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选修三《思维与逻辑》
政治选修三《思维与逻辑》知识整理,包括: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形式、思维的方式、思维的形态、思维的特征、思维与实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思维
思维的分类
广义
就是“意识”的意思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狭义
就是“理性思维“的意思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思维的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方式
战略、历史、辩证、创新、法治、底线思维…
①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 ②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思维的形态
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
综合思维
分析思维
从思维反应认识对象的方式
辩证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
思维的基本形态
(依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分类
抽象思维
形式
以概念、判断和推理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形象思维
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 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像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弥补直接、感性感知的不足,深刻全面反映客观事物, 但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加工失误导致认识失真
概括性
能动性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错误❌的思维歪曲反映认识对象
思维与实践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与实践
正确的思维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逻辑
4种含义
与“规律”是一个意思
此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
🈯️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逻辑学”这门学问
逻辑学
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
“思维方法”
逻辑学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
分类
狭义逻辑学
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
特别关注
推理问题
核心
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规则
广义逻辑学
形式逻辑➕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方法的辩证逻辑
逻辑思维
基本要求
同一律
遵循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公式
A是A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统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话题。
犯错
概念:混淆概念,偷换概念
判断:转移话题,偷换话题
注意⚠️
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他们一定是同一的 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他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矛盾律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A不是非A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
自相矛盾
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②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做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排中律
遵循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A或者非A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
两不可
科学思维
含义
在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结果具有预见性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思维素养意义
①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②有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对于培养科学精神的意义
①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 ②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精神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求真务实的精神 ③发扬科学精神,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解决矛盾;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
总的来说
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②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概念
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性质
抽象性、概括性
概念与语言
概念通过语词表达,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①有些语词无法表达出概念, ②不同的语词可表达同一个概念 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内涵
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究竟“是什么”
概念的外延
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明确内涵的方法:下定义
定义的构成
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下定义的要求
具备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对象,把握本质属性
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项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定义不能用比喻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划分的构成
母项,子项
划分的要求
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划分不当”“多出子项”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划分标准不一”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越级划分”
判断
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 直言判断
组成
主项、谓项、量项、联项
依据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依据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使用注意⚠️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避免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
要准确使用量项和联项
不要误用多重否定
关系判断
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
对称性关系
对称关系
反对称关系
偶对称关系
传递性关系
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
偶传递关系
复合判断
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构成
联言支➕联结项
真假值特征
全对则对,一错全错
意义
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选言支➕联结项
相容的选言支
不相容的选言支
相容判断
不相容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只有一个是真的
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是对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的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推理
依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认识来区分
演绎推理
具备条件
前提是真实的判断
推理结构正确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
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