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心血管系统疾病导图
这是病理人卫第9版心血管系统疾病单元的思维导图,也是我自己备考期末整理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咱们都取得好成绩!!!加油!!
编辑于2020-07-28 16:21:06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概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血液中的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增厚、变硬。
病理变化
基本病理变化
脂纹
动脉粥样硬化肉眼可见最早病变
光镜下病灶内膜下有泡沫细胞
来源于巨噬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纤维斑块
光镜下病灶表面为一层纤维帽
粥样斑块
纤维帽下含有大量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
继发性病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钙化
动脉瘤形成
血管狭窄
主要动脉的病理变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于主动脉后壁及分支开口处
腹主动脉最严重,依次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中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
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主干》左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后降支
病理特点
内膜不规则增厚导致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
可分四级。≤25%,26-50%,51-75%,76≥才有临床症状。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
概念
指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
类型
心绞痛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剧增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发作型胸痛,症状一般持续几分钟。可服用硝酸酯制剂后缓解。
发生机制
心肌缺血、缺氧造成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
常在重体力劳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多所致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可发生于负荷加重时,也可发生在安静休息时,发作频率和时间不断增加。
变异型心绞痛
无明显诱因,常在休息时发作。心电图出现S-T升高
心肌梗死
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
分型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少见
透壁性心肌梗死
部位
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的供血支
病理变化
梗死后6内,肉眼无变化
6h后,梗死灶呈苍白色
8-9h,光镜下心肌纤维呈凝固性坏死
临床生化检测
CPK肌酸磷酸激酶
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心肌纤维化
病理改变
冠状动脉呈慢性进行性狭窄
冠状动脉性猝死
由于冠状动脉原因而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发性死亡。
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is环
肾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动脉近侧端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动脉为主
后果
机体缺血,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干性坏疽
高血压病
概念
血压
推动血液在动脉血管内向前流动的压力,血液作用于血管壁的侧压力
高血压
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是一种导致心、脑、肾、血管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机制
血管紧张素Ⅱ在高血压发病中是中心环节
类型
良性高血压
约占高血压病的95%
功能紊乱期
动脉无器质性病变
动脉病变期
类型
细动脉硬化
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
表现为细小动脉玻璃样变
肾的入球动脉
视网膜动脉
脾的中心动脉
小动脉硬化
大动脉硬化
内脏病变期
心脏病变
第一期 无明显变化
第二期 轻度代偿性肥大
第三期 肥大现象更显著
向心性肥大【左心室处于代偿阶段】
以后左心室功能下降,心腔逐渐扩张,称为离心性肥大【左心室代偿失调】
严重者出现心衰
肾脏病变
第一期 无明显变化
第二期 部分肾单位受损,肾小球纤维化、透明变性,其所属肾小管因此萎缩。肾功能处于代偿状态。
第三期 肾单位弥漫性受损,出现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双肾对称性、弥漫性病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硬、表面见弥漫的细小颗粒、切面皮质变薄
脑病变
第一期 无明显变化
第二期 脑水肿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称为高血压脑病
第三期 可出现脑出血、脑坏死
脑出血
最严重的并发症
部位:基底节,内囊多见
多见于基底节区域
基底节的供血血管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当中动脉血压较高时,可使已变脆变硬的豆纹动脉破裂出血
脑软化
缺血脑组织发生贫血性梗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的筛网状病灶
高血压脑病
脑内细、小动脉硬化使血压骤升,导致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
视网膜病变
通过眼底镜检查发现视网膜血管痉挛、迂曲变硬
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
视网膜絮状渗出或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
结局
病程长,发展缓慢,早期采取适当治疗方式可 预防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晚期可因血压过高而死于 脑出血、心力衰竭或肾功能衰竭
恶性高血压
临床特点
常超过230/130mmHg,舒张压持续在130mmHg 以上。
病变特点
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坏死性细动脉炎
心肌病
指除CHD、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等以外的以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脏病)
病理变化:大体:心脏重量增加,心腔扩张, 心尖部钝圆,内膜增厚,常见附壁血栓
肥厚型心肌病
以左心室显著肥厚、室间隔不对称增厚、舒张期心室充盈异常,左心室流出道受阻为特征
室间隔厚度大于左心室壁的游离侧
限制性心肌病
克山病
地方性心脏病
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
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
细菌性心肌炎
细胞多发小脓肿,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孤立性心肌炎
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寄生虫性心肌炎
风湿病
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侵犯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病理特征。
多发生在5-15岁
分类
非特异炎症
肉芽肿性炎
变质渗出期
结缔组织的粘液样变性
胶原纤维的纤维素变性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
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形成风湿细胞
风湿细胞横切面成枭眼状,纵切面成毛虫状,来自于单核-吞噬细胞
瘢痕期或愈合期
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瘢痕
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外膜炎
当渗出物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内膜炎
主要侵犯心瓣膜
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三尖瓣
赘生物灰白,串珠状不脱落
风湿性关节炎
皮肤病变
环形红斑
渗出性病变
皮下阶级
风湿性动脉炎
风湿性脑病
椎体外系受累时,患儿出现肢体的不自主运动,称为小舞蹈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直接侵袭心内膜,常伴有赘生物的生成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入血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主要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赘生物体积大,易脱落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要由草绿色链球菌引起
心脏 最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膜
在有病变的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赘生物易脱落
心瓣膜病
概念
心瓣膜受各种原因损伤或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关闭不全,最后导致心功能不全,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二尖瓣狭窄
X射线显示呈“梨形心”
二尖瓣关闭不全
X射线显示呈“球形心”
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狭窄
X射线显示心脏呈“靴形”
主动脉关闭不全
舒张期吹风样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