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JW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自学笔记分享!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有关知识要点来了!本思维导图主要包含计算机网络概述、性能指标两部分知识点,还点出互联网和互连网的区别、典型交换方式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的思维导图,基于王道408课程
王道408课程之计算机网络第五章 传输层
计算机网络 408课程 第二章 物理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JW/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三网融合
电信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共享)
分布式处理
提高可靠性
负载均衡
因特网发展:
阶段一:ARPAnet阿帕网-->Internet因特网
阶段二:三级结构
1.主干网
2.地区网
3.校园网
阶段三:多层级ISP结构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XP:因特网交换点,提高了资源共享速度
分为
主干ISP
地区ISP
本地ISP
计算机网络组成
组成成分:硬件、软件、协议
工作方式:
边缘部分:端系统中的进程
客户-服务器(C/S)方式
对等(P2P)方式
核心部分:网络和路由器(采用分组交换技术转发)
功能组成
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
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
分类
按分布范围
广域网WAN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
(无线)个人区域网PAN
按使用者; 公用网、专用网
按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按拓扑结构;总线形、星形、环形、网络形
按传输技术:
广播式网络
点对点网络
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标准化工作
标准
法定标准:OSI
事实标准:TCP/IP
RFC发展为因特网的四个阶段
相关组织
ISO、ITU、IEEE、IETF
性能指标
1.速率:数据的传送速率bit/s
也称数据率、比特率
2.带宽: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输数据的能力。指最高数据率(bit/s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bit/s
3.时延: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总时间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将所有比特推向链路所需时间,
=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
检错、找出口等
排队时延
输入等待处理、输出等待转发
4.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 x 信道带宽bit/s
5.往返时延RTT
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至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确认
6.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有数据通过时间/总时间
网络利用率
利用率越大、时延越长,所以不是越大越好
区别
internet:任意通信协议
internet:TCP/IP协议族
典型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 存储转发技术
电路交换:面向连接
报文交换:时延长
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
分层结构
各个层次中的报文分为:
服务数据单元SDU
协议控制信息PCI
协议数据单元PDU
物理层的PDU:比特 ; 链路层的PDU:帧; 网络层的PDU:分组(包 ;传输层的PDU:报文;
了解层次结构的含义
协议、接口、服务
网络协议
组成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语法:规定数据传输格式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功能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服务
OSI中的四类服务原语
请求、指示、响应、证实
ISO/OSI参考模型(法定标准
速记:物联网淑慧示用
上三层:资源子网 (端到端 下三层:通信子网(点到点
应用层:用于文件传输的FTP;电子邮件的SMTP;万维网的HTTP
表示层
功能:数据格式转换,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
为表示层实体或用户进程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的传输数据。也称建立同步(SYN )
功能:建立、管理、终止会话;使用校验点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适于传输大文件。
传输层
两个进程间的通信(端到端)
传输单位:报文段TCP,用户数据报UDP
功能:提供可靠服务;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复用和分用
协议: 报文段TCP,用户数据报UDP
网络层
传输单位:数据报
功能:路由选择;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和网际互联
协议:IP、IPX、ICMP
数据链路层:
把网络层传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点到点通信
传输单位:帧
功能: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传输管理
协议:SDLC、HDLC、PPP、STP、帧中继
物理层
物体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传输单位:比特
功能
定义接口特性
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定义传输速率
比特同步
比特编码
TCP/IP模型(事实标准
与OSI的不同点、不同点
五层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