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观经济学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初中级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适用于期末考试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实务,课本知识点梳理,期末考试必备。
初中级微观经济学,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适用于期末考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跨期消费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显示偏好
定义
基本假设一:在观察消费者选择行为的过程中,消费者偏好不变
基本假设二:对于每一个预算,有且只有一个需求束(消费束是一个点)
直接显示偏好
间接显示偏好
显示偏好原理
显示偏好与偏好
显示偏好:涉及选择,与约束有关,表明能选择B ,买的起B时,选择了A
偏好:仅仅是偏好,任何情况下,都会选择A
显示偏好公理
显示偏好弱公理
显示偏好弱公理是判断消费者选择是否理性的必要条件
消费束A如果直接显示偏好与B,则B不会反过来显示偏好为A
显示偏好弱公理表明消费者在预算线变化(不同时期)的情况下,要在能力范围内选择相同偏好的消费束
判断
如果两个消费束的点都落在两条预算线内,就违背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显示偏好强公理
显示偏好强公理是判断消费者选择是否理性的必要内涵
消费束A如果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与B,则B不会反过来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为A
补充了显示偏好弱公理没有提到的间接显示偏好情况
显示偏好强公理是最优行为的必要内涵:如果消费者总是选择能负担起的最优组合,就一定满足显示偏好强公理
显示偏好应用
用于考察经济政策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消费者的跨时期选择
两期模型
时期:t=1,t=2
财产:m1,m2
消费:c1,c2
第一期价格水平为1,利率水平为r
财产用途:储蓄和消费
如果t1消费支出c1<m1,则储蓄为m1-c1,如果指出c1>m1,则借贷为c1-m1
若第一期储蓄,则第二期消费量c2=m2+(1+r)(m1-c1)
若第一期借贷,则第二期消费量c2=m2-(1+r)(c1-m1)
跨期预算线方程
**中,p1=1+r,p2=1,以期值表现跨期预算线
&&中,p1=1,p2=1/1+r,以现值表现跨期预算线
现值表现意思为将未来的财产m2贴现为现在的价值,1/1+r是贴现因子
跨期的消费偏好
消费者两期直接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反应消费者跨时期选择的偏好
情况
斜率为-1的表示完全替代
说明消费者毫不在乎,不存在偏好
表示完全互补
消费者两期消费量相等
表示存在不完全替代的关系
说明消费者有着独有的偏好
比较静态分析
成为借款者或是贷款者如何随利率变动,取决于最初身份
最初是贷款者,r上升,预算线绕禀赋点旋转,下一期仍然做贷款者,r下降,有可能转变
最初是借款者,r下降,下一期仍然做借款者,r上升,有可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