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泻下药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药学》第三章 泻下药
编辑于2020-09-18 16:01:24泻下药
攻下药
大黄
药性
苦,寒。趋向沉降。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除湿退黄
临床应用
实热积滞便秘
凡实积便秘,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者,每用为主药。尤宜于治疗实热积滞便秘。
头痛,目赤咽肿,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能直折上炎之火,又能导热下行,有“釜底抽薪”之妙
血热吐衄
治上消化道出血,单味使用大黄粉内服即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热毒疮肿
治热毒疮肿之要药
瘀血诸证
黄疸,淋证
性能特点
汤涤肠胃,走而不守,有“将军”之称,为治热结便秘要药
上病下治,“釜底抽薪”,通便泄热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利湿热
善活血祛瘀,又为治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及跌打损伤肿痛之佳品
用法用量
煎服,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
生大黄
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发狂,吐血,衄血,湿热黄疸,跌打瘀肿,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痈肿疔毒;外治烧烫伤。
酒大黄
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
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并能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
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用于血热有瘀出血
醋大黄
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停,癥瘕癖积
清宁片
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者及久病患者,可单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芒硝
药性
咸,苦,寒。趋向沉降。归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临床应用
实热便秘
咽痛口疮,目赤肿痛,乳痈疮肿
本品外敷尚可回乳
性能特点
主归胃与大肠经,咸能软坚,一能软化燥屎,二能软化坚块
临床内服长于除实热积滞,治实热大便燥结;外用长于清火消肿,为外科、五官科常用之品
用法用量
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溶入汤液中服用,6-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
番泻叶
药性
甘,苦,寒。趋向沉降。归大肠经
功效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临床应用
热结便秘
小剂量缓泻通便,大剂量则可攻下
借其泻下导滞,以清洁肠道,用于x线腹部摄片及腹部,肛门疾病手术前
腹水肿胀
用法用量
煎服,2-6g。后下,或开水泡服
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慎用。剂量过大,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芦荟
药性
苦,寒。趋向沉降。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临床应用
热结便秘
惊痫抽搐
小儿疳积
用本品外敷,或配甘草末同用,治头癣或顽癣等
性能特点
《本草经疏》:寒能除热,苦能泄热燥湿,苦能杀虫,至苦至寒,故为除热杀虫之要药
用法用量
口服,2-5g,宜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忌用。
润下药
火麻仁
药性
甘,平。趋向沉降。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肠燥便秘
本品甘平,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且又兼有滋养补虚作用
性能特点
甘平润肠通便,略具补养气血作用,用于体虚肠燥便秘者。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打碎入煎。
炒火麻仁
可提高煎出效果。
郁李仁
药性
辛,苦,甘,平。趋向沉降。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临床应用
肠燥便秘
水肿腹满,脚气浮肿
性能特点
辛行气滞,苦泄沉降,体润味甘多脂,润肠通便类似火麻仁而无补虚之功,且行大肠气滞,多用于肠燥便秘而有大肠气滞之实证。
《本草经疏》:郁李仁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而下后多令人津液亏耗,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打碎入煎。
炒郁李仁
药性较缓,适于老人,体虚及产后便秘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松子仁
药性
甘,温。趋向沉降。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临床应用
肠燥便秘
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入膏,丸。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湿痰者禁用。
峻下逐水药
甘遂泻水逐饮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芫花最弱
甘遂
药性
苦,寒;有毒。趋向沉降。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泻水逐饮力峻猛
风痰癫痫
有攻逐痰涎作用
疮痈肿毒
外用
性能特点
为泻水逐饮之峻剂,善行经隧之水湿而泻水攻逐痰饮,多用治水肿为患重症之水肿胀满,胸胁停饮及风痰癫痫。须用于正气未衰者
用法用量
炮制后多入丸散用,0.5-1.5g。外用适量,生用
醋甘遂
毒性减低,峻泻作用缓和。用于腹水胀满,痰饮积聚,气逆喘咳,风痰癫痫,二便不利。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多入丸散剂
京大戟
药性
苦,寒,有毒。趋向沉降。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积聚
痈疮肿毒,瘰疬痰核
性能特点
能泄脏腑之水湿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炙后用;外用适量,生用
醋京大戟
毒性较低,峻泻作用缓和。用于水饮泛溢所致的水肿喘满,胸腹积水及痰饮积聚等证。
使用注意
体弱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红大戟
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炙以减轻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体虚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芫花
药性
苦,辛,温,有毒。趋向沉降。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外用杀虫疗疮
临床应用
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积聚,咳嗽痰喘
泻水逐饮作用与甘遂,京大戟相似而力稍逊
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外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外用适量
醋芫花
能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和腹痛症状。多用于胸腹积水,水肿胀满,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等症。
使用注意
体弱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狼毒
性味辛,平。有毒。归肝,脾经
功能散结,杀虫
外用于淋巴结结核,皮癣,灭蛆。熬膏外敷。
不宜与密陀僧同用
牵牛子
药性
苦,寒,有毒。趋向沉降。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临床应用
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痰壅喘咳
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炒用药性减缓
炒牵牛子
减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导滞见长。多用于食积不化,气逆痰壅。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巴豆霜
药性
辛,热,有大毒。趋向沉降。归胃,大肠经
功效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临床应用
寒积便秘,乳食停滞
腹水臌胀,二便不通
喉风,喉痹
痈疽,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
口服,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传统认为巴豆得热则助泻,得冷则泻止,故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
巴豆
性味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外用蚀疮
适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凡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里实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