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编辑于2020-09-20 19:49:0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如青少年偏食、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未补充高铁食物(青少年、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对铁的需求会增加)、胃大部切除术后、长期腹泻、肝脏疾病(肝脏合成转铁蛋白减少)
铁丢失过多:主要见于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痔疮、肿瘤
临床表现
贫血的表现:乏力、头晕、心悸、苍白、心脏扩大(贫血改善后可恢复)
组织缺铁的表现:烦躁易怒、异食癖、口腔炎和口角炎、Plummer-Vinson综合征(缺铁性吞咽困难)、匙状指(反甲)、皮肤干燥、毛发干枯易脱落、易感染、儿童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
进行性吞咽困难考虑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病(其中一个并发症为食管狭窄);间歇性吞咽困难考虑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物引起食管痉挛)、Plummer-Vinson综合征(缺铁性吞咽困难)、贲门失弛缓症;感觉咽部有异物感、阻塞感、却没有真正的吞咽困难(癔球症)考虑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物刺激咽喉部)
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血象:小细胞(MCV<80fl)低色素(MCHC<32%)性贫血
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然区扩大
铁代谢指标
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转铁蛋白(TF)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反应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最佳指标、铁结合力(TIBC)↑
骨髓检查
红系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核老浆幼、骨髓铁粒幼细胞↓、骨髓可染铁消失(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最可靠依据)
核幼浆老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叶酸、VitB12缺乏有关
红细胞相关检查
红细胞游离卟啉(FEP)↑、锌原卟啉(ZPP)↑
治疗
治疗目标是血红蛋白正常,并补足骨髓储存铁。口服铁剂后最先升高的指标是网织红细胞、其在5-10天到达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升高、2月左右恢复正常;待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服用铁剂4-6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病因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也是缺铁性贫血能否根治的关键
补充铁剂:首选有机铁剂(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 - 等)。 首选口服铁剂。口服铁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应餐后服用; 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出现肿痛和硬结,应深部肌肉 - 缓慢注射
补充铁剂时可与维生素C或稀盐酸同服,以增加铁的吸收
贫血的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一般不需要输血,在及时给予铁剂后多数可以纠正贫血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Hb<60g/L),当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明显时,可少量多次输浓缩红细胞
被吸收入血的2价铁与衰老红细胞中Hb释放的铁(铁的主要来源)被铜蓝蛋白氧化为3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后在血液中运输(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血清铁,没有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铁结合力。体内的转铁蛋白仅有1/3与铁结合,因此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
血清铁会被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以2价铁被利用(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以3价铁储存在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机体将2价铁吸收入血(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为主要吸收部位)
2价铁依然为2价铁;3价铁被还原成2价铁
一切有利于3价铁还原的物质如VitC都有利于铁的吸收
未被吸收的2价铁又被重新氧化为3价铁,在肠粘膜细胞内与去铁铁蛋白结合后从粪便排出,每天从粪便排的铁<1mg
铁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