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考研,312统考,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
编辑于2020-08-09 10:30:47发展心理学
概述
研究对象
人的毕生发展
受精卵→出生→成熟→衰老
研究任务
描述
解释
推断和预测
控制
研究设计
横断设计
纵向设计
聚合交叉设计
双生子研究
发心史
产生
夸美纽斯
洛克
卢梭
发展
普莱尔
霍尔
精神分析
发展心理学问世
孔子
基本理论
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
行为主义
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蒙台梭利
基本问题
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胎儿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遗传与基因
生命的开始
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发展
胚种
胚胎
胎儿
反射
生存反射
原始反射
婴儿
神经系统的发展
大脑结构
头围
皮质
大脑机能
脑电图
大脑单侧化
皮质中枢
动作的发展
规律
从上到下
由近及远
由粗到细
影响因素
遗传和成熟
学习和教育
营养与健康
环境
言语的发展
理论
习得论
强化说
模仿说
先天论
先天语言能力
自然成熟说
相互作用论
社会相互作用论
认知相互作用论
词汇
过程
阶段
特点
语法
心理过程的发展
感觉
知觉
知觉研究方法
视觉偏爱法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视崖实验
恒常性研究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气质
类型
稳定性和可变性
对早期教育的意义
情绪
基本情绪
微笑的发展
依恋
特点
寻求身体接触
获得心理慰籍
破化后感到痛苦
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
特殊的情感联结
交互关系形成
类型
安全型
不安全型
回避型
矛盾型
混乱型
陌生环境测验
影响因素
教养方式
儿童气质类型
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
与他人的关系
身心健康
恒河猴研究
同伴交往
以客体为中心
简单交往
互补性交往
幼儿
神经系统的发展
大脑结构
脑重
皮质结构
脑电波
大脑机能
皮层抑制
内抑制
兴奋增加
游戏
理论
早期
复演说
机能快乐说
精力过剩说
生活准备说
娱乐放松说
成熟说
当代
精神分析
荣格
埃里克森
认知理论
皮亚杰
学习理论
桑代克
班杜拉
其他
觉醒-寻求理论
元交际理论
行为适应说
分类
按目的分
创造性游戏
教学游戏
活动游戏
皮亚杰
练习游戏
象征游戏
有规则游戏
怕腾
无所用心游戏
旁观者行为
单独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发展
无所用心
旁观者
单独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言语的发展
词汇
句子
口语表达能力
认知的发展
记忆
思维
特点
具体形象性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言语作用增强
皮亚杰研究
三山实验
守恒实验
类包含实验
最初概念掌握
词概念
实物概念
数概念
类概念
抽象思维初步发展
心理理论
研究范式
意外转移任务
表征变化任务
影响因素
假装游戏
心理状态问题的讨论
语言的发展
早期与他人交往
理论解释
理论论
模块论
匹配论
拟化论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道德认知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
社会性行为
侵犯行为
亲社会行为
性别角色社会化
过程
理解性别
获得标准
取得认同
形成偏爱
理论
精神分析
社会生物学
认知理论
学习理论
双性化理论
同伴关系
作用
获得需要
学习他人
特殊信息渠道
情感支持
训练
新原则和概念
学习技能
新目标
在新情境中概化
增强信心
群体社会化理论
研究方法
同伴提名
同伴评定
类型
受欢迎
被拒斥
矛盾
被忽视
一般
儿童
学习
特点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
作用
学习
心理过程
社交
学习障碍
语言障碍
阅读-书写障碍
算术障碍
言语的发展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认知的发展
思维
特点
具体形象性
关键年龄:四年级
不平衡性
辩证思维萌芽
元认知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监控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个性
自我意识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影响因素
生物学
家庭
同伴
社会认知
观点采择能力
塞尔曼两难问题
五阶段
无差别的观点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相互角色采择
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社会关系认知
交往
父母-儿童
6岁前
父母控制
6-12岁
共同控制
12岁以后
儿童控制
同伴-团体
塞尔曼五阶段
无友谊概念
单向帮助
双向帮助
亲密共享
最高
师生
道德
品德基本特点
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
道德言行分化
自觉纪律形成发展
关键期:9岁左右
道德动机
服从→独立
具体、近景-抽象、远景
产生斗争
道德意图
6-7岁
从行为结果进行道德判断
9岁
由效果判断向动机判断的过渡阶段
10-12岁
更看重行为的动机
青少年
生理发育
身体外形变化
体内机能增强
性发育和成熟
认知的发展
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形式逻辑思维
辩证逻辑思维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基本特点
自我同一性
情绪
特点
自我意识情绪
心理断乳和反抗
两极性
心态的不平衡
情绪表现特点
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
情绪的可变性与固热性共存
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常见情绪困扰
焦虑
自卑
抑郁
压抑
烦恼增多
孤独
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
前习俗水平
逃避惩罚和服从阶段
相对功利阶段
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阶段
顺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阶段
后习俗水平
法制观念阶段
价值观念阶段
反社会
理论解释
社会信息加工
高压家庭环境
成年
理论
埃里克森
哈威格斯特
莱文森
两种发展观
传统发展观
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的控制理论
Rothbaum
初级控制
指改变环境的企图,从而满足个体的需要和欲望
初级控制水平是基本保持稳定的
次级控制
指的是适应环境并“顺应环境”的企图
次级控制策略的范围是十分宽广的
次级控制水平的发展则不断上升,并贯穿于整个成人期,甚至是高龄期
个体适应 初级控制>次级控制 次级控制的作用(补偿、恢复、维持和提高初级控制)对于个体发展不可或缺
毕生发展的元理论
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
选择
指根据可供选择的范围来考虑如何使用有限资源的过程,它主要涉及发展的方向、目标和结果问题
优化
指获取、改进和维持那些能有效达到期望结果,并避免非期望结果的手段或资源,与最优化有关的成分会随着领域、发展状态、年龄的不同而变化
补偿
由资源丧失引起的一种功能反应
协调
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
P.B.Baltes
人的行为是生物一基因的和社会-文化的过程与条件共同建构的结果。它包括三个基本原理,这三个原理从总体上描述了生物和文化在一生中的动力学关系。 第一个原理是进化选择的优势随年龄增长而衰退; 第二个原理是对于文化的需求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第三个原理是文化的效能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即文化的补偿效率和个体的可塑性程度在下降
根据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在个体一生中对上述三种目标的相对资源配置存在一个系统转换,即资源从成长向保持和丧失造成的调整转移。在儿童期,主要的资源配置给成长;在成年期,则配置给保持和恢复;在老年期,则主要给因丧失而调整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Carstensen
观点
社会交往对于人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人的社交兴趣和社会依恋一直都在演化
人本质上是动机性的动物,期待实现的目标指导着人的行为
人有着多重甚至相反的目标,目标的选择先于活动
人对生存时间有限性的知觉,影响着对目标进行选择的评估过程。时间知觉是人动机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对社交目标的选择与追求
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社会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与知识相关的社交目标; 另一种是与情绪相关的社交目标。 当人们知觉到时间有限时,与情绪相关的目标会成为基本的追求。如,老年人的目标指向社会交往的质量而非数量,会系统地完善他们的社交网络,以便使可得到的社交伙伴满足其情感需要
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
卡特尔智力理论
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
双重智力过程理论
基本过程
应用过程
智力适应理论
获取阶段
实现阶段
责任阶段
行政阶段
整合阶段
认知老化理论
感觉功能理论
加工速度理论
工作记忆理论
抑制理论
执行功能衰退说
人格发展
自我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
自我同一性
荣格
前半生、后半生
拉文格
前社会阶段
共生阶段
冲动阶段
自我保护阶段
遵奉者阶段
公正阶段
自主阶段
整合阶段
稳定性和可变性
临终心理
否认
愤怒
乞求
抑郁
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