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论 高中语文选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一、殷商
甲骨卜辞
片段的散文
二、商代
《尚书》
商周记言史册的汇编
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
以记言为主
三、先秦
哲学家,以说理为主
诸子散文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
《老子》
《论语》
纪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精炼简洁、含义深刻
有格言的意味、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
对话式论辩著作
言辞雄辩,用词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
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
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
《庄子》
“谬悠之论,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寓言故事,想象力丰富
《墨子》
富有逻辑性
《荀子》
朴实深厚
《韩非子》
严峻
议论文&叙事文
史学家用以记事
史转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春秋》
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撰
编年史、大事记
详细记述事件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
《左传》
左丘明所著
记述了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
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
《国语》
国别体,各国史料的编绘
记言多余记事
《国策》(《战国策》)
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
战国时代特征的体现
四、汉代
史转文
西汉司马迁《史记》
史学著作,文学性
纪传体通史
“纪”“传”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
通过展开人物活动,再现丰富复杂的历史画面
历史事件和细节描写,采用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写法
并列结构&网状结构
避免用偶句、对称的句法
东汉班固《汉书》
政论文
西汉
贾谊《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书》
东汉
王冲《论衡》
依附史学、哲学,尚未独立
赋
大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上林》
杨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小赋
张衡《归田赋》
蔡邕《述行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祢衡《鹦鹉赋》
实用性
文学性
总体特点
1,文学受时代变迁,人们需求、喜好,尤其是政治经济的影响较大
2.散文的实用性较强,但同时具有审美性
3.散文的审美性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唤起读者的美感
七、元明清
特点
1.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
2.明代的散文取材较为广泛,后期散文的表现手法也较为多样,尤其是晚明小品文
3.清代散文,包括古文和骈文
代表
明初
刘基
《卖柑者言》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明中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
唐宋派
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
明晚期
公安派
袁宏道
灵性说
竟陵派
钟惺、谭元春
晚明小品
张岱
《陶庵梦忆》
明末清初
爱国思想主义
顾炎武、归庄、屈大均、候方域、魏禧
清
桐城派
子主题
袁枚
方莅、刘大櫆、姚鼐
近代
梁启超
口号“文界革命”、“新文体”
《少年中国说》
五四时期“文体改革的先导”
六、唐宋
1.一方面扬六朝余波,有讲究辞采的骈文
2.另一方面革六朝旧习,有散行流畅的古文
骆宾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
王勃
《滕王阁序》
韩愈
闳中肆外,戛戛独创,风貌是雄健深厚,气势磅礴,汪洋恣意,曲折自如
作品
《师说》
文字精炼,文气充沛
《进学解》
《进穷文》
对话问答体,赋的铺排何骈偶杂用
《杂说四》
托物寓意,构思巧妙
《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文章析理透辟,清隽卓绝,以精密见长
《永州八记》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重神风,绵邈
《醉翁亭记》
散中带骈
《秋声赋》
苏轼
《石钟山记》
气脉在叙事、写景、议论指尖从容流贯
《赤壁赋》
散文诗
曾巩
委屈周详,严谨完整
《墨池记》
王安石
见识高超,挺拔劲峭
《游褒禅山记》
苏洵
纵横驰骤
《六国论》
苏辙
汪洋醇厚
《黄州快哉亭记》
五、魏晋南北朝
特征
1.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 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2.在形式上骈偶化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截愈益多样化(骈文)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阮籍《大人先生传》
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
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南宋
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