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哲——自然物质世界领域
腿姐课程政治思维导图,自己做的😯
编辑于2020-09-03 19:35:20自然物质世界领域
唯物论
一个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两个方面
地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哲学流派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唯意志论):心想事成
客观唯心:理、上帝、神、黑格尔(绝对理念、绝对观念)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三个观点
物质观
物质范畴
古代朴素(某一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古文
近代形而上(.jpg):原子、非能动、静止孤立、刻舟求剑
辩证唯物(.gif)
抽象概括(马克思)
能动(恩格斯)
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列宁)
存在形态
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how)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静止:相对的 特殊的运动 衡量运动的尺度
时空——物质的存在形式(where)
时间:一维 一去不复返
空间:三维
物质与时空二者不可分割:时空是客观的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有限,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无限
意识观
物质决定意识
二者的区别
范畴:物质客观 意识主观
地位: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超过这个区别而这就是紧密联系的
意识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内容上客观 形式上主观
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
意识反作用(促进/阻碍)于物质
总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客观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和改造,只能创造或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条件
自然规律:不需要人的参与、无意识的
历史规律:需要人的参与、有意识的
keywords
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前提
实践——桥梁、途径、基础
社会趋向和历史选择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统一的具体表现
实践观
实践是分化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基础 发源
基本领域
动力
两个原理
物质统一性原理
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坚持自然观唯物主义,不坚持历史观唯物主义
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归根结底都是物质的
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法
一个核心:对立统一=矛盾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对立、统一)
斗争性
区别、无条件的、绝对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做法:需要克服,无法消除
同一性:联系、有条件的、相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二者关系
相互依存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二者关系的作用
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吸收转化,得到各自发展
斗争性可以创造条件、过渡的决定力量
例子:一物降一物、正反义词(祸福、美丑、师生...)
特殊表现形式:和谐
辨析
绝对同一
调和
和谐
包含差别
同一
解决矛盾的方式
一方克服另一方
协调、融合
同归于尽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客观、普遍、无事不在
做法:承认矛盾、不忽视矛盾、想办法解决矛盾
特殊性
具体事物各个方面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做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二者关系
辩证统一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启示:认识的一般规律——个别→一般→个别,因此要学会从个体中认识、归纳、总结一般,再由一般演绎到个别
三原理
矛盾特殊性的延伸——矛盾的不平衡性:主次矛盾与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内容)
同一事物(一个矛盾体系)具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支配地位、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从属地位、次要作用
启示:两点论——既要...又要...
每一对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支配地位、主导作用
次要方面:被支配
启示:重点论——抓关键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其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在唯物辩证法中对应——实质、核心、内在动力、根本方法、中心线索
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
联系
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本身所固有的,非主观臆想
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间性联系和过渡环节实现的
多样性
条件性
发展
前进上升的运动——eg:创新、突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事物的现存状态是暂时性的——eg: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存事物总会灭亡
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不在于时间顺序,而在于是否符合规律
三大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
质量度
质:性质
量:精确、数量
①分析事物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定性是为了把握质,定量是使认识更为精确 ②因此质是前提,量是精确和深化(要与质变、量变区别) ③新时代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质中的部分量
度:数量界限
两个端点是临界点;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
启示:掌握适度原则
量变与质变
量变:渐进过程、连续性
质变:飞跃、中断
二者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注意这里提到的是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规律提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真题选择题中没有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过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
一种更高阶段的回复 (容易考例子)
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
对立统一规律
四种思维方式
归纳与演绎:个别→一般→个别
分析与综合:一种更为深刻的思维方式
抽象与具体
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感性的具体是人的认识的起点
逻辑与历史统一
五对基本范畴(联系多样性的表现、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内容与形式(客观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本质与现象(客观范畴)
①注意区分假象与错觉在哲学上的区别:假象是客观范畴,错觉是主观范畴;假象也是现象,歪曲地表现本质;错觉不一定由假象引起 ②只能说现象表现本质,不能说现象反映本质;因为只有主观反映客观,而现象是客观的,所以客观只能表现客观
本质:根本性质;一般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深藏于事物内部,通过理性思维把握
现象:外再联系和表面特征;个别的,特殊的;多变易逝的;表面,外显,直接被人为感知
二者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存
原因与结果(客观现象)
注意因果关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前后相继、相互制约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转化
启示
学会推导结果,调整现在所做的事
学会归因,根据结果反思自己做过的事
必然与偶然(客观趋势)
必然: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不确定的趋势
二者关系
相互依存
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必然通过偶然表现出来,必然寓于偶然,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偶然的发生有必然原因
相互转化(常考例子)
启示
尊重事物联系发展的必然规律
善于识别和把握机遇
现实与可能(客观范畴)
现实:客观存在
可能:一定会变成现实
抽象可能 eg:大海捞针
现实可能
题型
多选题的某个选项
分析题中的环保问题的原理一
题型&技巧
选择题:事物无限发展和变化,但再多样无限都统一于物质
技巧:看到就选
补充:不可能
不可能会变成现实
eg:水中捞月
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二者不是源与流的关系,二者是并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