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教育学基础_第四章_教育目的
考研_现代教育学基础_第四章_教育目的
编辑于2020-07-08 15:15:21第四章 教育目的
学习目标
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把受教育者培养出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
社会发展历史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包括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教育目的中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和提供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另一方面包括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它们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一方面教育目的总是针对一定对象而言的,另一方面,在进一步确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时,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体现的更为直接、具体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实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据此对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
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
教育目标分类,并更次编制出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问题与思考
教育目的的确定者是否只有国家、政府或社会团体
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国家公民还是培养一个自然人
自然人和公民是在不同社会下的培养目标。在黑暗的中世纪要培养自然人,教人自食其力、不受束缚,敢于挑战教皇权威;在资产阶级共和国要培养公民,以公众群体的共同利益为重。培养公民则是新社会的一种社会目的,通过教育带动社会发展。
我国传统教育目的观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儒学经典为主流,受经学传统的影响,中国教育传统表现出明显的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教育以培养“修己以安人”的士或君子为目的。因此,教育就以人伦为范围,以道德品格的修养为最主要的教育活动。
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小生产思想是阻碍素质教育的现实基础
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制约素质教育的核心
择业观念的偏差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
社会的用人机制和标准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
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党和国家提出的,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的规格和要求,是衡量各级各类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
培养目标
又称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指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
社会本位论
历史最为悠久的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主要有涂尔干、孔德、诺笃尔普,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基本观点是:个人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其社会效益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立什么作用
强调社会发展水平对人的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忽视了教育在培养人的活动中的相对独立性,忽视了个性发展的需要;较多地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人才,进而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是一种机械决定论
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艾伦·凯、帕克等,主张教育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发展。具体观点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功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核心素养
个体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景时,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问答题
为什么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始前必须明确教育目的
既是教育者从事教育工作时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是协调各种教育影响、保持教育作用一致性的指南,也是确定教育内容的依据,同时还是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育活动开始时,首先必须明确国家对教育目的的规定。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是围绕目的而展开的活动,最终也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
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有哪些启示
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较我国将学习结果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更加合理
主要从学生外显的行为中对其预定的学习结果作出界定,不仅从关注教师行为转变为关注学生行为,而且也使教育目标更加具有操作性
每一领域的目标结构均是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前一层是后一层的基础,从而使教学目标具有连续性、累计性和精确性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是什么,基本精神是什么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
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
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