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唐宋文学的发展轨迹
针对期末考试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整理。
编辑于2020-06-27 14:01:27唐宋文学的发展轨迹
唐诗
初唐
上官仪(上官体)
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其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文章四友
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沈宋(声律方面)
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宫廷诗人
概要
王绩
其诗歌是冷眼旁观世事时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创造出宁静淡泊又朴厚疏野的境界。 代表作《野望》,在新体诗声律方面成就显著。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宋之问祭文中首次提到。 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其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帝京篇》。 共同特点。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5.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四杰”诗风与宫廷诗风不同的内在原因。 6.“四杰”诗风尚属“当时体”,并没完全摆脱宫廷诗风影响。一些作品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采工丽和韵调流转,有雕琢繁缛之病。杨炯以五律见长,现存五言律完全符合粘式律,是有意追求。
陈子昂
陈子昂诗歌表现出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表现:《感遇》38首。 一、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1.借《感遇》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但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辩附著于感性形象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2.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这种兴寄方式已突破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直接建安诗人梗慨多气,虽在表现形式上受阮籍《咏怀》诗影响,但没有兴寄无端的苦闷,而蕴藏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较“四杰”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更显激越、带有壮怀激烈的豪侠之气。 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一)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复归风雅的目的不只是美刺比兴,而要追踪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齐梁诗风划清界限; (二)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
艺术特点 《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有如下特点: 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第二,全诗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连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 第三,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第四,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盛唐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 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山水园林(隐逸)诗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贴近生活,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其代表作:王维《鹿柴》《竹里馆》,孟浩然《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维(工笔画)
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王维。 (一)早年热衷功名。 1、《少年行》:“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送张判官赴河西》:“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声调高朗,气魄宏大。 2、出塞前后的诗,如《使至塞上》、《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 (二)奠定大师地位——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1、精通音乐绘画,描写自然山水的诗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难以句诠。如《山居秋暝》。 2、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对自然观察细致,感受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孟浩然(水墨画)
二、长于自然山水——孟浩然(成名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一)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盛唐之音。 (二)禀性孤高狷洁,虽抱济世志,却求仕无门,应举落第,只好高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放弃仕宦走向山水,以示清高。如《夏日南亭怀辛大》: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表明清高自赏的寂寞心绪。
两者差异
1、原因: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 2、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孟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活,“余”、“我”等常出现,如《过故人庄》。 3、孟诗景物描写,常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如《春晓》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比王诗更淳朴,更近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4、王善表现空山宁静之美,孟乘舟行吟之作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淡,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给人以洗削凡尽之感。
王昌龄(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
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人属于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清刚劲健之美。其代表作:王翰《凉州词》二首,王昌龄《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崔颢《黄鹤楼》《雁门胡人歌》,李颀《古从军行》。
边塞诗
3、高适、岑参等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高适、岑参、王之涣等诗人具有游侠气质和豪放性情,且均有入幕出塞的经历,他们的诗歌具有高昂的意气与慷慨奇伟之美。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塞上听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王之涣《凉州词》。
高适
岑参
李白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乐府、歌行、绝句
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具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 二、抒情方式: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三、奇特的想象。 (一)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二)想象之间跳跃大,意象衔接大跨度。 四、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喜欢吟咏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并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崇高感。 五、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明净景物构成清丽意象,极大丰富了艺术蕴含。李白诗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六、《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喜欢白色透明体,尤其月亮,如《月下独酌》。月的形象反复出现,色彩最多是“白”,色调多明丽。 七、语言清亲明快,基本色调明丽爽朗,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透明纯净、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杜甫
律诗
一、扩大律诗的表现范围。 (一)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二)写时事的律诗,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议论,如《王命》《征夫》等。 (三)为扩大律诗表现力,以组诗形式表现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和七律都有。如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集中表现在秦州时的心境;写于客居夔州时的七律《洞房》、《宿昔》、《能画》、《斗鸡》、《历历》、《洛阳》、《骊山》、《提封》,虽未标出总题目,但就内容言是组诗。 二、七律组诗最成功。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 (一)写于滞留夔州时期,是杜律组诗中登峰造极之作。 (二)内容:山城秋色引发故园之思和对京华岁月的怀念,回顾一生,感悟哲理。八首诗在这一思想脉络上展开,层层深入。表现深沉复杂的感情,交错着感慨、回忆、思念与对于时局的看法。 (三)以律诗写组诗,极大地扩大律诗表现力,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三、杜律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杨伦“杜集七言律第一”)声律: (一)八句皆对句。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严密而疏畅。 (二)首联上句第一字仄声换成平声,下句第一字平声换成仄声,用轻重变化增加了两个节奏。“猿啸”处本应是二仄声,为使“天高”与猿声连着表现高扬凌厉的情调,用平声字 “猿”,三平声连续上扬,“啸”仄下沉,两头急速起伏,“哀”字,扬而不返。 四、杜律最高成就是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江村》、《春夜喜雨》、《旅夜书怀》。 五、“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呈路十九曹长》)“老去诗篇浑漫与”(《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律细”: (一)声律的精心安排,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不离规矩。 (二)有时为表达感情需要写拗体,晚年七律拗体更多,是成熟后的通变,表现为变化中的完整。 六、炼字炼句。 (一)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刘熙载“少陵炼神”。 (二)善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富于转折,如“自”。 (三)善用颜色字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 (四)炼字是自觉追求。“为人性僻耽佳句”(《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艺术风格
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感情基调是悲慨。 (一)心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个人遭遇坎坷,有深沉的忧思,感情深沉阔大。 (二)厚积的感情力量被儒家涵养抑制,变得缓慢、深沉、低回起伏。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梦李白二首》 (三)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二、风格的多样性—“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胡震亨《唐音癸签》)。 (一)萧散自然。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一)。“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遣意二首》其二)。“芹泥随燕嘴,花蕊上蜂须”(《徐步》)。“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最有代表性的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二)原因:与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有关。
创作风貌,作品
中唐
大力十才子
是中唐时期十位诗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的并称。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唱和而著名。除应酬唱和之作外,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精致工整,表现出冷落萧瑟的衰飒气象。
地方官诗人
刘长卿
思锐才窄,敏于感受,拙于叙述,语意重复。自许“五言长城”,早年叙事性五古五排意脉不甚连贯;后来用五古五律五绝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意味的优秀之作。如《江中对月》:“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历历沙上人,月中孤渡水。”
韦应物
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主导倾向。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元和诗学
韩孟诗派
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理论主张。 (一)“不平则鸣”说。 1、“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荆潭唱和诗序》:“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和平之音”和“愁思之声”虽都可视作“不平”之鸣。从文学规律讲,前者生于王公贵人之手,其生命状态多平易流滑,很难表现出“鸣”的深度;后者饱经困苦磨难,其生命力与阻力激烈碰撞所导致的“不平”之鸣,易于惊动俗听。 2、另一要点在于重诗歌抒情功能。由于韩愈没把诗文等量齐观,才使诗歌避免成为道学工具,得以保持其“抒忧娱悲”、“感激怨怼”的美学品性。“感激怨怼”就是“不平”,“抒忧娱悲”就是将此“不平”不加限制地抒发出去,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渲泻。 (二)“笔补造化”说。“笔补造化”有创造性诗思,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1、孟郊《赠郑夫子鲂》“物象由我裁。”; 2、韩愈“研文较幽玄,呼博骋雄快”(《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雕刻文刀利,搜求智网恢”(《咏雪赠张籍》);“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答孟郊》)。造端命意、遣词造句则要力避流俗,还强调写作要“能自树立,不因循”(《答刘正夫书》),要大胆创新,“勇往无不敢”(《送无本师归范阳》)。 (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1、韩愈《调张籍》赞誉李杜诗“巨刃磨天扬”奇特的语言、雄阔的气势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学习其胆之大、力之猛、思之怪、境之奇,并发挥到极致。着眼点在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 2、韩孟诗派其他成员也大都具有崇尚雄奇怪毅的审美取向。虽因遭际所限,取材偏于狭窄,大都苦吟,以致雄奇不足怪异有馀,诗境多流于幽僻蹇涩。 (四)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传统诗教,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韩愈
用世心切,是非观强,性格刚直,使他屡受打击,也导致其审美情趣呈现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韩愈怪奇诗风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元和中期定型。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此时代表作《宿龙宫滩》、《《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 1、多用激荡、惊怖、幽险、凶怪的词语,如“激电”、“惊雷”、“怒涛”、“大波”、 “蛟龙”、猩鼯”等构成惊心动魄的意象。 2、以俗为美、以丑为美。贬所环境险恶,遭贬的际遇,使诗人百忧俱来,长期苦闷,形成搜罗奇语,雕镂词句,创造险怪意象的思维定势;离开贬所后更倾心于怪奇诗境的构造,加强对内心和自我的表现。与孟郊等人创作以竞赛为主要目的的联句诗,动辄上百韵,如“昼蝇食案緐,宵蚋肌血渥”(《纳凉联句》)、“灵麻撮狗虱,村稚啼 禽猩”(《城南联句》),以世俗、丑陋之事之景入诗,形成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的特点。 3、用赋法作诗,铺张罗列,力尽后止。如《南山》《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怪怪奇奇,戛戛独造,是韩愈诗歌艺术主要追求目标。
孟郊
艺术。 1、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如“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远愁曲》)。 2、最多最引人注目的是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作,多表现凄怆寒苦的生活,诗境仄狭,风格峭硬。如“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商州客舍》)。苏轼“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代表作组诗《秋怀十五首》。 (1)“吟虫”、“冷露”、“峭风”等意象组合,渲染出凄冷寒寂、幽僻萧索的氛围。 (2)还运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艺术通感,嵌入“峭”、“瘦”、“折”、“干铁”等外形尖利、瘦硬的词,将刺激程度强化。 3、也有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作。如“饿犬{齿乍}枯骨,自吃馋饥涎”(《偷诗》)。 4、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游子吟》。
元白诗派
白居易
理论
理论: 1、《策林》中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反对离开内容单纯追求“宫律高”、“文字奇”,及齐梁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2、《新乐府序》指出作诗的标准:“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分别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歌谣色彩。即诗歌必须写得真实可信,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 (三)目的是补察时政:“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为时为事而作,首先“为君”而作。 2、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指向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休明。
讽喻诗
讽谕诗170馀首,大都作于贬谪前,写实尚俗与张籍、王建等相通,在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尖锐性上进一步发展。 (二)《观刈麦》《村民苦寒》《宿紫阁山北村》等作品大体展示此类诗作的两个基本倾向:深刻反映下层民众苦难生活,揭露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恶行。 (三)《秦中吟》组诗,共10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官场腐败、权贵们骄横奢侈及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如《重赋》“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伤宅》揭露为富不仁《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轻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四)《新乐府》50首是一组有明确政治目的、经过严密组织构建的系统化诗作,内容广泛,以反映民生疾苦和下层情事、揭露弊政和权贵丑恶的诗最好。
感伤诗
琵琶行》《长恨歌》是白最成功作品。 (一)艺术上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强化。与此前叙事诗相比,这两篇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在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务求尽情。 (二)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如《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 (三)语言明白晓畅又精纯确当,“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赵翼《瓯北诗话》); (四)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的运用。
闲适诗
知足保和源于对政治的厌倦和佛老思想影响,以及浅俗思想。很多闲适诗热衷于铺叙身边琐事。内容形式都既浅且俗。苏轼“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所谓白俗,主要表现在此。 记游写景的“闲适”作。如被后人评为可与韩愈《南山》“匹敌”(《唐宋诗醇》)的《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题浔阳楼》、《读谢灵运诗》、《宿简寂观》、《咏意》、《大林寺桃花》等,都能以审美的眼光和清新的笔调观照自然,抒写心愫,表现出“逸韵谐奇趣”特点。 白居易的闲适诗还有不少说理议论的篇章,所说之理又多为出世逃禅、知足保和之类,初读之下,尚觉清爽,数篇之后,便觉陈陈相因,了无新意,正如他自己所说:“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上怪落声韵,下怪拙言词。”(《自吟拙什因有所怀》)但白居易诗也有说理说得好的,如组诗《效陶潜体十六首》便将议论与叙述、描写结合起来,以饮酒为契机,表现诗人“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的真实情态,较之一般纯发议论的说理诗,自不可一概而论。
元稹
晚唐
杜牧
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 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李商隐(七律圣手)
简要说明李商隐对诗歌艺术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李商隐是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尤其 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极佳。李商隐对诗歌艺术的贡献主要有: (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任何诗歌都或多或少地表现着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自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 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虛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 (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 他所创写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寓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4)充分挖掘七律、七绝两种体裁的文学潜能 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清代吴乔云:“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李商隐确实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土的大家。
内容特征
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 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关于无题诗的内容和作意,主要说法有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一.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清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是有所失的情感,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间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落拓不遇的感伤。 二.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如《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羡慕不已的回忆而已,非常的失意怅惘。《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这种执着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了。
艺术特色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艺术贡献
简要说明李商隐对诗歌艺术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李商隐是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尤其 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极佳。李商隐对诗歌艺术的贡献主要有: (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任何诗歌都或多或少地表现着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自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 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虛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 (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 他所创写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寓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4)充分挖掘七律、七绝两种体裁的文学潜能 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清代吴乔云:“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李商隐确实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土的大家。
宋诗
北宋初期
宋初三体(受中晚唐影响)
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西昆体 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 “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1)西昆体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兼重唐彦谦的诗作,诗体多为近体,尤其是七律。 (2)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相对于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 这种整伤。典丽、深密的诗风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 (3)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的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 初步反映出北宋统帝国的堂皇气象。 此外,西昆体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表现为: (1)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 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2)西昆体诗人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所以虽然风行- -时面终难在文学史长河中得以自立。
开宋诗之先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最早开创宋代文风。
内容
内容: 1.欧诗中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边户》。 2.更重要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由于这类诗多含很深的人生感慨,与西昆体同类诗作有本质区别,如《戏答元珍》。
艺术
艺术: 1.受韩愈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 (1)叙议抒融合,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其枯躁艰涩之失。如《再和明妃曲》; (2)欧诗散文手法主要体现在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上,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2.学李白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结合,形成流丽宛转风格,如《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梅尧臣
内容。 1.关心时政,反映朝中重大政治事件。 (1)或以寓言形式抨击邪恶势力,如《彼吟》、《猛虎行》讥刺吕夷简; (2)或直书其事,如《书窜》。 (3)反映民生疾苦,揭露贫民惨状,如《汝坟贫女》《田家语》等,《小村》(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2.更重要题材是写日常生活琐事,如《食荠》、《师厚云虱古未有诗邀予赋之》等。 (1)有时不成功,如《扪虱得蚤》、《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等。 (2)更多把日常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写得饶有兴味,如《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等,为宋诗开辟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
苏舜钦
艺术。 1.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风格见长,主要体现于长篇古诗,如《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短诗也有相似风格,但语言更为凝练,如《淮中晚泊犊头》 2.推敲、剪裁功夫略嫌不足,有些作品不够含蓄精练。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苏诗中已见端倪。
王安石(荆公体)
一.王诗重实际功用,但也把诗歌看作抒情述志的工具,偏重抒写个人情怀,反映的生活内容也更为丰富。 (一)创作历程—王诗诗风在56岁退居江宁为界分成前后两期。 (二)前期重反映现实,如《河北民》《兼并》《发廪》等;抒情诗思亲怀友名作如《思王逢原》3首、《示长安君》;咏史诗继承左思、杜甫来借咏史以述志传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新颖看法,抒发政治感情。如《贾生》《明妃曲二首》。 (三)后期趋于含蓄深沉。 1.寓悲壮于闲淡中的,如《北陂杏花》“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2.最有代表性的是写景抒情绝句,“王荆公体”主要着眼于其晚期诗风。如《雪干》《书湖阴先生壁》。 3.早期诗风显示直截刻露宋诗特征,晚期诗以丰神远韵风格体现出向唐诗复归。
北宋中后期
苏黄时代(完成自立)
东坡体与苏门
苏轼
对社会的干预和人生的思考
(一)批判现实的主题。 1.常把耳闻目见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雪复作》写北方遭受蝗旱之灾的农民;《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南方水灾侵袭下的百姓等。 2.对社会批判未限于新政或眼前,抨击封建社会弊政陋习,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如《荔支叹》。 (二)善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从平常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见出深刻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人生感受转化为理性反思,哲理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表达出来。类似作品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
乐观旷达的精神
(一)在逆境中的诗篇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如《寒食雨二首》。 (二)更多表现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如《初到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食荔支二首》之二(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三)乐观精神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斗争精神,故苏诗笔势飞腾,辞采壮丽,无衰疲颓唐之病,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黄庭坚(山谷体)
在宋代诗坛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 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 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诗歌创作理论
诗歌理论 1、同意“文以载道” ,“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次韵杨明叔四首•序》)但更加强调诗歌应抒写性情,应以道德修养为其根本。 2、力主独创。 “文章最忌随人后。” ( 《赠谢敞王博喻》 ) “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 3、重视学养。 ·养性,重视自身修养品性的培养; ·读书。(缺陷:一味强调书册,为江西末流资书以为诗的理论伏下病根) 4、切忌尘俗。 5、讲求法度与技法。 ·章法:文章必谨布置 ·将散文的章法引入诗歌中,使诗歌的谋篇布局都很讲求章法。 ·创作技法: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对前代诗歌语言艺术的积极借鉴。(一是化陈为新,重新升华提炼;二是袭用前人诗歌中已有之意而换一种手法或语言加以翻新)
山谷体 艺术特征
艺术上,黄庭坚的诗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一是用典多; 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也具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黄庭坚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即要在必要之处来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产生艺术张力,如《次韵裴仲谋同年》:“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奇崛。 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音节打破常规,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律诗中多用拗句,是其生新廉悍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如《题落星寺》。其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陈师道
学苏与学黄 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简练朴拙的艺术风格
江西诗派
名词解释 江西诗派 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3.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4.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5.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陈与义与曾几
二人的作用。 (一)曾几推崇黄、陈,南宋人多把曾几看作江西诗派中人,南宋其他诗人受江西诗派影响,多以二人为中介。 (二)陈与义主体风格及主要题材取向与江西诗派相去较远。
南宋前期
中兴四大家
陆游
陆游诗歌艺术特点 1.抗敌复国主题 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抗敌复国是其诗歌最重要的主题。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如《金错刀行》,也写出了自己的深哀巨痛,如《关山月》,同时陆诗中更多的是自抒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的作品,如《书愤》。从数量来看,陆诗中爱国主题的作品不足十分之三,但这些诗代表着陆诗的主要思想倾向。 2.闲情逸趣.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他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如《游山西村》,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3.爱情诗 陆游年轻时经历过一段不幸的爱情生活。《沈园》二首写的就是早期与唐氏的感情。陆游的爱情诗虽然数量很少,但却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在爱情主题已基本上从诗歌转移到词中的宋代,它们尤其值得重视。 4.平易晓畅中的恢宏雄放之气 (1)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他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 -吐胸中的壮怀英气。如“夜關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陆游交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构成了陆游的独特诗风。 (2)陆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即使是七盲古体也不例外。如《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恢宏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杨万里(诚斋体)
艺术:早年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和晚唐绝句,最后形成诚斋体。 1.诚斋体风格特征: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 (1)从平常的事物中捕捉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表现出来。 (2)要求诗人把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在客观事物上,笔下事物具情感和灵性,如“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桂源铺》)给诗歌带来活泼风格。 (3)想象奇特,却用浅近明白语言和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2.缺点:粗率滑易、浅俗无味。
范成大
范成大田园诗有何贡献? 参考答案:范成大田园诗的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的各个方面。在范成大以前,描写田园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主要表现田园的优美宁静和文人的隐居之乐;一类以《诗经》中的《伐檀》等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农村中农民生活的困苦。范成大的可贵之处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了, 因此《四时田园杂兴》中既有农家景物、风俗、岁时,又有农民的劳动、苦难。所以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南宋后期
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江湖诗派
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唐宋诗差异。
1.严羽批评宋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辨》)。 2.近代:“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或谓:“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3.宋诗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温和内敛,不如唐诗热烈、外扬; 4.宋诗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色泽丰美; 5.宋诗长处在于思理,是对生活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
晚唐五代词
燕乐
1.唐五代词先有乐,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 配合燕乐演唱歌辞除长短句形式的歌辞外,还有齐言的声诗。 ①前者依乐制辞,后者选诗配乐,两者并行于世。 ②一部分声诗在演唱中,为与乐曲更好配合,杂以和声、泛声等成分,后来被填成实字,即可能演变成长短句词调。 2.元稹《乐府古题序》:韵文有“由乐以定词”与“选词以配乐”两大类,声诗与词并行,证明刘禹锡“以曲拍为句”是从词创作中概括出来,足以作为词体成立和“曲子词”创作自觉的标志。 3.“因声以度词”、“以曲拍为句”,是依曲谱制作文辞,与后世据谱填词不同: (1)由于曲谱失传或后世难通,只好以前代文人词作范本创作。 (2)学者将前代同调词集中比勘,总结每一调在形式、格律方面要求,制出词谱。 (3)词的制作便演变为依词谱填词。 (4)词由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转变单纯文学意义的抒情诗体。
花间词派
名词解释:花间词派 1.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2.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十八家词共五百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3.产生与西蜀,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温庭筠(定位)对词史贡献
(1)完成了词体的定型,从而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确立了统一的规范。 (2)建立了花间范式。这种词风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极大。
韦庄
婉媚、柔丽、轻艳的,如“红楼别夜堪惆怅”(《菩萨蛮》其一)
异同
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 相同: 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 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 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如温庭筠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的实用要求,他的词中都是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的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韦庄相对淡漠词体佐欢酬宾的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这不仅是韦庄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词的风格内容一大转变。 相异: 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 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 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如〈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的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 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炫人眼目。少藻饰、多白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如〈更漏子〉〈梦江南〉。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的风味。 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自然清新的风格,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写得疏朗、显直。他是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如〈思帝乡〉写的是常见的情爱题材,但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 三.风格不同。 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的风格。 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以疏淡为美。
李煜(前后词风转变)
(1)李煜前期词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描画精细、生动,且富情趣。他的艳情诗虽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直。 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2)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宋词
第一代词人群
柳永(三创)
市民情调的表现 柳永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1) 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如《定风波》。 (2)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如《满江红》《慢卷紬》等。
创体
创体 1,慢词的发展 整个唐五代时期和宋初。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同时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丰富)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柳最长的慢词《戚氏》达212字)。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和文本规范。
创意
创意 柳永给词注入了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把词的抒情取向转移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上来。主要体现在羁旅行役词的创作上,如《乐章集》中60多首羁旅行役词,较全面地展现柳一生复杂心态。传统的宦游题材,在柳永词里显示出自己的个性色彩:羁旅苦况里织进了都会风月欢情,高远悲凉的气象中揉入了旖旎冶艳的绮思。
创法
创法 柳永将赋法移植入词,铺叙展衍,或直接刻画主人公内心世界;或描绘情事发生发展场面过程,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如欧阳修《踏沙行》(候馆梅残)和柳《雨霖铃》比较:都写别情;欧词用意象烘托传情法,柳词用铺叙衍情法;欧词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词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
张先
张先的词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第一,善于炼字。这方面他最经典的故事便是他得名“张三影”的传说。 第二是长调的运用。沿袭期的词人大多用小令,而张先的词则较多地采用了长调,在这一点上,他与柳永有相似之处。 第三是序的运用。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
对五代词的因革 1.慢词的推进 2.词的题材取向 3.抒情自我化发展
晏殊
1.《珠玉词》内容主要是抒写男女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如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2.晏词男女恋情,滤去“花间”词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3.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
欧阳修
欧阳的词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欧阳修的词也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一样,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 第一,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第二,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 一是抒情化,扩大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来抒发自我人生感受。 对苏轼有直接影响“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临江仙》)的人生感叹。 二是通俗化,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通俗化开阔,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1)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的侧面; 具“世俗之气”艳词反映其风流放任,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则描写夫妇吵架后和解的故事,语言通俗,富生活气息。体现出接近市民的审美情趣。 (2)借鉴和吸取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对苏轼用联章组词方式来抒情纪事有影响; 另2首《渔家傲》分写采莲女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具民歌风味。宋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如歌咏杭州西湖的10首《采桑子》
范仲淹
对词境的开阔
第二代词人群
苏轼
风格
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对词境的开阔
一.苏对词的变革,基于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1.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诗尊词卑观念。 (1)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词外在形式上虽有差别,但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一致。因此常将诗词相提并论。 (2)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理论依据。 2.为使词的美学品位能与诗齐,提出词须“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 内涵: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真实性情和人生感受。 三.扩大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主要方向。 (一)将传统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爱情之词扩展为性情之词,使词可以充分表现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继范《渔家傲》后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筳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改变词原有柔软情调,启南宋辛派词人先河。 (二)表现人生思考,增强哲理意蕴。 1.人生短暂,命运易变,命运难以把握。“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 2.但未否定人生,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乐观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较完整地表现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后,苏词抒情人物与创作主体进一步同一。 (三)取材朝外在世界拓展。苏词大力描绘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还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壮丽景色。 1.具奔走流动气势的,如“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 2.清新秀美的,如“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蘋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行香子•湖州作》) 3.把对自然山水观照与对历史人生反思结合,在自然美中融注入历史感和人生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借和谐宁静的山水,表现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西江月》(照野瀰瀰浅浪)。 5.前代词未关注过的乡村,如《浣溪沙》组词5首,多角度描写徐州乡村景色和生活情态;《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四)贡献: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
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以诗为词”。即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表现: (一)用题序。 1.苏之前词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唱法即可,故绝大多数无题序;苏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须说明词作所抒情志或事由。然而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为此,苏词多用标题和小序,使题序和本文构成有机体。 (1)交代创作动机和缘起,确定词中情感指向,如《水调歌头》小序。 (2)与本文在内容上互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序纪事,本文重抒发所引发的情感。 3.好处:既便于交代写作时地和缘起,也可丰富和深化审美内涵。 (二)词中大量用典,始于苏轼。 1.替代性、浓缩性叙事方式和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如《江神子•密州出猎》。 2.“以诗为词”本质上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词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主要供人阅读,注重抒情言志自由,遵守音律而不为音律所拘。因此,苏词挥洒如意,激情丰沛,想象力丰富,语言变化自如。虽多数词风格接近婉约柔美之风,但有相当数量作品体现奔放豪迈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意义和影响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一.在文、诗、词方面都达到极高造诣,堪称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二.意义: (一)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二)凡物皆有可观的审美态度。 三.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材,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 四.词体解放精神为南宋辛派词人继承,形成豪放词派,影响波清陈维崧等;散文,尤其是小品文,是公安派的渊源,影响清袁枚、郑燮。
晏几道
晏几道的词有何特点? 晏几道的词内容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男女爱情题材。但是,多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多表现人生变化的梦幻感。 在艺术上往往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融情入景,并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诗句,将情感表现得既真实动人,又耐人寻味。
黄庭坚
秦观
周邦彦
与苏轼的比较
1.苏轼追求创作自由,强调性情自然流露,力图打破词作原有创作规范; 2.周词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下字运意,皆有法度”(沈义父《乐府指迷》)。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⑴周邦彦词的情思多藉景表达,意境浑厚,兼以气韵雄浑,声调激越,用笔拗怒奇恣,遂呈现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⑵清真词具有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的长处。周邦彦继承了柳永用俗语入词而通畅明白的优点,舍弃了部分柳词俗滥尘下的短处,做到了能雅能俗,亦清亦丽。 ⑶他关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此前的词人偶尔也以诗句入词,但多率意为之,周则潜心研会,就字面和意境两个方面进行融化,发展成了一种完备的作词的语言运用艺术。 ⑷周妙解音律,工于倚声填词,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燕乐乐音运动的旋律,以文字这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了词与乐的完美结合。
第三代词人群
李清照
前后词风的变化
(1)南渡以前,其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表达出的女性情感,既热烈又恬静,既微妙又直率,其婉媚秀逸之处,乃机杼天成,非男性作家以女性口吻的闺情词可以企及。 (3)在李清照前期的吟唱中,有一部分描写相思心事的恋情词,以女性身份在词中直接抒写爱情生活,表现得极为真挚缠绵,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将消魂相思写得朴素而深刻。 (4)前期词中,还有一部分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比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了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那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实在是很细致入微而又不乏情感 (5)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往日曾写到“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如梦令》)那种逸兴消失了,如今的情怀是像《武陵春》所写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后期词,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们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如《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7)李清照正是凭借她独具的才华,真挚的感情,高洁的志趣,清丽的境界,塑造了从清纯少女到哀婉嫠妇、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这是李词艺术上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李词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词论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对于词的认知,更是李清照的词情境界。 李清照在其论述中,描绘及叙述了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诸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我们可以从《词论》中可以寻出三个要点:即;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的“别是一家”。 其实,在《词论》中,词的雅俗和音律都是为了论证第三点即词的“别是一家”出现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别是一家”是整个论述的核心,而“别是一家”也正代表了李清照的词情观。 “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 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此说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第四代词人群
辛弃疾(稼轩体)
词的特点
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 1. 首先,辛词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豪放是辛词的主要风格,除此之外,他有的作品秾纤华丽似花间体,有的明白通俗如白乐天体,有的轻巧尖新,有的婉丽清畅,有的缠绵婉约,更有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多样的风格表现了辛弃疾兼收并蓄的才情与胸怀。 其次,辛词的艺术境界阔大而充满流动感。这主要表现在豪放的情感、阔大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富有力量和阳刚之气的意象等方面。 再次,辛词在语言上融会贯通,既从古代各种文体的不同作家作品,如《诗经》、《史记》、《庄子》、《楚辞》、《世说新语》、陶诗、杜诗、韩柳散文中广泛地撷取精华,使词具有典雅之气,同时,又大胆地吸取民间口语,使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另外,辛词已表现出了浓厚的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的特点。 1密集的军事意象群,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 2.以文为词,用经用史将古文辞赋中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入词;化用经史语言。
对词境的开阔
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伟业:“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苏向往“雄姿英发”的“周郎”,但更多透出伤感。 2心灵世界的拓展: (一)辛弃疾继承并弘扬南渡词人关心民族社会的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二)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反思民族悲剧根源,并有深刻认识,比南渡词人有更深刻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3.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 辛弃疾对江西上饶、铅山的农村、村民和山水景致作多角度素描,如《清平乐》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现出平等博大的胸怀和多元的艺术视野。在唐宋词史上,唯有辛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
艺术成就
1、以文为词。辛词的句子往往比较长,且大量使用散文句式,但仍能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是很长的句子,却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尤为突出的是广泛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以辛弃疾的才力,却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别有妙趣。 2、在意象方面,辛词也自有特点。行伍出身的辛弃疾很少采用传统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他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他既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因此,当“笔作剑锋长”时,刀、枪、剑、戟、弓、箭、戈、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繁复的军事意象就自然呈现于笔端,如“千骑弓刀”、“倚天万里须长剑”、“嵯峨剑戟”、“却笑将军三羽箭”等意象频繁出现。 3、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姜夔
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1)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姜夔恋情词往往省略掉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独特冷色调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 姜夔移诗法入词,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特色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清刚醇雅的风格。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2)咏物别有寄托。 常将人生失意和国事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空灵蕴藉,寄托遥深。如但词旨飘忽不定,有时流于晦涩难解。如《暗香》; (3)幽冷悲凉的词境与虚处传神的手法。 受时代和身世影响,以忧郁凄凉的眼光看待世界,偏爱冷香、冷月、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如《霓裳中序第一》。清刘熙载认为姜词“幽韵冷香”。 (4)长于自度曲。如《扬州慢》(淮左名都)
古文运动
韩柳古文理念
北宋中期古文运动
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