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的认知过程
普心第二编人的认知过程,讲述了意识和注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表象与想象、概念与推理、问题解决。
编辑于2021-12-08 12:01:41普心第二编(2):人的认知过程
意识和注意
意识
概述
定义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身状态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调节的作用。
·意识就是对于外部事件和内部感觉的觉知,包含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对个人经验的看法。 ·意识的高级水平是自我觉知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
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睡眠与梦
睡眠
睡眠需求、睡眠剥夺、睡眠阶段、睡眠障碍
梦:人人睡眠都要做梦,做梦是睡眠时脑的正常活动
一个人一夜要做4 -6个梦;梦大多数出现在快波睡眠阶段;睡醒后只能记住少数的梦;梦的内容来自多方面的因素;梦是白天生活的延续。
催眠
冥想、白日梦与幻想
注意概述
定义: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性
指向性:某瞬间心理活动和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的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
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基本特征
①注意广度:即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存在个体差异。有经验的棋手对棋盘的注意广度一般明显大于新手。 ②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和活动上,也叫注意的持续性,它是持续的时间特征。 ③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是完成复杂工作的重要条件。 ④注意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它是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是积极主动的。
记忆
概述
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作为名词);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作为动词)。
分类
加工过程
编码、储存和提取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受和使用的形式。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而且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着的,如视觉编码、听觉编码以及语义编码。
1)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4) 内隐记忆(无意识,不能用言语表达)和外显记忆(有意识)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存储是信息中间环节编码和提取的中间环节,它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信息的存储就没有记忆。
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能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包括两种方式:回忆和再认。
再认:指对于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人们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回忆: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重新出现该事物并加以确认的过程。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瞬时记忆
定义
也叫感觉登记(感觉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后大脑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特点
其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编码
主要是图像记忆(视觉)和声像记忆(听觉)
短时记忆
直接记忆
工作记忆
定义: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特点
编码: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听觉编码的形式储存(另还有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其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
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从而使有限的记忆容量增加,保持时间延长,并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 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 保持性复述指一遍遍地重复识记材料 精细复述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联想)
遗忘: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存储的时间也很短暂
短时记忆的提取采取的是完全系列扫描方式,即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检索,然后做出判断。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信息容量没有限制。一般来说一切信息都是通过短时记忆才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的
信息编码
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良好的编码能够改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与提取。
编码形式
1按语义类别编码
2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3运用组织策略进行编码
存储
存储形式
主要有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此外还有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其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即在存储阶段,以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表现:记忆内容变化(质变);遗忘和记忆恢复(量变)
提取的两种基本形式
再认和回忆
遗忘
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和压抑说
简述有效复习策略
① 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②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③ 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④ 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 ⑤ 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 ⑥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上课时记笔记、读书时制作卡片简述有效复习策略
内隐记忆
定义
指未意识到其存在又无意识提取的意识。这一概念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的无意识性,而不管信息识记过程是否有意识。
内隐记忆不受信息加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量、干扰和情绪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内隐记忆的意义
①扩充、丰富了记忆研究的方法、技术和内容 ②使我们对人类记忆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③其研究在社会认知、问题解决、认知发展以及教育和临床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外显记忆
定义
也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个体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
研究外显记忆的意义
思维
概述
定义
思维是认知的高级形式,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与感知觉的区别
感知觉: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反映的是其个别属性和外部现象;属于感性认识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与间接反映;反映其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特征
概括性: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解释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即规律
间接性:以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的间接认识
思维的过程(思维操作)
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
思维的种类
①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是思维发生和发展的次序) ②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③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④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表象与想象
表象
定义: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其以感知觉提供的材料为基础,是感知觉痕迹经过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可以储存、编码和加工。
种类
①视觉、听觉、动觉、触觉、嗅觉、味觉等表象 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③个别表象和一般表
特征
直观性(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人脑中出现)、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感知觉形象的概括性反映)、可操作性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促进问题解决
想象
定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项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属于高级认知过程。
基本特点
①形象性:指想象处理的主要是直观生动的图像信息,而不是词和符号。 ②新颖性:指想象产生的新形象不同于个体亲身感知过的、简单再现于人脑中的记忆表象,可以是个体从未亲身经历过、现实中尚未存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形象。
功能
预见、补充、代替、调节
种类
1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没有目的、不自觉地进行的想象;其特殊形式是梦 2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根据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与推理
概念
定义
是对客观事物本质或属性的反映
概念结构的理论
特征表理论
原型模型
推理(不考)
问题解决
定义
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历程
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操作认知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问题表征 ②思维定势 ③功能固着 ④知识和经验 ⑤动机和情绪 ⑥人的个性差异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加工深度的影响不同: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深度的影响,外显记忆受其影响
保持时间不同:外显记忆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