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的思维导图,有体温,体温的测量的目的:1、判断是否异常;2、动态监测其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和护理提供依据。
这是一篇关于静脉输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输血反应及其护理,适应症和禁忌症,种类,目的和原则,概念。介绍了输血的概念,将全血或成分血(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在输血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无论是输入自体血还是成分血,都需要输注相同的血型。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血液制品和它们的适用场景。
这是一篇关于尿失禁的思维导图,关于尿失禁类型的详细介绍。内容涵盖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可能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尿失禁问题。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心身疾病,心理应激。应激的心理模式,包括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等)、心理反应(如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和行为反应。还涉及了心身疾病和职业倦怠等概念。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而职业倦怠则主要描述了助人行业工作者由于长期持续付出情感而导致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等现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体温与脉搏)
体温
体温的测量
目的:1、判断是否异常;2、动态监测其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和护理提供依据
使用仪器的种类及构造: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仪
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总体要求:一人一用,用后消毒(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分类要求
水银: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清水冲洗擦干后放入清洁容器中备用。(注意口表、肛表、腋表分别消毒和存放)
电子及红外:参考相关说明书,根据不同的材质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感温头是消毒的重点!!!红外线耳温枪多配有探头保护套,使用后按一次性用物处理。
体温测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心理状态以及合作程度
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体温测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要点
患者准备
了解体温测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测温前20~30分钟若有运动、进食、冷热饮或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环境准备
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容器2个(A:为清洁容器,盛放已消毒的体温计;B:盛放测体温后的体温计)、含消毒液纱布、表(有秒针)、记录本、笔、手消液
若测肛温,另备润滑剂、棉签、卫生纸
操作步骤
核对——测量——取表——读数——协助——整理——消毒——绘制或录入
注意事项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正常体温
℉与℃的换算:℉=℃×9/5+32;℃=(℉-32)×5/9
腋温:平均36.5℃(97.7℉),范围36.0~37.0℃(96.8~98.6℉)
口温:平均37.0℃(98.6℉),范围36.3~37.2℃(97.3~99.0℉)
肛温:平均37.5℃(99.5℉),范围36.5~37.7℃(97.7~99.9℉)
生理变化
昼夜节律:清晨2~6最低,午后2~6最高(老年人因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减小)
年龄:儿童、青少年高于成年人,老年人低于青、壮年。新生儿易受环境的影响,75岁以上发生低体温的风险高
性别:成年女性比男性高0.3℃。由于孕激素具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因此女性在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体温升高
肌肉活动:骨骼肌强烈收缩,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压力和情绪
饮食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临床分级
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以上
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加强病情观察
补充营养和水分
促进患者舒适
心理护理
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的有节律的搏动
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和相关相应影响因素
正常脉率:60~100次/分
脉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
脉律:脉搏的节律性(均匀规则,间隔时间一致)
强弱:相同
动脉壁情况:光滑柔软有弹性
异常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评估
脉率异常:心动过速/过缓
节律异常:间歇脉、脉搏短绌
强弱异常:洪脉、丝脉、交替脉、水冲脉、奇脉
动脉壁异常
护理
休息与活动
加强观察
准备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
健康教育
脉搏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