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考语文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高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相关内容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5-12 16:01:46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考情调研
命题特点
近年来高考语文课标全国卷没有考察“扩展语句”这一考点,但是其他地区的试卷对其进行了考察。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及浙江卷考察了此类题型。山东卷的设计方式是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在一段开场白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这属于将扩充语句语言表达连贯、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考察的题型。浙江卷的设题方式是根据所给诗词描写一个场景。这一典型题型启发考生,单一的扩展与具体将逐渐退出试卷,取而代之的是重视生活化、情景化,综合考察多种语言能力运用的题型。这一题型也理应成为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的重点。
压缩语段主要考察考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这一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考生信息处理的能力。2019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都考察了,对一则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题型,因此压缩语段题也是2021年高考的备考重点。
备考建议
随着语言文字运用各考点轮动的高考命题规律,“扩展语句”也将纳入命题人的视野,所以应引起考生的重视。“压缩语段”已成为考察重点,考生在压缩语段时,切忌出现分不清楚次信息、漏掉新闻要点等问题。
考生应依据高考常见题型,加强对该类题型的认识和训练,避免眼高手低,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考点突破
考点一
扩展语句
说明
“扩展语句”考察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词语、句子)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考察要求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或者要求乙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具通畅,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
题型一
联词设景型
说明
该题型往往要求运用所提供的几个词语,发挥合理想象,揣摩词语之间的联系,创设一种情景,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或阐发一种哲理。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还有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解题技法
联词设景“四步”走
第一步
审清题目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及字数限制等。
第二步
分析每一个词语的内涵、性质、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些寻求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
第三步
立足中心,合理组合。无论哪种类型的词语连缀题都必须立足中心,按事理逻辑关系合理组合。如果题干给了词语任选权,那么考生要先选择合适的词语。
第四步
检查分析,完善答案。考生组织出答案后,还要检查一下题目中显性与隐性的要求是否都一一落实,有无遗漏的地方。
题型二
丰富句意型
说明
这种题型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使之具体生动、内容充实。一般或在句子的各个成分上扩展,或在句子的后面扩展。
解题技法
丰富句意“三步走”
第一步
明确答题要求,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方向。
作答时要仔细审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找到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第二步
展开丰富想象,适当添枝加叶,形象描写扩展。
“添枝加叶”法
就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从数量、范围、程度、状态等方面对主干句子进行形容、修饰、限制等,也可以增加时间、地点、人物等,使事项完整化。
“形象描写”法
对表现的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更有神采;对表现的事物进行外观描写,使事物更具体。另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等,使句子表达的内容更形象。
第三步
审读扩写语句,检查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通顺合理。
题型三
续写补充型
说明
该类题型,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叙写一句话或一段话。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艺相通,语言和谐,语言风格一致。
解题技法
续写补充型解题“四步骤”
第一步
读懂题目要求,准确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
把握题目所提供的语段或语句的文脉,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语句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步
重视整体阅读和语境,以使续写内容和钱文浑然一体,水乳交融;注意把握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语言色彩,从而确保续写内容,在形式上与整个语段协调统一。
第四步骤
审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体验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题型四
再现情景型
说明
这类扩展题往往给出一个具体的情景或是预设的某种情境,或是古诗文名句所营造的意境等,然后让考生根据预设的情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想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近年来,多数扩展语句试题都是这种形式。
解题技法
再现情景“四注意”
合理安排顺序,做到条理清晰。描写好一个场景,要充分考虑所要描写的内容的先后顺序、层次变化。例如,展开描写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即近;安排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体现层次变化是由整体到局部,还是有局部到整体等。
用好点面结合的方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时,首先,要明确“点”是指对具体的人或事物的细致刻画,“面”是指对整个场景和画面的概括性描绘;“点面结合”则指定二者的有机组合。其次,要注意详略分明。一般来说,“点”的描写较详细,“面”的描写较精炼。最后,要注意渲染氛围。根据场景或画面的不同氛围,或紧张,或热烈,或欢乐,或哀伤等。
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运用修辞手法。根据需要,用好修辞手法,以增强锁描写内容的表现力、感染力,是描写的场景或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题型五
话题扩展型
说明
话题扩展型是指给出“主题”或“中心句”,规定某种情景,要求对其进行扩展阐发的一类试题。
解题技法
话题扩展型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
明话题,确定扩展方向。
这类题目在题干中已限定了扩写语句的中心或话题,答题时必须牢记这个中心或话题去扩展
第二步
理思路,确定语段层次。
扩展语句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落层次,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
定手法,围绕话题,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紧紧围绕给定的话题,确定选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考点二
压缩语段
题型一
新闻类语段压缩
说明
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切时代生活的走向。
类型一
拟写新闻标题
说明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准确、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名其意义并富有吸引力。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新闻标题的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体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试题中通常要求你写主标题,有的同时要求你写主标题和副标题,但单独你写副标题的题目不大常见。
解题技法
拟写新闻标题“五注意”
题文一致
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一语破的
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色的、最本质的事实,才有突破性。只保留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细节、消息来源和不必要的议论,即一般只出现两个必备要素——人物(或单位、事务等)、事件,并且还应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的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旗帜鲜明
标题要是非明确,爱憎分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时不能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
生动活泼
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事实以外,还要关注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感染中给人一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注意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例如:中国经济一直在“升温”(比喻)
注意次数的限制
拟写新闻标题的题目大多有字数限制——不超过**字。超过字数一般要扣1分。
类型二
拟写导语
说明
导语,是对新闻报道的总的概括。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要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概括出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语虽短,但新闻的要素齐全,因而读者可以从导语中获取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解题技法
新闻导语拟写公式
标准的新闻导语拟写公式:
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生时间+④主体和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的)条件会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说明
如果试题材料不包括前三项相关材料,前三项内容可舍去;④⑤两条可互换位置;⑥中的过程一用句子完成,如果字数要求极严格,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试题若要求根据新闻的主体写导语,考生应仔细阅读主体部分,从中提炼出各个要素,然后加以连缀。
牢记
解答这类题,考生要明确导语是揭示新闻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内容的部分,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语言必须高度概括,简洁凝炼。同时,也要明确导语的内容来自新闻主体,从新闻主体中筛选并整合关键信息是拟写导语的唯一办法。
类型三
概括新闻要点
说明
新闻要点和一句话新闻的不同点:一般来说,新闻要比一句话新闻要详细些,包含的信息点要多些。因此,除了新闻的要素外,原材料中其它内容要点也应在与字数允许的范围内概括出来。
解题技法
概括新闻要素“三步骤”
步骤一
通读材料明大意。
步骤二
切分主题画层次。
以句号、问号、感叹号为单位,看这段文字有几句话,每句话的主语是什么,主语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谁的分量更重一些。
步骤三
保留要点主信息
句子要点应齐全,必须把若干“要点”保留下来,这里的所谓“要点”,是根据题干的指令确定下来的语段中的部分信息。
题型二
提取关键词
说明
关键词原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重要的词语,一般放置在文段的前面,让读者了解文段的基本内容。后出现在网络搜索中指人输入到搜索框中的文字。提取出关键词语考察的是考生概括文段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解题技法
提取关键词类试题五注意
整体阅读,把握语段中心。要读懂语段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即语段的陈述对象是什么。陈述对象是关键词之一
明确与陈述对象相关的内容。关注语段中介绍陈述对象的内容,比如对其定义、特性的阐释,或者以其为中心谈论的其他内容。
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从写作规律看,作者会通过反复使用重复词语来强化表意,因此对出现率很高的词语要特别注意。
筛选比较。在概括出来的主要信息中做进一步的筛选,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一般情况下,关键词就“镶嵌”在主要信息之中,考生只需以“压缩语段”的能力为“筛网”,将关键词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数量逐一提取出来即可作答。
整合检查。对所选关键词来一个回头看。先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之处,再看一下信息,要点全不全(高考评分标准往往按信息点给分),最后将关键词连缀起来,看意思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语段的中心内容。如果不能,就要重新确定。
题型三
下定义
说明
“下定义”是一种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身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这种题型一般是为考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资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与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解题技法
套公式
公式
被定义概念(是小概念,暂用“小”替代)=本质特点(是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暂用“特”替代)+临近大概念(是被定义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暂用“大”替代)
简化式
小=特+大
下定义“三步走”
第一步
找“大”,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临近大概念。如要给“笔”下定义,要先找到“笔”的“临近的大概念”——“文具”。以“东西”“物质”“工具”为“大”不行。第一个太俗,后两个太“宽”,也就是说,“笔是东西”“笔是物质”和“笔是工具”都不贴切。只有说“笔是文具”才最贴切、准确。
第二步
找“特”,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笔”的本质特点是“用来写字画画”,而“细长的”“可以握在手中”等,是次要特点,可以略去。
第三步
巧“连”,连接“小”与“特”+“大”。根据定义“小=特+大”,“笔”的定义应为“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文具”。
五条原则
定义必须相称: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
定义不能循环。
定义不能否定。
定义不能比喻。
下定义一般是单句。
题型四
概括语段要点
说明
概括语段要点是压缩语段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是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对材料进行概括。从设题选材的材料来看,主要是说明类和议论类。
解题技法
解答概括语段要点类题“四步骤”
步骤一
审查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步骤二
速读语段材料,确定材料文体。
步骤三
根据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压缩。
说明类语段
层次切分法
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
给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要点→比较整理概括→查看验证是否达标
议论性语段
关键语句突破法
对议论性的语段压缩,必须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
有中心句
把中心句确定为语句的主要内容
无中心句
查找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其他进行“翻新改造”。
步骤四
整合信息,合理表达。
如果是将提取的有效信息整理成句,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如果是将提取的有效信息整合成几个关键词,注意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