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山东事业编-常识2 中国古、近代史
2023年山东事业编统考74.9分,终于上岸了!不爱背诵星人吐血整理!想要高分,一定要重视常识!
编辑于2023-09-06 19:52:55 山东省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公元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
最早的直立人
距今170万年前
蓝田人
陕西
距今115万年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距今70~20万年
山顶洞人
进化的北京人
新时期时代
母系氏族
仰韶文化
河南、陕西(半坡遗址)最多
彩陶
河姆渡文化
最早在浙江余姚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黑陶
父系氏族
大汶口文化
出现私有制
泰安泰山
蛋壳陶
龙山文化
章丘
黑陶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
公元前476,商鞅变法
夏朝
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禅让制→世袭制
二里头文化:河南
灭亡:商汤→夏桀、妺喜丝绸
商朝
建立
商汤发动鸣条之战
都城
商汤定都亳城(商丘)→盘庚迁都殷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文献可考、文字证实的都城
文字
甲骨文
龟壳在火上烤,用以占卜记事
1898年,清代王懿荣买药时发现甲骨文,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201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铭文、钟鼎文
司母戊鼎
镇国之宝
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四羊方尊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毛公鼎
铭文最长
存于台北
灭亡
西周
建立
周武王伐纣,定都镐京(西安)
古代都城
13朝古都
西安
西周镐京
西汉长安
洛阳
东周洛邑
东汉洛阳
6朝古都——南京
建康、建业、金陵
3朝古都——北京
最南都城——临安(浙江,南宋)
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制——周礼
孔子“克己复礼”的礼即指周礼
井田制
土地国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灭绝
周厉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道路以目
周幽王、褒姒烽火戏诸侯
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到清朝灭亡)
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
变化
经济
铁器和牛耕推广使用,小农经济形成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确立
政治
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纷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
百家争鸣
变法
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
封建萌芽,土地私有
最早的农业税
周武王→商纣王、妲己
牧野之战
第一次以少胜多
商兵阵前起义
典故:临阵倒戈
战国时期
魏国李悝变法
中国变法之始
《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秦孝公时期
春秋五霸
齐桓公
葵丘之盟,尊王攘夷
曹刿论战,鲁国与齐国长勺之战
晋文公
名重耳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一舍30里
位于山东鄄(juan四声)城
秦晋之好
秦穆公和晋献公(晋文公之父)
寒食节——介子推
楚庄王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饮马黄河
秦穆公
百里奚
宋襄公
荀子春秋五霸
吴王阖闾(he lv)
伍子胥一夜白头,带领吴兵灭楚
孙武
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重要战役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灶计
孙膑和庞涓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秦国白起
初步发展时期
秦朝
统一
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
政治
中央: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国务院总理,百官之长
太尉——军委主席
御史大夫——纪检
西汉三公
大司马——兵权
大司徒——财政
大司空——水利建筑
地方:郡县制
统一法令
经济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圆形方孔钱,小篆标准文字(李斯所作)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灵渠
书同文,车同轨
思想
统治思想:法家思想(李斯)
焚书坑儒
军事
蒙恬修长城
发明毛笔(狼毫,黄鼠狼)
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战役
陈胜吴广起义
苟富贵,勿相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巨鹿之战
项羽破釜沉舟
以少胜多
楚汉之争
楚河汉界:河南荥(xing)阳,河指的是人工河鸿沟
项羽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韩信(淮阴侯)
背水一战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生死一知己,成败两妇人
一饭之恩
张良(字子房)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决雌雄——刘邦和项羽
汉朝
西汉统一
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都长安(西安)
文景之治
黄老“无为而治”、
汉武帝
政治:推恩令
犬牙交错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北击匈奴
丝绸之路
德国 李希霍芬《中国》定名——丝绸之路
从西域(新疆)带回:葡萄、石榴、汗血宝马、苜蓿
西汉末年,引入佛教
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纳入我国版图
王莽新政,西汉灭亡
绿林起义,赤眉起义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
班超
经营西域,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后期:道教形成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
朝代更迭
东汉
三国鼎立
西晋
八王之乱
五胡十六国(北方)
北魏
东魏北齐
西魏
东晋(建康)
淝水之战
以少胜多
东晋谢安与前秦苻坚
典故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长江)
宋齐梁陈
隋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曹袁
以少胜多
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蜀吴胜曹
以少胜多
草船借箭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夷陵之战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打孙权
火烧连营
陆逊火攻大败刘备
都城
魏:洛阳
蜀:成都
吴:南京
典故
三英战吕布
三英指的是刘关张
舌战群儒
诸葛亮
羽扇纶巾
周瑜
鼎盛时期
隋朝
三省六部制
三省
中书省——起草诏令,权利机关,相当于人大
门下省——审核签署,相当于人常
尚书省——掌管六部,国务院
六部
吏部——组织部
户部——财政
礼部——文化、教育、科举
兵部——军委
刑部——公安
工部——管工程,住建、水利
标志——封建政治制度成熟
科举制
隋朝建立
唐朝完善:武则天增设武举和殿试
宋朝:糊名制
明朝:八股取士
废除:1905年清末
大运河
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
隋朝大运河经过洛阳都城,北京-洛阳-杭州
元朝京杭大运河,排弯取直
2016年申遗成功,第46个文化遗产
山东
四省两市
五大水系
黄淮海+长江、钱塘江
纳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唐朝
贞观之治
文成公主入藏
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
梨园
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
菏泽人
继续发展时期(宋元)
宋朝
赵匡胤,宋太祖,定都东京(开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经济发展
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打破了坊和市的概念,有了夜市和晓市
文学艺术商品化、世俗化
出现了勾栏瓦舍
王安石变法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战争
北宋
檀渊之盟,与辽对峙(天龙八部)
南宋
岳飞抗金,绍兴和议,向金称臣
政治机构
中枢机构:二府制,对持文武二柄
中书:宰相办公
枢密院:军事
台谏制度——御史台,监察
元朝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
政治机构:开始实行行省制
中书省:行政
御史台:监察
枢密院:军事
开始管理台湾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设立台湾府,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
开始管理西藏
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西藏事务
开始管理新疆——西汉西域都护府
衰落时期(明清)
明朝
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
明成祖朱棣
发动“靖难之役”夺位
从应天迁都北京
命解缙编纂《永乐大典》
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
委派郑和下西洋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带回长颈鹿(麒麟)
玉米、红薯、土豆传入中国
传入中国的蔬菜水果汇总
西汉:胡
明朝:番
清朝:洋
五谷:黍、稷、稻、麦、菽(豆类)都是本土
调料:葱(春秋)、蒜、胡椒(西汉)、辣椒(明)、花椒(本土)
西汉:主要是水果
葡萄、石榴、汗血宝马、苜蓿草
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
唐朝:菠菜
明朝:玉米、土豆、地瓜、烟草(鼻烟)
废丞相,设三司
废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
历史上没有丞相的朝代
三司受命于中央
中书省→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刑法
都指挥使司:军政
设置特务机构
锦衣卫
东厂和西厂
封建专制加强
八股取士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四书》《五经》,朱熹思想
灭亡
李自成
提出“均田免粮”、
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新水平
张献忠
清朝
清世祖顺治帝定都北京
雍正时设军机处
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浮动主题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
1919年五四运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
相同
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社会性质:半殖民半封建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
根本区别——领导不同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思想
平等自由 民主共和
马克思主义
发展前途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实现社会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一、1. 导火索:虎门销烟
一、2.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一、3. 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4. 人物
近代中国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组织编译《四洲志》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天演论》
翻译的是赫胥黎《进化论和伦理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二、1. 两个强盗火烧圆明园
雨果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石头的交响乐
二、2. 条约
《天津条约》
允许外国公使进入北京
伸向内陆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外国军舰、商船可在长江口岸通航
《北京条约》
割让九龙司给英国
增开天津为商埠
二、3. 影响: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三、 洋务运动(1860s-1890s)
三、1. 代表人物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三、2. 口号——自强、求富
三、3. 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4. 内容
兴办民用工业
兴办军事工业
创建海军
设立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三、5. 成就
第一个军事工业——曾国藩 安庆军械所
规模最大的官办军事工业——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第一个最大的民用企业——李鸿章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
三、6. 彻底失败的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四、 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
四、1. 《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白银两亿两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四、2. 人物
1984,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1905,在日本东京建立了同盟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四、3. 影响:大大加深
五、 戊戌变法(1898)
五、1. 公车上书
康有为
托古改制《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五、2.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五、3. 意义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六、 八国联军侵华(1900)
六、1. 《辛丑条约》
庚子赔款:4.5亿两→9.8亿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加入反帝组织
各国派兵保护
六、2. 影响:彻底/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 辛亥革命(1911)
七、1. 清朝覆灭: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七、2. 1894,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七、3. 1905,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
政治纲领
驱逐鞑虏(清政府),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七、4.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
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七、5.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七、6. 历史意义
推翻了封建帝制
结束了封建制度× 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五四运动(1919)
一、1. 性质: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一、2. 第一阶段:北京,学生
青年学生是先锋
一、3. 第二阶段:上海,工人
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一、4. 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二、1. 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山东:王尽美、邓恩铭
二、2. 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通过了党纲
成立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
三、1. 开始:1923年,中共三大,全体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三、2. 统一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3. 目的:打帝国主义,打军阀,统一中国
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北伐战争:1926-1927
三、4.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1927年,蒋介石上台,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
四、1.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朱德等人发动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四、2. 八七会议
1927.8.7
内容
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确定了总方针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最主要任务
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意义——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四、3.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9,毛泽东领导力秋收起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将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到农村
四、4. 长征
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10-1936.10,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主力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遵义会议
1935.1,贵州遵义
内容
反对左倾冒进,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五、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五、1. 抗战14年,全面抗战8年
五、2.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1935.12.9
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五、3. 国共合作形成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
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翟秋白首次提出统一战线
1936.12.12,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五、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7.15,《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9.22,国民党发表《宣言》,标志着正式形成
1937.7.7,七七事变
五、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7.7,七七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正面战场大会战
(1) 淞沪会战
1937.8.13起三个月,八一三事变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从上海等地迁出了大批厂矿机器、战略物资,为长期作战起了重大作用
雪豹
1937.12,南京大屠杀
12.13国家公祭日
(2) 太原会战
1937.9.11-1937.11.8
平型关大捷1937.9.25
八路军抗日战场上第一次胜利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 徐州会战
1938.1-6月,徐州为中心,江苏、山东、安徽、河南
台儿庄大战1938年,正面抗日战场上第一次胜利(国民党)
(4) 武汉会战
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最出名的战役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5) 枣宜会战
国民党最高将领——张自忠将军牺牲
共产党最高将领:左权
敌后根据地斗争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1940
目的: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亮剑
意义: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2日,签署文件
9.3,抗战胜利纪念日
六、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六、1. 国共和谈——《双十协定》
1945年,重庆谈判,为期43天
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六、2. 内战爆发
1946.6.26,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重点围攻中原解放区
六、3. 战略反攻、决战
揭开反攻序幕——1947,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1948.9-1949.1)
辽沈战役1948.9
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1948.11.6
华北、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陈毅:“人民群众的小车推出来的”
平津战役1948.9-1949.1
和平解放
北平、天津、华北大片地区
渡江战役1949.4
南京开始
总结区分
作风建设
1942,延安整风
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核心)
宗派主义→党风
党八股→文风
1945中共七大,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1949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执政党的作风建设
两个务必
中共工作重心三次转移
第一次
城市→农村
文家市决策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井冈山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开端
第二次
农村→城市
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第三次
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发端于南昌起义
奠基于三湾改编
1927.10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确立了“党指挥枪”、“官兵平等”、“官兵平等”治军方略
定型于古田会议
1929.12
解决了党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问题
进一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强调了加强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