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 绪论
生理学绪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编辑于2020-07-23 18:20:39体液(体重60%)
细胞外液20%
即内环境,外科学又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血浆5%(最活跃)
组织液15%
血浆有蛋白质
一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即稳态
神经调节
迅速,准确,短暂,作用范围局限
神经元的闭路链接是例外,可以叫持续的作用
体液调节
速度较慢,不够准确,时间较长,范围较广
旁分泌是例外,作用范围较窄
神经-体液调节
内分泌腺成为了经神经信息传出的一部分
如:头期的胃液分泌,神经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促进胃液分泌
射乳反射:儿童吸吮乳头,刺激作用在下丘脑,刺激分泌缩宫素-作用于乳腺肌上皮细胞,产生射乳。 寒冷时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及去加肾上腺激素。
自身调节
异长调节
一定范围内,心肌拉长增加心脏收缩力
肌源性运动
肾动脉血压80-160mmHg,脑动脉血压60-140mmHg时,脏器血流量相对稳定
碘阻滞效应
体内碘含量增多,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单体内碘含量过度增多,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球管平衡
近端小管对肾小球滤过的水的重吸收,始终保持在65%-70%,使尿量不因肾小球滤过的增减出现过大浮动
球管反馈
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远曲小管致密斑感受到钠离子↓-降低肾小球入球小动脉阻力。并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2(Ang2)↑-选择性收缩出球小动脉-恢复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
代谢性自身调节
微循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交替开放
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的分泌
儿茶酚胺从肾上腺髓质释放入血,可导致儿茶酚胺合成增多。
细胞内液40%
女性30%
男性40%
反馈
正反馈
4排1动1胃胰
正反馈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但是是为了最初的平衡
雌激素对LH既有正反馈,又有负反馈,但孕激素只有负反馈
负反馈
大多反馈
负反馈对维持稳态作用重要,特点是:可逆,有波动性,滞后现象
前馈
胃容受性舒张,十二指肠横结肠集团运动,抑胃肽在血糖升高前促进胰岛素分泌,条件反射(望梅止渴)
快速性,预见性,可能失误,适应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