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冠心病(心绞痛、心梗)
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编辑于2020-07-31 21:39:12冠心病(心绞痛、心梗)
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四大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脂LDL、胆固醇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发生冠心病时,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时较严重的,因为只有血管腔直径减小到70%以上时才会严重影响血供。冠心病等累及血管的病变检查的金标准时血管造影(DSA)。注:由于DSA为有创检查,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来判断冠脉的狭窄情况、范围、管壁钙化等。
冠心病的分类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静息性心绞痛
指休息时也会发作,持续时间一般>20分钟
变异性心绞痛
特征为静息性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电图检查部分导联、短暂的ST段抬高。首选钙拮抗剂(尤其是硝苯地平)治疗,不宜单用β-R阻滞剂。
变异性心绞痛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冠脉痉挛机制不同与其他的UA,UA是因为冠脉斑块破裂、或继发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冠脉痉挛,所以治疗时要着重改善心肌灌注,可以使用β-R阻滞剂以减少心肌耗氧;变异性心绞痛的冠脉痉挛是自发的,所以治疗时要使用钙拮抗剂促进冠脉舒张以改善冠脉痉挛,不宜单用β-R阻滞剂。
初发型心绞痛
在首发症状1-2月内,很轻的体力活动可诱发,程度至少达到CCSIII级。
CCSI级指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CCSII级指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步行大于200m或登楼>1层时诱发),CCSIII级指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步行<200m或登楼<1层时诱发),CCSIV级指一般体力活动完全受限(静息也可发作)
恶化型心绞痛
指在相对稳定的劳力型心绞痛的基础上逐渐加重
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
由于心肌严重持续的缺血,从而发生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使得血液中肌钙蛋白升高,这是NSTEMI与STEMI最主要的区别,其余两者类似。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仅导致心肌灶性、或心内膜下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且多有侧枝循环形成(时间较长),坏死范围小(冠脉闭塞30分钟受累区域心肌细胞少数坏死)、坏死程度轻,这是NSTEMI与STEMI最主要的区别,因此两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均有差异。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指心肌严重、持续的缺血,从而发生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其坏死范围大(冠脉闭塞1-2小时受累区域心肌细胞大范围死亡)
临表及并发症
胸痛是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肌凝蛋白升高、血沉加快、血压降低等
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心律失常(室早最多见、室颤最严重);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室传导阻滞
室颤的先兆有:室早>5次/分、成对室早、短阵室速、多源室速、RonT现象等。
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乳头肌功能失调,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从而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下壁心肌梗死容易导致二尖瓣后乳头肌断裂,可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呈海鸥鸣样,提示乳头肌断裂后导致二尖瓣脱垂
起病2-3天可有心包摩擦音(反应性纤维素性心包炎)。起病数周-数月后可有心包摩擦音(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腔积液(胸膜炎)、肺湿罗音(肺炎),称为心梗后综合征(Dressler综合征),发生率1-5%,可能为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起病1周内可出现心脏破裂,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偶尔可有室间隔破裂,出现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
心梗Killip分级:KillipI级无明显心衰、无肺部罗音;KillipII级有左心衰、肺部罗音 - <50%;KillipIII级有左心衰,肺部罗音>50%;KillipIV级有心源性休克 - (提示心肌坏死范围>40%)。
诊断
心肌酶(尤其是肌钙蛋白)是心梗发作时诊断心肌梗死首选、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 肌红蛋白(SMB)在2h开始升高,肌钙蛋白(cTn)在3-4h开始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4h开始升高,CK-MB升高可反应梗死范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14h)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肌钙蛋白持续升高1-2周,故在此期间心梗再发不宜使用肌钙蛋白,应使用CK-MB。
为了了解心梗部位或心肌存活情况,可选用新机核素显像。为了了解心肌活力或代谢情况可选用PET。
心电图检查:胸痛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典型者出现病例Q、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 - 置。
P波:正常q波<0.04s、q波<同导联1/4的R波;病理Q波为Q波。病理Q并不仅限于急 - 性心梗,在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时也可出现病理Q。
ST段:心肌梗死的ST段抬高,是缺血部位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且呈弓背向上抬高。 - 心梗后期ST段会恢复,若持续抬高提示室壁瘤形成,此时首选超声心动图可见 - 局部心缘突出、搏动减弱甚至反常搏动。
心肌梗死的治疗
解除心肌梗死疼痛最有效的办法是心肌再灌注治疗(介入)
心脏介入治疗应在起病3-6h内,最多12h内进行。包括直接介入治疗、补救性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再通者的介入治疗。 -直接介入治疗:有条件立即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都应该先进性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再通者的介入治疗:当患者没有条件立即介入治疗,应尽早溶栓治疗,溶栓 - 治疗成功后,若患者有条件进行血管造影(应在溶栓成 - 功后3-24h进行),则再行介入治疗以解除某些残余的 - 重度狭窄血管,降低再梗死的发生。 -补救性介入治疗:若溶栓治疗不成功(胸痛明显、抬高的ST段没有降低等),应立即 - 进行介入治疗,此为补救性介入治疗。
若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导致血压显著下降者,应补充血容量,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待血压稳定后再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无条件进行介入治疗,或预计直接介入治疗时间>2h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为24h内。(肺血栓栓塞的治疗时间是2周)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rt-PT(效果最好)
溶栓成功的标准:冠脉造影(金标准)、胸痛2h内基本消失、抬高的ST段2h内回降>50%、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血清CK-MB高峰提前出现(14h内)
溶栓的禁忌症
凡可能导致严重出血的情况均不能使用溶栓治疗。例如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近期有活动性内脏出血、近期有创伤史、近期有外科大手术、近期有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近期正在使用抗凝药、未排除主动脉夹层、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若介入、溶栓治疗无效者,应争取在6-8小时内实施紧急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
心肌梗塞的其他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联合使用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抑制剂)+氯吡格雷(ADP受体拮抗剂),对于直接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中静脉使用阿昔单抗(GPIIb/IIIa拮抗剂)
抗凝治疗
对于溶栓的患者肝素可作用为辅助用药,而未溶栓的患者肝素是否有利,暂无充分证据。对于直接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中使用比伐卢定(凝血酶抑制剂)
调脂治疗
主要使用以降低胆固醇为主的他汀类、树脂类药物。
ACEI/ARB
可延缓心室重构,减少死亡率。
右室梗死与左室梗死在治疗上的区别:
1、左室梗死后可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减轻左室前、后负荷,特别在左室梗死后 - 发生了急性左心衰时。右室发生梗死时左室的压力很难维持,因此要禁用一切减少 - 回心血量的药物(如利尿剂、硝酸甘油)
2、左室梗死后若并发心源性休克导致血压显著下降,应补充血容量,当补充血容量后 - CVP>18cmH2O、PCWP>18mmHg时应停止输液。右室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导 - 致血压显著下降时也需要补充血容量,但补充血容量后CVP升高未必是补液的禁忌 - 症,因为右室梗死后本身右心房的压力就会增高。
3、左室梗死后常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对室早或室速应使用利多卡因,无效使用胺碘 - - 酮;对室颤应立即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电除颤),右室梗死后常并发房室传导阻 - 滞,给予起搏治疗。
慢性冠脉病(CAD)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又称为劳力型心绞痛
特点
稳定体现在其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是固定的,与冠状循环小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成有关。
如果冠状动脉内的斑块发生破裂、或继发血栓形成、或引起栓塞、或引起冠脉痉挛,此时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不固定,将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
劳力体现在其发病与心肌负荷有关。活动、情绪激动、受寒等情况均可能导致心率加快,从而加重心肌耗氧,此时狭窄的冠脉不能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而出现疼痛。
行冠脉造影时,有1、2或3支冠脉直径减小>70%的情况分别占25%;冠脉无明显狭窄的情况占15%,左冠脉主干狭窄的情况占10%。
临表
具有明显诱因(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
心前区、胸骨后疼痛,性质为钝痛,常伴压迫、紧缩感、出汗,也有放射痛(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
持续时间短(一般3-5分钟)
易缓解(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发作频率低
其他表现
1、心率加快(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
2、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
3、第二心音逆分裂或分裂(病变累及左室→左室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左室压力上升 - 缓慢→左室射血时间延长→主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第二 - 心音逆分裂)(病变累及右室时导致第二心音分裂)
4、第三心音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
第三心音是由心室快速充盈期时心房内的血液快速进入心室,引起心室壁、腱索、乳头肌震动产生,正常情况下部分儿童、青少年可闻及,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若第三心音变异则为病理性S3,称为第三心音奔马律,与心室舒张负荷过重有关。冠心病时心肌缺血,心室壁顺应性降低,比正常人更僵硬,因而在血流冲击下产生病理性的第三心音。
5、第四心音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
第四心音是由于心房收缩引起的震动产生的,正常情况下听不到。若第四心音增强,称为第四心音奔马律,与心室阻力负荷过重导致心房收缩加强有关。冠心病时心肌缺血,心室壁顺应性降低,心室充盈能力下降,导致心房到心室的血流阻力增大,此时心房为为克服充盈阻力而加强收缩,便使得第四心音增强而被听到。
6、一过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左心室心肌缺血)→乳头肌缺血→乳头肌功能失调→二尖瓣关闭不全
诊断
心绞痛发作时诊断心绞痛首选、最常用的时心电图检查。
可见暂时性的ST段下移≥0.1mv,有时可有T波倒置。
为了了解胸痛发作时相应ST段的改变,可选用动态心电图
若心绞痛不典型(故已经明确ST段下移≥0.1mv禁用)、且患者病情稳定(故患者情况不稳定时禁用),可选用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以激发心肌缺血,阳性表现是ST段下移≥0.1mv并持续两分钟。
了解心肌缺血部位可选用心肌核素显像。了解心肌活力或代谢情况可选用PET。
治疗
心绞痛患者平时的治疗
硝酸酯类:发作时需要含服硝酸甘油,病情稳定后也要继续使用该药物
β-R阻滞剂:主要用于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能力、降低血压以减少心肌耗氧量,适 - 合伴有高血压的稳定心绞痛患者。要求使用后心率降至55-60次/分。β-R - 阻滞剂的禁忌症有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周围血管病、支气管哮喘等
钙拮抗剂:除了具有β-R阻滞剂的作用外(硝苯地平会反射性加快心率),还可以扩张 - 小动脉、扩张冠脉、降低血液粘度。△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硝苯地平)→ - 扩血管作用明显,会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 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 - 米、地尔硫卓)→负性心率作用强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脂药(辛伐他 - 汀)、血管介入治疗
预防心肌梗死从而改善预后:抗动脉粥样硬化、ACEI/ARB、β-R阻滞剂、钙拮抗剂
缺血性心肌病
隐匿性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