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教育学基础_第三章_社会、人、教育
考研_现代教育学基础_第三章_社会、人、教育
编辑于2020-07-08 15:17:08第三章 社会、人、教育
学习目标
社会与教育相互作用的性质及其表现
教育的阶级性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方针 的制定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教育通过选拔和社会的分层,使原有的社会关系得以延续
教育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促进作用
个体与教育相互作用的性质及其表现
个体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个体发展的先天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个体后天发展的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阶段性
顺序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独特价值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
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个体发展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
社会、人、教育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社会、人、教育发展的一致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之于社会的适应性与超越性
运用教育规律、教育功能分析现实中的教育问题
问题与思考
常说的“教育规律”通常有哪些
阶段性
顺序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有用”是衡量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教育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的产业化”“教育的政治化”合理吗?为什么?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是以个体发展(成熟)为教育的前提,还是以教育来促进个体的发展?
既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又以人的发展为前提
问答题
社会生产力在哪些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内容、手段和方 法以及组织形式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通过劳动的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社会政治在哪些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政治的进步?
教育的阶级性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方针 的制定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教育通过选拔和社会的分层,使原有的社会关系得以延续
教育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促进作用
文化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教育对文化又有哪些反作用?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文化是教育资料的来源,制约着教育资料的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教育事业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
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的功能
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
阶段性
顺序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独特价值?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
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个体发展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
思考题
比较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的性质的不同之处
为什么“教育救国论”“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
教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和结果的。适应是为了超越,超越是为了新的适应,适应与超越的相互作用,不仅实现着教育自身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万能论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为什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科教兴国”的提法是正确的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事关民族兴旺,关乎群众切身利益
怎样看待早期教育中的“超前教育”现象
超前教育不意味着一定要领跑,如果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而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研究题
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础
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调查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找出对他们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