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时的教育
333中国教育史大纲梳理kc考研教育心理学能有帮助
编辑于2020-07-22 09:40:04魏晋南北朝教育
魏
中央官学
太学:五经课试法,考试+选拔 内容为古文经学
律学,我国律学设置的开端
地方官学,私学无发展
选士制度 九品中正制
简介:魏文帝时期创立的选士制度
性质:严格士庶之分,满足 士族教育特权的愿望
影响:倒退。等级制更加明显, 严重挫伤人们求学积极性
两晋
中央官学
太学
国子学
简介:两晋时期的中央官学
性质:严格士庶之分,满足士 族教育特权的愿望
影响:等级制更加明显 促进中央官学多样化
地方官学:衰废
私学(主导) 范围扩至边陲 内容增加 类型增多
南朝
中央官学
南朝宋
四馆
简介:南朝宋文帝时期的中央官学
性质
儒,玄,史,文
四馆并列,各自招生
意义:打破了自汉以来儒学 独霸中央官学的局面
总明观
简介:南朝宋明帝时期的中央官学
性质
儒道史文
在四科上发展起来的 总的领导机构
职能有所扩展 藏书,研究,教育三位一体
南朝梁
国子学
七林馆:讲学+研究
律学
地方官学:无发展
私学
主办者成分复杂
内容多元化
家学大发展
童蒙教育: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北朝
中央官学
太学
中书学(国子学)
鲁宗学:皇子皇孙,首创
三学分制:太学 国子学,四小门学
地方官学,北魏,州郡学
私学:规模扩大,内容增多,重视儒学
教育思想
玄学
教育目的:顺应自然
理想人格:真性、无为
傅玄
教育实践:重农轻商,尊儒尚学 以儒道为治国之本
教育作用
人性:有善有恶
教育:扬善抑恶
教育作用大于环境作用
教育为政治服务,化民成俗
论教育:教育与发展农业相结合
道德教育
三纲五常,因材施教,扬恶避善
道德教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颜之推 《颜氏家训》
教育实践:《颜氏家训》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 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论士大夫教育
重视教育
性三品,士大夫中人, 只通过教育向善
保持社会地位
谋生手段
教育目标,治国人才 通才、专才
教育内容
德,孝悌
艺
经史
杂艺,实际才能,重视农业
家庭教育 (儿童教育)
重视早期教育
儿童早期心灵纯净,可塑性强
关键期
原则与方法
重视环境通用语
早教严慈不偏宠
体罚德育重心理
论学习
端正学习动机,动机是自我完善
眼学:书本知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