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至第七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上历史
七上历史导图笔记
初中历史导图笔记
七上历史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时间轴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四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
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盘庚时迁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
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
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历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千至4千年的铜器
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甲骨文。
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青铜业,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的社会主义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稳,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农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主阶级的势力增加。
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