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走进幼儿园班级管理
学前教育幼儿园班级管理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3-09-21 13:08:12 重庆走进幼儿园班级管理
任务一:认识幼儿园班级管理
幼儿园中的班级
2.幼儿园班级的基本结构
(一)人员结构
保教人员:规程指出,幼儿园教师,保育员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肩负着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着核心作用。班级保教人员的配备数量,分工合作形式及岗位职责,直接影响幼儿园保教目标的达成度
家长:家长是指幼儿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家长对幼儿的生活和成长影响最为密切和直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园班级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家长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
幼儿: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的学年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是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班级的主体。幼儿园适龄幼儿为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
(三)组织结构
小组:小组是班级的基层组织形式
固定小组:一般由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分组,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生活和学习
临时小组:是根据一定的需要临时组建的小组,小组成员经常随活动的内容而变化
班集体:班集体是班级的基本组织形式,班集体的形式可以集中高效的达成教育目标,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个体:个体是指班级内的每个成员,包括教师和幼儿。
(二)物质设施
空间环境:空间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房舍和活动场地
班级基本设施:班级基本设施包括桌椅,玩具架,印盥洗卫生用品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等
3.幼儿园班级的特点
游戏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班级活动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计划的安排,班级环境的创设,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映射和体现游戏精神,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适宜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环境。
保教性: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期,只有其身体获得适宜的发展方式方能参加正常的幼儿教育活动,为此,保教并重是幼儿园必须予以贯彻和遵守的基本原则。(保教并重是幼儿园教育特殊性的具体表现,这是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
启蒙性:家庭教育是人最早接受的非正规形式的启蒙教育,而幼儿园教育则是个体接受正规公共教育的起点阶段。幼儿园班级的启蒙性在于为开启幼儿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并不要求幼儿此刻表现出和获得完善的能力。
4.幼儿园班级的功能
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及实现社会价值的功能(幼儿园各年龄段的班级不仅承担着保教的功能,在支持幼儿成长的同时,也体现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发挥是教,实现的重要保证幼儿园班级管理,要以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
生活功能:是指幼儿园班级对幼儿具有生活基础的功能
引导幼儿一日生活的功能
实施幼儿卫生保健的功能
组织幼儿锻炼身体的功能
1.幼儿园班级的定义
1.狭义:是指幼儿园中按照一定的目标任务和构成原则,组建起来的幼儿集合体(幼儿园班级在幼儿园层面一般指狭义的班级他是对3到6岁幼儿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幼儿是班级的主体)
2.广义:是由教师,家长及社区共同参与的活动组织。这个组织承担着促进幼儿发展的具体任务
幼儿园班级中的教师
1.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健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
师德为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国守法,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
3.主班教师的选拔及工作职责
主班教师的选拔条件
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以德服人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诚服人
具有科学的管理策略,以理服人
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以能服人
主班教师的工作职责
构建合作、信任关系,促进家园共同体的发展
承担上传下达任务,及时统筹安排班级工作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组织团队认真实施
带领班级教师团队,承担班级全面工作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引领幼儿学习发展
2.幼儿园班级教师的基本配置
两教共保:即幼儿园班级配置两名教师,二人共同负责保教工作(轮换工作)
三教共保:即幼儿园班级配置三名教师,三名教师共同承担教育和保育工作
一教包班:即幼儿园班级只配置一名教师,全面负责班级的所有工作
一教一保:即幼儿园班级配置,一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分工合作
两教一保: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
幼儿园班级中的幼儿
2.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规则意识萌芽,辨别是非能力增强
活泼好动动,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逐渐增强
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
情绪情感趋向稳定易控制
1.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
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自我概念开始发展,但自控能力差
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动作协调性增强
处于秩序敏感期
3.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任务二:构建幼儿园班级管理体系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过程
制定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一是简明扼要的阐述上个学期班级工作的成绩和不足
二是对班级当前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的变化与特点,班级组织情况,教师情况,幼儿园条件等
时间进度安排:我间进度安排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形式,例是将工作目标,基本措施等具体内容分级安排到班级管理阶段的各个时间点上,确保完成的时间
本学期工作主要目标
幼儿生活管理
其他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
家长工作
具体要求和措施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价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
班级保教工作情况分析
幼儿健康状况
教育工作情况
班级家长工作
班级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
班级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评价:主要围绕着班级管理的各项内容展开。主要包括,对班级工作人员的评价,对班级卫生工作的评价,对班级安全工作的评价,对班级环境创设的评价,还包括班级幼儿常规培养,班级课程管理评价,班级家长工作评价等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及时检查调整工作的进程:检查与调整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始终渗透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是对组织实施阶段各种信息的反馈和修正
合理规划幼儿活动时间:幼儿班级活动的空间主要包括户外活动,场地活动室,寝室走廊等。只有对班级活动空间进行合理搭配利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利用效益和教育意义(班级空间规划注意事项)
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选择适合的时间和空间
合理规划活动空间,动静区域分明
科学利用闲置空间
教师之间职责分工明确(分工呈现的两种情况)
每班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
每班配两名教师,两班合用一名保育员
合理安排幼儿在园时间
科学规划幼儿一学期的时间
合理安排幼儿一周活动时间
恰当安排幼儿在园一日活动
依据需要科学划分小组(分组应该注意)
合理搭配,优势互补
适时调整,定期更换
适时激励,强化养成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自身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目的的方法。
对幼儿表现榜样行为的反应要及时积极。当幼儿在学习榜样并做出良好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适当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反之,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当行为,提供有影响的榜样
榜样的树立要公正可靠,有权威性。在班集体中树立的榜样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认可的榜样的行为,是值得褒奖的
榜样的选择要健康、形象、具体,教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榜样
说服教育法:只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幼儿讲解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幼儿辨别是非,辨别好坏,使幼儿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用这些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方法
要有针对性说服教育,必须先了解幼儿的情况,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个性特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启发教育幼儿
要有感染力,选用的内容和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动有趣,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教育目的
注意教育民族,尊重幼儿,鼓励幼儿发表不同意见,通过讨论争辩,提高思想认识
把握教育时机,只有在恰当的时机开展恰当的说服教育,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情感沟通法: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情感特点,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情感表达的训练,帮助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营造相亲相爱的班级氛围
规则引导法: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确保幼儿自身安全,并不危及他人的一种管理方法
教师要提供给幼儿认识规则,学习规则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规则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规则应适当明确且简单易行
教师要以身作则并保持规则的一致性
目标归纳法:指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
要注意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并注意将这两类目标相结合
目标要切实可行,要具有吸引力
目标与行为的联系要清晰可见
目标要明确具体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幼儿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结合幼儿班级管理的特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它反映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一致性原则: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保育员,教师与家长配合的一致性是保教之间精诚合作的体现
教师与家长配合的一致性:教师与家长要围绕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的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与幼儿园达成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
教师与保育员配合的一致性:教师应将以统一的班级管理制度向保育员查明,保育员要积极配合,形成一致性,配合主班教师一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之间的合作的一致性:在正式投入到工作之前,教师要共同探讨教育方法,统一班级管理制度
主体性原则:教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幼儿受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的主体
两层暗含
指带班教师作为管理者,具有积极自主高效的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权利和职责
指幼儿作为学习者,具有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权利与需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注意事项
以幼儿为主体
尊重幼儿的想法
个性化原则:只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实际状况,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管理
班级管理的方法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整体性原则:指班级管理应面向全体幼儿,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并注重班集体的整体影响
注重教师和幼儿两方面的管理
注重协调班级管理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参与性原则:指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以管理者的身份高高在上,而是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民族平等的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教师的平等参与
调动幼儿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高效性原则:指以最经济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投入,使幼儿获得更全面,更好的发展
有效利用班级资源
增强时间观念,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班级中的保教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实施,调动等环节,充分利用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采用适当的方法,以达到高效率实现保育和教育的目的,使幼儿获得全面健康发展的管理活动
事的管理:主要涉及班级内各种事务的管理,包括班级内部的常规事务,幼儿园内部的大型事件以及家长,社区工作的管理等
时间管理:主要涉及长中短期的班级工作计划,以及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管理
空间管理:主要涉及班级环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
物的管理:主要涉及班级类教学,游戏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资的管理
信息管理:主要涉及对上级家长的信息沟通以及对班风舆论的管理
人的管理:主要涉及对班级内教育,保育员,幼儿和教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