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表剂
人民卫生出版社《方剂学》第六章 解表剂
编辑于2020-09-02 11:00:10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附
麻黄加术汤
组成
麻黄汤+白术
功效
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
风寒湿痹,身热烦疼,无汗
麻杏苡甘汤
功效
解表祛湿
主治
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大青龙汤
组成
麻黄汤加+石膏 生姜 大枣
功效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
外感风寒。发热恶寒,高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三拗汤
组成
麻黄汤-桂枝
功效
宣肺解表
主治
感冒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者
华盖散
组成
麻黄 杏仁 甘草 桑白皮 紫苏子 赤茯苓 陈皮
功效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
外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脉浮数者
桂枝汤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风寒表虚证或营卫不和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制方原理
甘草+桂枝—辛甘化阳 甘草+芍药—酸甘化阴
附
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
桂枝汤+葛根
功效
解肌散邪,舒利筋脉
主治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组成
桂枝汤+厚朴 杏仁
功效
解肌发表,下气平喘
主治
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桂枝加桂汤
功效
解肌发表,平冲降逆
主治
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
桂枝加芍药汤
功效
解表和里
主治
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表证未罢,兼见腹满时痛者。
九味羌活汤
功效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脉浮者。
制方原理
羌活主入太阳,上行发散,尤善祛除在表之风寒湿邪,为君药
防风兼入厥阴,尤能散一身之风;苍术主入太阴,除湿力强,此二味助羌活以发汗除风湿,合为臣药
细辛入少阴,散寒通络,尤能止痛;白芷主入阳明,祛风散寒,兼能宣痹;川芎主入少阳,祛风而能行气活血;黄芩,生地清泄里热。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附
大羌活汤
组成
九味羌活汤-白芷+独活 防己 黄连 炙白术 知母
功效
发散风寒,祛湿清热
主治
表里两感,外寒里热,证见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者
香苏散
方歌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功效
疏风散寒,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小青龙汤
功效
解表散寒,温肺蠲饮
主治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滑或紧
制方原理
麻黄,桂枝为君。干姜,细辛为臣。五味子,芍药为佐制药。半夏亦为佐药。甘草为佐使药。
附
射干麻黄汤
方歌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功效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
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香薷饮
方歌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功效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
阴暑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
制方原理
由夏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
香薷为君药,厚朴为臣药,白扁豆为佐药。
附
新加香薷饮
功效
祛暑清热,解表化湿
主治
暑温夹湿,复感于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
辛凉解表
桑菊饮
功效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制方原理
主治外感风热之轻证
桑叶,菊花君药。桔梗开肺,杏仁降肺,宣降相伍,与薄荷一同为臣药。连翘,芦根佐药。甘草佐使
银翘散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发热重,恶寒轻)
制方原理
金银花,连翘为君。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而清利咽喉,并为臣药。荆芥穗,豆豉助君药透散以祛邪;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二药相伍,为《伤寒论》之桔梗汤,有利咽止痛之功;竹叶清泄上焦以除烦,芦根清肺生津以止渴,皆为佐药。甘草兼为使药。
制性存用
指在方剂配伍中,一味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仍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效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
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扇,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
制方原理
麻黄:石膏=1:2,均为君药。杏仁佐药。甘草佐使。
临证加减
常根据肺热和表郁的轻重偏颇,调整石膏与麻黄的配伍比例,如肺中热甚,汗大出,重用石膏;表郁不畅,汗少或无汗,增麻黄量。
附
越婢汤
组成
麻黄 杏仁 生姜 大枣 甘草
功效
发汗利水
主治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柴葛解肌汤
方歌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 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功效
辛凉解肌,清泄里热
主治
感冒风寒,邪郁化热,太阳阳明合病。恶寒渐轻,身热增重,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制方原理
葛根为阳明经要药,能散邪解肌,又能清里热,为君药。柴胡尤擅散邪透热,羌活散太阳风寒,白芷散阳明风邪,为臣药。黄芩,石膏,芍药,甘草,桔梗,生姜,大枣为佐药。甘草为使药。
附
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组成
柴胡 葛根 黄芩 芍药 甘草 知母 贝母 牡丹皮 生地 心烦加淡竹叶,谵语加石膏
功效
解肌清热
主治
春温夏热之病,发热头痛与正伤寒同,但不恶寒而口渴者
升麻葛根汤
方歌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共成方。 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功效
辛凉解肌,解毒透疹
主治
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身热恶风,头痛身痛,喷嚏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
制方原理
升麻君药,葛根臣药,芍药佐药,甘草佐使。
附
宣毒发表汤
组成
升麻 葛根 前胡 杏仁 桔梗 枳壳 荆芥 防风 木通 连翘 牛蒡子 淡竹叶 生甘草
功效
疏风解表,宣毒透疹
主治
麻疹初起,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渴尿赤者
竹叶柳蒡汤
组成
西河柳 荆芥穗 干葛 蝉蜕 炒牛蒡 薄荷 知母 玄参 麦冬 淡竹叶 甘草
功效
解表透疹,清泄肺胃
主治
痧疹透发不出。喘嗽,烦闷躁乱,咽喉肿痛者。
扶正解表
败毒散
功效
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
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证。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制方原理
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通络止痛,并为君药。柴胡,川芎臣药。枳壳,桔梗,前胡,茯苓,人参,佐药。生姜,薄荷,甘草佐使。
制方特点
解表佐益气扶正以助散邪;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与健脾除湿、化痰理气并行,内外兼调
逆流挽舟
喻昌用本方治时疫初起,且用于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
附
荆防败毒散
组成
败毒散-薄荷 人参 生姜+荆芥 防风
功效
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
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者。
参苏饮
组成
人参 苏叶 葛根 前胡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桔梗 枳壳 木香
功效
益气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
外感风寒,内有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者。
对比
荆防败毒散开腠理,去风寒之功更强,适宜外感风寒湿而体不虚者,并治疮疡初起而有寒热无汗者。
参苏饮发散力弱,作用温和,宜于老幼体弱之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之证。
再造散
方歌
再造散用参芪甘,芎芍桂附与羌防; 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无汗病可安。
功效
助阳益气,散寒解表
主治
阳气虚弱,感冒风寒证。头痛身热恶寒,寒重热轻,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制方原理
熟附子,桂枝,细辛为君药。黄芪,人参为臣药。羌活,川芎,防风为佐药。芍药,甘草佐助兼佐制。生姜,大枣佐使。
附
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歌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 少阴脉沉反发热,寒邪外解不伤阳。
功效
助阳解表
主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对比
麻黄附子细辛汤侧重于温阳,益气之力弱,适用于阳虚不甚而感外寒者。
加减葳蕤汤
方歌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功效
滋阴清热,解表散邪
主治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
制方原理
葳蕤(即玉竹)为君药。葱白,豆豉,薄荷为臣药。白薇,甘草,红枣,桔梗,佐药。甘草佐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
制方特点
解表+滋阴+清热,为阴虚外感证治疗组方的基本思路
附
葱白七味饮
组成
葱白 干葛 新豉 生姜 生麦门冬 干地黄 劳水
功效
养血滋阴,解表散邪
主治
病后阴血亏虚,或失血之后,调摄不慎,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寒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