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上中国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八上中国历史,详细的讲述了第一单元的各类知识,内容有鸦片战争1840-184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太平天国运动,免费克隆,知识共享!
编辑于2023-09-23 10:45:01 浙江省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课文内外的内容,内容有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净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984年-1985年、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1900年-1901年
七下中国历史第三单元(14-21课),具体课程如下: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 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十六课·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七课·明朝的灭亡 第十八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十九课·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课·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化艺术
历史第二单元整理的思维导图,包含第四课夏商周的交替、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等内容,帮助你更好理解中国历代历史知识点,打好历史知识的基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课文内外的内容,内容有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净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984年-1985年、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1900年-1901年
七下中国历史第三单元(14-21课),具体课程如下: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 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十六课·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七课·明朝的灭亡 第十八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十九课·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课·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化艺术
历史第二单元整理的思维导图,包含第四课夏商周的交替、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等内容,帮助你更好理解中国历代历史知识点,打好历史知识的基础!
八上中国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第1课 鸦片战争 1840-1844
根本: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虎门销烟
鸦片走私
前期
中国贸易出超
中国: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英国:对外扩张-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头号工业强国
英国政府的支持
林则徐
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缴出鸦片110+万千克
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措施
虎门硝烟 明察暗访,缉拿烟贩 英美等国商贩被迫交出鸦片
中国近代史民族英雄
危害
白银外流、民风日下 加剧贫弱、腐蚀统治机构 削弱军队战斗力 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
鸦片战争
1840.6-1841.5: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 1841.6-1842.8:占香港岛、进吴淞、到南京
败: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根本原因: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1842.8: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穗、鹭、榕、甬、沪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影响 中国近代史开始(1840-1949年) 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虎门条约》 1843年
法国与清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丧失关税自主权、赋予英国人审判权、赋予英国人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官船停泊通商口岸、统一五分税率等
《望厦条约》 1844年
美国与清
《黄埔条约》 1844年
英国与清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老美认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过少 实际:中国自给自足封建经济抵制
老美:提出“修约”要求 清朝: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拒绝修约
第一次
时间: 1856-1860年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1856年10月: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1857年:联合法国,攻陷广州 1858年: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利于列强对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施加影响 通商口岸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外国势力深入内地,有利列强进行经济侵略和商品倾销 破坏了中国的内河航运主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第二次
1860年8月: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逃跑,奕䜣留守 1860年10月: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大幅增加
使列强权益合法化 深入到内地,有利于列强对华商品输入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人民负担加重。
《瑷珲条约》
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共150多万 平方千米
影响
半殖民地化加深,丧失更多主权、由东南深入长江中下游、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性质 反封建 反侵略
天国运动
1851年
兴起:金田起义 发展:永安建制
1853年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1856年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1859年
《资政新篇》
1864年
失败:天京陷落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14年斗争) 沉重打了清朝的统治、外国侵略势力 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运动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①统治阶级腐化 ②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利于发动、鼓舞农民参加反封建 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的。
《资政新篇》
内容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 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先进:中国最早提出の具有资本主义色彩の改革方案 局限:超越的国情,缺乏环境和条件
乐清市城东第二中学2022级五班刘炜健
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项特权外 扩大了侵略权益
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介绍:
笛福(1660——1731)
英国作家
代表作品:
《鲁滨逊漂流记》
《辛格顿船长》
《摩尔·弗兰徳斯》……
词语:
重点词语:
恐惧 凄凉 寂寞 宴会 倒霉 书籍 聊天 缺乏 栅栏 控制 侵袭 倾覆 流落 淡忘 忧伤 理智 防御 远眺 贷款 剔除 梗概 圈养 野蛮 荒无人烟 心平气和 宽慰
近义词:
畏惧——恐惧 凄凉——凄惨 安慰——宽慰 简陋——粗陋 荒无人烟——人迹罕至 野蛮一蛮横 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反义词:
畏惧——勇敢 凄凉——热闹 安慰——责备 简陋——豪华 心平气和——勃然大怒 野蛮——文明 荒无人烟——人烟稠密
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 1~10段 :
概括介绍了《鲁宾逊漂流记》的内容。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写了“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畜养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表现了鲁滨逊在恶劣的环境中,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第二部分 12~20 段:
写鲁演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他正视现实、知足安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中心主题:
本文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梗概部分写了“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畜养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故事;节选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6 骑鹅旅行记
作者介绍:
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
瑞典人
代表作品:
《古斯泰·贝林的故事》
《普初加里的皇帝》……
词语:
近义词:
立即——立刻 乌合之众——一盘散沙 缘故——缘由 无济于事——杯水车薪 熟悉——熟知 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反义词:
跃跃欲试——韬光养晦 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
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 1 ~3段:
写男孩变小,打算找小狐仙讲和。
第二部分 4~29段 :
写变小后的男孩受家禽、家畜的奚落。
第三部分 30~48段:
写男孩随着雄鹅飞上了天空。
中心主题:
本文写的是调皮的男孩尼尔斯被变成了小狐仙后发生的故事。他想找到小狐仙让他把自己变回原来的样子,院子里曾经被他欺负过的鸡、鹅、猫、牛都不肯帮他的忙。他不小心骑上家里的大雄鹅飞上了天空。
7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小说家
代表作品:
《汤姆·索亚历险记》
《王子与贫儿》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词语:
近义词:
宽阔——宽敞 绝望——失望 荒唐——荒谬 疲劳——疲惫 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反义词:
悲伤——高兴 吹嘘——谦虚 十全十美——一无是处
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 1段:
写两个孩子失踪后,小镇上下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尤其是贝英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波莉更是悲痛欲绝。
第二部分 2~4段:
写随着汤姆和贝琪的回归,小镇又恢复了欢乐,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过程。
第三部分 5~15段:
写汤姆去看望哈克和贝琪,意外得知乔埃被困在洞中。
中心主题:
课文写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发生的故事。先是讲述撒切尔太太和菠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上人们欢乐的场景。汤姆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又去看望伙伴哈克,最后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山洞洞口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阅读名著,从描写方法、印象深刻的情节等方面对名著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结合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名著来评价其中的人物,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也可以结合描写方法来谈,还可以选取其中的一段描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词句段应用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括号里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1.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搂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三个句子中的“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眨眼就到了”“喜得快要发疯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饿:他饿得要发疯了。 安静:房间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译者:俞东明、陈海庆 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 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译者:张友松 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译者:成时 这是小镇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夜。 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洒了满地的眼泪。 这三组句子是不同译者翻译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相同的句子,不同的翻译。反复读这三组句子,对比修辞用字,从表达效果上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欢欢: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效果,虽然翻译的都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但仔细对比也略有不同。第一组第一句的翻译突出强调“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夜晚,把整个小镇上的人们找到孩子时的欣喜若狂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喜欢这句的翻译。 乐乐:我喜欢第一组的翻译,对比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一组第二句用“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简洁而形象地描写出了当时人们见到被找回的两个孩子时激动的心情。 美美:我喜欢第二组的翻译,特别是“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这句,一个“涌”字把人们找到孩子后的那种激动到无以言表的兴奋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日积月累
:原文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背景
这些句子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中集合了中国古代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整理成现在的《增广贤文》。
:句意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只有下苦功夫,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你(有修养的人)说一番话,胜过读十年书,受益匪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时间长了才了解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常在水边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旁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其他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习作 多彩的活动
:要求
1.选择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 2.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 3.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选材
欢欢:我们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读物里选一本来写梗概。 乐乐:我很喜欢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还有很多名著都很经典,我觉得写名著梗概更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美美:我最喜欢童话了,我想选一部来写梗概,向大家介绍这本书。 丽丽:总而言之,我认为选择自己读过的或者正在读的书来写就可以。
:构思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首先,明确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特别是重点段落要多读几遍,可以画一个文章脉络图表,用来帮助总结文章的结构。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情节的发展进行筛选,保留文章的“主干”部分,去除“枝叶”段落,确定梗概的主要内容。 3.锤炼语言,连贯表达。写完梗概后反复阅读,根据文章的主题,适当地补充文章的内容特别是过渡段,要使梗概的语言清楚连贯,过渡自然。
口语交际
:要点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同读一本书”,我们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 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阅读的收获。
:构思
1.选一本书。先选出一本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书,可以从本单元的课文中选,也可以从课外的书中选。选完书后进行充分的阅读。 2.确定交流话题。分组讨论围绕哪些话题进行交流,形成意见。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两三个自己想交流的话题,也可以借鉴书中提供的交流话题,记录员做好记录。 3.小组内分享交流。结合交流话题,再次阅读这本书,从书中找出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原文,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可以给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的提纲。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了解他的观点,分辨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4.全班交流。组内选出一名或两名同学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分享。交流时,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最后在小组内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这本书有了哪些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