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于2020年2月24日联合发布。
编辑于2020-07-08 16:29:52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发展态势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技术层面——汽车正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逐步向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转变
产业层面——汽车与相关产业全面融合,呈现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发展特征
应用层面——汽车将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成 为新兴业态重要载体
发展层面——一些跨国企业率先开展产业布局,一些国家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
发展智能汽车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能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有利于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数字经济,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
有利于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增强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
有利于保障生命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增进人民福祉
我国拥有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优势
国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制度优势显著
汽车产业——我国汽车产业体系完善,品牌质量逐步提升,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发展基础较为扎实
网络通信——互联网、信息通信等领域涌现一批知名企业,网络通信实力雄厚
基础设施——路网规模、5G通信、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水平国际领先,基础设施保障有力
市场需求——汽车销量位居世界首位,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强化智能汽车发展顶层设计,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造、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
加强部门协同、行业协作、上下联动,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调发展合力
创新驱动,平台支撑
建立开源开放、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构建智能汽车自主技术体系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增强战略实施保障能力
市场主导,跨界融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智能汽车发展活力
打破行业分割,加强产业融合,创新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应用模式
开放合作,安全可控
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要素和市场资源,构建智能汽车开放合作新格局
强化产业安全和风险防控,建立智能汽车安全管理体系,增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战略愿景
2025
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2035-2050
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主要任务
1.构建协同开放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
1.突破关键基础技术
开展复杂系统体系架构、 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车路交互、网络安全等基础前瞻技术研发
重点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多源传感信息融合感知、新型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车用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和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云控基础平台等共性交叉技术
2.完善测试评价技术
建立健全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及测试基础数据库
重点研发虚拟仿真、软硬件结合仿真、实车道路测试等技术和验证工具,以及多层级测试评价系统
推动企业、第三方技术试验及安全运行测试评价机构能力建设
3.开展应用示范试点
开展特定区域智能汽车测试运行及示范应用,验证车辆环境感知准确率、场景定位精度、决策控制合理性、系统容错与故障处理能力,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服务能力, “人–车–路–云”系统协同性等。
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城市级智能汽车大规模、综合性应用试点,支持优势地区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2.构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4.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 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
加快智能化系统推广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品牌
5.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整合优势资源, 组建产业联合体和联盟
鼓励整车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鼓励零部件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集成供应商
鼓励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企业发展成为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领军企业,鼓励信息通信等企业发展成为智能汽车数据服务商和无线通信网络运营商,鼓励交通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发展成为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方案供应商
6.创新产业发展形态
积极培育道路智能设施、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和智能汽车基础地图、车联网、网络安全、智能出行等新业态
加强智能汽车复杂使用场景的大数据应用,重点在数据增值、出行服务、金融保险等领域,培育新商业模式。优先在封闭区域探索开展智能汽车出行服务
7.推动新技术转化应用
开展军民联合攻关
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智能汽车相关领域的应用
促进车辆电子控制、高性能芯片、激光/毫米波雷达、微机电系统、惯性导航系统等自主知识产权军用技术的转化应用
加强自动驾驶系统、云控基础平台等在国防军工领域的开发应用
3.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
8.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制定智能交通发展规划,建设智慧道路及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
分阶段、分区域推进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建设
结合5G商用部署,推动5G与车联网协同建设
统一通信接口和协议,推动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汽车、运营服务、交通安全管理系统、交通管理指挥系统等信息互联互通
9.建设广泛覆盖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开展车用无线通信专用频谱使用许可研究,快速推进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建设
统筹公众移动通信网部署,在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建立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提供超低时延、超高可靠、超大带宽的无线通信和边缘计算服务
在桥梁、隧道、停车场等交通设施部署窄带物联网,建立信息数据库和多维监控设施
10.建设覆盖全国的车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已有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推动全国统一的高精度时空基准 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融合,建设多源导航平台
推动北斗通信服务和移动通信双网互通,建立车用应急系统
完善辅助北斗系统,提供快速辅助定位服务
11.建设覆盖全国路网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开发标准统一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建立完善包含路网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动态数据服务。制作并优化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信息库模型与结构。推动建立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共享机制。构建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动态更新和在线服务体系
12.建设国家智能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数据资源,统筹建设智能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重点开发建设逻辑协同、物理分散的云计算中心,标准统一、开放共享的基础数据中心,风险可控、安全可靠的云控基础软件,逐步实现车辆、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数据融合应用
4.构建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
13.健全法律法规
14.完善技术标准
15.推动认证认可
5.构建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
16.加强车辆产品管理
17.加强车辆使用管理
6.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体系
18.完善安全管理联动机制
19.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0.加强数据安全监督管理
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