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编辑于2020-10-06 19:07:24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春秋战国
东周【周平王东迁后】
时代特征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争霸
“齐晋楚吴越”五霸
尊王攘夷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兼并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
东南西北和中间
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强,文化融合,民族融合,出现华夏认同。
礼乐征伐之变
权力下移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西周天下共主)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战国王室衰微,卿大夫崛起)
礼崩乐坏
改革与变法
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春秋改革
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战国变法【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意义:推动了各国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措施
经济: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经济发展;②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政治:①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世亲氏族制度被打破。②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有利于社会稳定>③废分封,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社会管理: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削弱宗法家族势力,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强化地方治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宜小农经济生活,移风易俗】
思想文化:严刑峻法,思想控制
经济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
私商兴起,私营手工业兴起。
国家社会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化
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小农经济形成并发展
①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耕织结合。②生产规模小,简单性别分工③自给自足性④最基本的经济模式,封建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
思想文化的变化
“华夏认同”,民族融合【相互、平等】,为中华民族形成起文化奠基作用
春秋:孔子、老子
孔子
实质:追求理想,不误现实。
主张:“礼”贵贱尊卑【西周社会秩序】“仁”【等级差异】
为政以德(德治)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承认制度应随时代变化改良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提供了教育机会。
《论语》
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理想化主张)
老子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辩证法
百家争鸣
儒家
孟子
人性善;提倡仁政;"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民贵君轻】;义利观;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养浩然之气;勿夺民时,授田于民。
荀子
人性恶;隆礼重法,礼法兼施;朴素的唯物主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君舟民水。
墨子
提倡节俭,尚贤,兼爱,非攻
韩非
以法治国,思想控制,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
邹衍【阴阳家】
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 ''相生相胜''
①中国封建时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2000多年沿用】②有所松弛,但从未被废弃③与小农经济相适应。
变法改革的原因
经济
旧的制度解体(礼崩乐坏)
阶级关系变动,新兴地主阶级
富国强兵【直因】诸侯国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诸侯国统治支持,招揽人才,推动变法,士阶层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