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章 审计概述
2020年CPA 注册会计师 考试 VIP课程 笔记 【审计】第1章 审计概述
编辑于2020-07-17 22:18:08第1章 审计概述
1. 审计概念
1.1. 审计根源
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1.2. 业务范围
鉴证业务
审计
对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报表使用者对财报的依赖程度
用户
财报的预期使用者
目的
以合理保证方式提高财报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使用财报信息提供建议
限制
因存在固有限制,合理保证是高水平保证,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
基础
独立性
专业性
产品
审计报告(注意:不包括后附的财报)
审阅
有限保证
其他鉴证业务
预测性信息审核
有限保证
内部控制鉴证
合理保证
相关服务
不提供 任何保证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可提及执行的审计程序
代编财务信息
税务服务
管理咨询
会计服务
审计业务变更为相关服务,出具的报告不应提及原审计业务和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
1.3. 作用
促进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2. 保证程度
2.1. 合理保证
目标
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下,以积极方式对财报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保证
证据收集程序
获取充分、适当证据
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所需证据数量
较多
检查风险
较低
两个呈反向关系
提出结论方式
积极方式
2.2. 有限保证
目标
在可接受的审阅风险下,以消极方式对财报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有意义水平保证
证据收集程序
获取充分、适当证据,但程序受到有意识的限制
主要采用询问和分析程序
所需证据数量
较少
检查风险
较高
两个呈反向关系
提出结论方式
消极方式
3. 审计五要素
3.1. 三方关系
管理层(编)
责任方
对财务报表承担责任
注册会计师(审)
对审计报告承担责任
预期使用者(用)
主要利益相关者(含委托人)
三方缺一不可,否则不构成审计业务
3.2. 财务报表
鉴证对象信息,是审计对象的载体
披露是报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是财报附注中反映
3.3.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标准、依据、审计准则、制度
通用目的
特殊目的
注册会计师基于自身预期、判断、个人经验,不构成适当的标准
长短配,答案对
鉴证对象信息:财务报表
鉴证对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4. 审计证据
第三章展开
3.5. 审计报告
第十九章展开
4. 审计目标
4.1. 总体目标
针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合理保证无大错
沟通之后出报告
4.2. 认定和具体目标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确定被审单位管理层对财报的认定是否恰当。
审计期间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
利润表相关
发生(高估)
虚构
逆查
完整性(低估)
漏记
顺查
准确性
金额
截止
会计期间
分类
列报
恰当汇总或分解
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
资产负债表相关
存在(高估)
虚构
逆查
完整性(低估)
漏记
顺查
权利和义务
所有权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金额、减值准备、折旧、摊销
与销售信用审批有关
分类
列报
恰当汇总或分解
5. 审计基本要求
5.1. 遵守审计准则
5.2. 遵守职业道德守则
5.3. 保持职业怀疑
总体要求
计划或实施审计工作时,均应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含义
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
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
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迹象保持警觉
对审计证据审慎评价
保持职业怀疑与【客观公正、独立性】两项职业道德密切相关
对其的理解
本质上秉持一种质疑的理念,“摒弃存在即合理”的思维
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的情形
相互矛盾的证据
引起对文件记录或对询问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
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
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
审慎评价审计证据
在怀疑信息的可靠性或发现舞弊迹象时,需作出进一步调查,并确定需修改哪些审计程序或实施哪些追加的审计程序。(怀疑到底)
需要在审计成本与信息的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但审计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
不应依赖以往对其诚信形成的判断
即使认为其是正直、诚实的,也不能降低保持职业怀疑的要求
不允许在获取合理保证的过程中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
作用
有助于恰当运用职业判断,提高审计程序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降低审计风险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
设计恰当的风险评估程序,有针对性的了解被审单位的环境
有助于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
充分考虑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和重大程度
有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程序以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时
有助于恰当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降低选取不恰当审计程序的风险
有助于对已获取的审计证据表明可能存在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保持警觉,并作出进一步调查
在评价审计证据时
评价是否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
有助于审慎评价审计证据
纠正仅获取最容易获取的审计证据
忽视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的偏向
此外,保持职业怀疑对发现舞弊、防止审计失败至关重要
5.4. 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作用
确定重要性和评估审计风险
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要执行更多工作
评价管理层在应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时所作的判断
得出结论,评估管理层在编制财报时做出的估计的合理性
识别、评估和应对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不利的影响
运用步骤
确定职业判断的问题和目标
收集和评价相关信息
识别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
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
得出职业判断总结并作出书面记录
职业判断贯穿整个审计过程
提高质量
需要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才)
需要独立、客观和公正(德)
需要保持适当的职业怀疑(怀疑人生)
德才兼备加怀疑人生
衡量质量
准确性和意见一致性
职业判断结论与特定标准或客观事实的相符程度
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所作判断彼此认同的程度
决策一贯性和稳定性
同一人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判断问题,所作出的判断之间是否符合应有的内在逻辑
同一人对相同的职业判断问题,在不同时点作出的判断是否结论相同或相似
可辩护性
理由的充分性、思维的逻辑性和程序的合规性是可辩护的基础
对职业判断适当书面记录,有助于提高其可辩护性
并非全部的职业判断均要书面记录
对其问题和目标的描述
解决其相关问题的思路
收集到的相关信息
得出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理由
就决策结论与被审单位沟通的时间和方式
6. 审计风险
6.1. 含义
现代审计执行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在哪我们查哪
审计风险是审计术语,并非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的法律后果
是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财报不含重大错报
当财报出现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6.2.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只能评估,不能降低或改变。 可定性或定量评估
含义
指财报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与被单位的风险相关
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没有重大错报,但给出了否定意见不叫审计风险
分类
财务报表层次
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联系,影响多项认定
认定层次
与影响报表具体项目的具体认定存在联系
固有风险
控制前的风险
控制风险
有控制但没控制住的风险
可对两者单独评估也可合并评估
检查风险
与CPA相关
含义
存在错报,且其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
但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理解要点
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可通过适当计划、恰当的职责分离等进行降低
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
审计风险是既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是评估的
重大错报风险低,则检查风险可以高
重大错报风险高,则检查风险必须低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两者成反向关系
6.3. 审计的固有限制
限制来源
财务报告的性质
报表项目,涉及主观决策、判断、评估和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审计程序的性质
被审计单位有意无意不提供全部信息
舞弊及精心策划的隐瞒
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
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限制
检查风险始终存在
完成审计工作后发现重大错报,并不必然表明没有按审计准则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固有限制并不能作为CPA满足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7. 审计过程
7.1. 接受业务委托
7.2. 计划审计工作
7.3.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体现风险导向审计
7.4. 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7.5. 编制审计报告
8. 错题集
8.1. 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
包括: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
鉴证业务均可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
8.2. 审计的说法
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并非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是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予以传达
8.3. 三方关系之CPA
指取得CPA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通常指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意见主要是向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的
因为财报是由被审单位管理层编制的
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8.4. 职业怀疑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证据与信息的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但审计的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8.5. 审计要素中适当的标准
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8.6. 审计总体目标(2点)
1、对财报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报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CPA能够对财报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报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合理保证无大错
2、按照审计准则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报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治层沟通
沟通之后出报告
8.7. 三方关系之责任方
管理层和治理层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8.8. 职业判断
如果有关决策不被该业务的具体事实和情况所支持或缺乏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职业判断不能作为不恰当决策的理由
8.9. 审计的固有风险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
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
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可能性较大。
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高估的错报
被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
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
被审单位处于夕阳产业
8.10. 重大错报风险
在审计风险模型中,主指: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分为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不限于具体的认定
8.11. 风险导向审计
要求注册会计师以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工作的主线
针对历史财务信息
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个企业,但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