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二章水浒传思维导图分享!该图涵盖《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贱逼民反与替天行道、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水浒传》的影响四个部分。喜欢就请点赞收藏哦!
编辑于2020-05-03 18:36:50《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1.南宋宋江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2.宋末元初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完整记录36人的姓名和绰号;罗烨《醉翁谈录》著录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独立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写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笔墨虽简略,但已把水浒故事联缀,展现《水浒传》原始面貌。
3.元大批“水浒戏”。对宋江等形象刻画较集中,但性格不很一致,无共同的主题,不过“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寨名水滩,泊号梁山”说法大体相同。
作者问题
1.嘉靖间最早著录此书的高儒《百川书志》题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郎瑛《七修类稿》有类似记载
2.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徐》、王圻《稗史汇编》等认为罗贯中作。
3.万历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说施耐庵作。
4.明末清初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提出施作罗续说,即“施耐庵《水浒正传》七十卷”,后30回是“罗贯中《续水浒传》之恶札也”
《水浒传》的版本
(一) 7种不同回数版本,而从文字详略、描写细密来分,有繁、简本之别:繁本有71回本、100 回本、120 回本3种;简本则有102回本、110 回本、115 回本、124 回本等;另,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二)繁本系统:
1.今知最早“《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高儒 《百川书志》。
2.晁傈《宝文堂书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等载,嘉靖间武定侯郭勋有家刻本100回,时称“武定板”,已佚。
3.今存最早的较完整的百回本是有万历己丑(1589)天都外臣(即汪道昆)序《忠义水浒传》。原刊本佚,今见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本。
4.万历三十八年(1610) 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百回本。
5.以上百回本在写梁山大聚义后,只有平辽和平方腊故事,而无平田虎和王庆内容。
6.繁本中120回本增加平田虎和王庆故事,文字与百回本略有不同,也附有“李卓吾”评语,故称《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由袁无涯刊行。
7.明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大聚义后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二)简本是繁本节本 简本一般有平田虎、王庆两传,但文字简陋、乏文学性。
1.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
2.明万历甲寅(1614)刊行的吴从先《小窗自纪》有《读水浒传》文,所载《水浒传》内容与今知繁简各本多有不同,如云“四大寇”为“淮南贼宋江、河北贼高托山、山东贼张仙、严州贼方腊”等。第二节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一曲“忠义”的悲歌
(一)最能体现这一主旨,忠义的化身——宋江。
1.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
2.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旗号下,带领众兄弟惩恶除暴,救困扶危,是一个“忠义之烈”(李贽《忠义水浒传序》)。.
(二)深刻揭露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1.如写高俅,有“乱自上作”的意味;同时与下层官吏、土豪恶霸,导致民不聊生。
2.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并揭示“奸逼民反”的道理。
3.强调这样-个悲剧:“ 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最后被“不忠不义”的社会吞噬;在以“忠义”为武器批判无道天下时,对传统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深沉的迷惘。
丰富的思想内涵
“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
1.“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但在“忠”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
2.对“义”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传统农业社会重“孝”→商人等“三教九流”重“义”。讴歌“仗义疏财,济危扶困”,反映下层群众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戮力相助”,更反映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
3.“忠义”的内涵: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
歌颂英雄,歌颂智慧,歌颂真诚。
1.不少英雄都是“力”和“勇”的象征,重计谋与策略:表现在为百姓抱不平、申正义,建筑在保护弱者的基础上。
2.一定的市民意识和思想感情,与后来的个性思潮息息相通:反对钱财的积聚与贪求,强调“疏财”以成“义士”;追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向往兄弟间“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
《水浒传》与农民起义
1.在官逼下造反,组织武装队伍,提出政治口号,开展军事斗争,与封建国家机器相对抗,规定梁山义军的基本性质是农民起义。
2.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沿“乱自上作”、“造反有理”的思路,揭示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再现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总结规律性东西。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
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1.人物语言个性化,从对话中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
2.以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的文学语言,塑造一大批传奇英雄。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
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1.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在“同而不同”中显示人物个性特点。常故意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写冲突相似的情节,犯中求避,相互映衬,在比照中突现个性特点。
2.能展示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如林冲;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不能贯串始终,特别大聚义后,人物大多失去原有的个性色彩;但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和层次性,体现了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重特征化到个性化的一大步。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1.将英雄理想化时,往往渲染、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带传奇色彩。
2.把超凡的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
3.用重彩浓墨描绘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故事时,注意在细节上精雕细刻,逼近生活,使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情节结构以单线纵向进行。
1. 上半部以人为单元,下半部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
(1)71 回前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将其上梁山前的业绩基本写完,然后引出另一个或另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环环相扣,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 一批批英雄人物串联起来。
(2)71回后以时间为序,写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以报效朝廷为主干,将故事贯串始终。
2.各部分往往具相对的独立性:
(1)前半部连环列传体的结构形式利于集中笔墨描写一些主要的英雄豪杰;
(2)后半部情节松散、拖沓,多有雷同、失真之处,没能生动揭示水浒英雄悲剧精神。
《水浒传》的影响
地位和影响
(一)小说作为新文体的地位确立,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二)创作角度:和《三国志演义》奠定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
(三)比之《三国》更贴近生活,开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会、日常琐事和平凡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层次性、流动性,纯熟使用白话,推进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发展。
题材的开拓
(一)戏剧:如李开先《宝剑记》、陈与郊《灵宝刀》、许自昌《水浒记》、李渔(一说范希哲)《偷甲记》、金蕉云《生辰纲》等。
(二)小说:如《金瓶梅》、《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结水浒传》(《荡寇志》)等续书;《三侠五义》等“而源流则仍出于水浒”(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杨家府演义》
1.根据南宋以来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描述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一门五代忠勇保国的故事,歌颂英雄报国精神
2.塑造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女性英雄群像。
3.贯串忠与奸的搏斗,揭露昏君佞臣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
4.尽管忠君思想浓重,但某些地方有所突破。
5.结构松散,文字粗率,情节有些雷同,有些过于荒诞,整体艺术水平不高。但个别情节写得曲折动人;孟良、焦赞也写得各有个性。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1.主要叙岳飞抗金事迹,始于金人南侵,终于岳飞被杀、秦桧在狱中受报应。明、清两代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以此为最早,岳传基本骨架已构成。
2.过分拘泥史实,文字半文不白,情节较粗率,缺乏艺术感染力。
《水浒传》在国外
目前学者多从第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