绷紧形成碎石、沙子、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搬运后沉积起来,一层一层的压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有纹路有层次,页岩、石灰岩、砂岩)
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的岩石成分、性质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如大理岩(汉白玉)
三大岩石是相互关联
上地幔的上部有岩石,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典型代表:玄武岩、花岗岩)
岩浆岩长时间经过风华、流水、冲击,沉积之后形成沉积岩(典型代表:页岩、石灰岩、砂岩)
经过一定年代、地址构造的影响,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发生转变,形成变质岩
若变质岩接近岩浆,可能被岩浆融化,岩浆继续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
三大岩石不是独立存在的,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岩浆岩所占比例最大(因为先有岩浆岩才会有其他岩石)
地表具体形态
陆地地形的种类
山地:海拔大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其父较大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缓和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海底地形的种类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底
洋盆
海沟
海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