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高考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
高中政治经济模块思维导图思维框架
编辑于2023-09-05 14:33:26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坚持和完善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What
Why
①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③确定了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
How
①发展为了人民: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
②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Why
①形式要求:新时代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②迫切需求:转变经济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经济增长动力
solve
①动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②方式: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释放消费潜力
③结构: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优化投资结构
经济发展方式
供给端
数量(粗放)
质量(集约)
需求端
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③赢得国际主动
What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目标:实现实体经济(一国经济立身之本,现代化经济根基) 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的协调发展
How
①深化供给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减无效低端供给扩大高端
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主体)
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④营造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氛围
⑤虚实关系:协调一致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国家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1.建立公平竞争制度
2.社会征信体系
3.市场准入畅通
完善主要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企业
①遵守职业规范、法律法规
②正当竞争,诚信经营
③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个人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初次分配
①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劳动报酬提高
②坚持多劳多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分配中比重
再分配
健全以税收、社保等作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三次分配
重视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公益性事业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why
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③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绿色理念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how
国家
①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②坚定文明发展道路
企业
①转变企业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个人
绿色观念,低碳生活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目标: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
How
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三农,推进农业现代化
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目标:发展更高层次开放性经济
How
①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
②继续推进“一带一路”下国际交流合作
③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更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
what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why
受益者
国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全,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国内产业升级
企业:有利于培养自主品牌,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个人:创造就业,提高收入
贡献者
①第二大经济体,稳定全球经济增长
②我国同大批国家联动发展
③减贫事业巨大成就降低世界贫困
④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how
中国态度
深度互动,深度开放
中国主张
①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深化改革
②奉行多边贸易体制,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③正确义利观,摒弃零和思维
中国方案
共建“一带一路”
经济题思考路径
分配制
基本内涵
What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Why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
What
多劳多得(工资、奖金、津贴,联产计酬)
Why
必要性
①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特点
重要性
①体现效率: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体现公平: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生产要素分配
What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Why
必要性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充分
②各种所有制并存
重要性
要素本身
体现国家对人才、创造的尊重 促进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
市场经济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适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What
劳动性,财产性,经营性,转移支付性(多样化)
Why
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本质要求,“消除贫困”
②新发展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
重要性
①劳动者: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积极性
②社会主义: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公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③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How
初次分配
①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劳动报酬提高
②坚持多劳多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分配中比重
再分配
健全以税收、社保等作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三次分配
重视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公益性事业
社会保障
What
社保(核心)、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最高)社会优抚(军)
Why
必要性
重要性
①减震器
②平衡器
③助推器
How
全覆盖,量力为,多层次,权责清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内涵
基本特征
①党的领导
②两制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③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④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管理
What
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③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市场
市场机制
价格
竞争
供求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好处
①价格可以反映出供求变化 供求变化也会影响价格
②竞争引导资源向效率高的领域流动,促进要素分配
坏处
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①经济运行不稳定
②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What
交易双方、对象、价格
Why
地位:是使市场在资源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目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How
国家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1.建立公平竞争制度
2.社会征信体系
3.市场准入畅通
完善主要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企业
①遵守职业规范、法律法规
②正当竞争,诚信经营
③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个人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政府
宏观调控
目标:经济增长,增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职能
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逆风向调节)
财政
主体:财政部门
税率、国债
货币
主体:中央银行
工具:利率、准备金率
生产资料所有制
基本内涵
What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制度并存
Why
①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
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③与我国国情适应
How
①坚持习思想的指导
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巩固和发展 公有制经济
Why
地位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原因
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What
国有经济
Why
①起主导作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体现在控制力上
②国有企业
1.中国重要的物质/政治基础
2. 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3.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How
经营角度
①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企;
②提高国有资本的效率,活力;
③做强做大做优
布局角度
优化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国企混政 (实现形式)
①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效率↑
②分配制:建立股权激励制度→积极性↑
③持股:推动非公公有资本主义交叉持股→保证国资支配地位
④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
集体经济
Why
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三农”
农民:财产性收入↑
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
农村:生产规模↑土地利用率↑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How
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
三权分置
所有权——集体
承包权——农民
经营权——经营者
经营创新
①完善基本经营制度
②培育新型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③市场:三链协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共赢链
鼓励、支持、引导 非公有制发展
What
个体,私营,外贸,混合所有制经济
Why
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对外开放
How
国家
①态度明确:毫不动摇
②培育更多市场主体
③法制环境营造
政策支持:融资,准入
企业
①制定正确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
③诚信经营
个人
①爱国敬业
②守法诚信
③有社会责任
公有制与非公关系
地位:平等主体(重要组成部分) mix
混合所有制经济
意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