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秦汉
秦汉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和常考考点
编辑于2020-08-07 19:28:36秦汉
经济
田庄经济
产生
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兼并的产物
特点
属于封建大土地制度,规模大,拥有私人武装
自给自足,内部自己经营农业、手工业等
带有宗族宗法色彩,有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影响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
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好豪强地主势力壮大,成为东汉后期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
重农抑商
阶段
战国产生;秦汉发展;唐宋松动;明清强化
原因
经济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商业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商人致富,土地兼并,造成自耕农破产,农民贫困化,影响社会稳定;商人积累大量财富,与国争利,影响财政收入;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影响市场秩序
政治
官商勾结,威胁中央集权
军事
以农养战
文化
儒家思想中重义轻利的观念
措施
在社会地位、身份贵贱、政治权势、思想观念上形成轻商贱商
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生产
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实行算缗和告缗政策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
评价
促进农业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抑制了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改革货币制度
禁止郡国铸钱,将铸币权收归朝廷,五铢钱成为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在此后六七百年间被封为标准货币
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儒家学说,强调大一统
政府在长安设立太学,设立五经博士传播儒家经典; 后各郡也设立学校传授儒家经书
政治
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
概念
专制主义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
体现: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
主要特征: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成因
经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易形成地方割据,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政治: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理论: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历史:商鞅变法初步形成中央集权
地理:受内陆大河文明的影响(疆域辽阔)
评价
政治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政治腐败
经济
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思想
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加强,钳制了思想自由发展
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目的:突出个人功业
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实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三公九卿制
实质:中枢决策机构
内容
三公
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下辖九卿。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军权实际上是掌握在皇帝手里,是虚职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
九卿
特点
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国大事最终决定权在皇帝手中
官吏均由皇帝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郡县制
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
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
意义
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标志,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汉朝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中外朝制度
背景
①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制
②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汉武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特点
启用低级官员、近臣,形成决策核心,架空削弱相权;通过权力的转移来削弱相权
内容
中朝掌握决策权;外朝是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掌握执行权
郡国并存制
原因
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从俗而治,加强对关东地区的控制,缓解文化差异
影响
前期
王国拥有自主权,促进各地经济发展;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后期
地方割据势力产生,王国问题形成,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解决措施
《左官律》:指令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
《附益之法》:限制诸侯王行动,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结党营私
采用酎金夺爵废掉一些侯国
推恩令
背景:郡国并存逐渐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七国之乱
内容: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建立侯国;侯国归郡(中央)统辖
影响:王国越分越小,消除诸侯王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为解决边患问题创造条件
刺史制度
特点
监察时间有限,有完备的条例,职责有明文规定;位低权重,中央派遣并直辖;按地区进行监管,无常设办事机构
目的
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县长官,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
演变(东汉末期)
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刺史改为州牧,监察官变为地方最高行政官
影响
前期: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后期:刺史与地方豪强相结合,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
察举制(汉武帝)
背景
官僚政治的确立;军功爵制不能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
特点
选官权:地方官员
选官标准:品德孝廉、儒家伦理
选官方式:自下而上推举
影响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打破世官制,有利于寒门晋升;提高儒学地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选官逐步由品德才能变为门第,世家大族操纵选举。世家大族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门阀士族;容易导致人才选拔名不副实,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政治阶段特征
秦朝
加强君主专制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加强中央集权
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汉朝
加强君主专制
中外朝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制度
汉初郡国并行制,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选官制度: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经济阶段特征
农业
铁犁牛耕广泛使用,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提高;土地兼并严重,东汉后期田庄经济兴起
经济政策
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恢复和发展
汉武帝时期厉行抑商政策,打击商贾势力
东汉后期中央集权的削弱
豪强地主力量壮大←田庄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土地兼并
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和豪强崛起←察举制的弊端
地方州牧权力扩张←刺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