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建筑史-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
适用于建筑考研,外建史学习,包含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等内容。
编辑于2023-12-18 22:09:49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
背景
14 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15 世纪遍及欧洲
文艺复兴
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运动,因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称“文艺复兴”
16 世纪中叶,封建势力重新掌权
17 世纪,巴洛克
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背景
新兴资产阶级产生,经济发展,平等、自由思想滋生
考古,希腊文明,罗马保存的古典文化重现
严谨的古典柱式重新控制建筑布局和构图
新的建筑形制,空间组合,艺术手法和形式
平面、空间布局进步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建筑师
伯鲁乃列斯基
结构
将穹顶放在12m高鼓座(4.9m厚)上
减小穹顶侧推力
穹顶轮廓采用矢形,大致双圆心
用骨架券结构,穹顶内外分两层,中间空
在8 边形的8 个角上升起8 个主券,8 个边上又各有两道次券,每两道券间由上至下砌9 道平券,将主次券连成整体,顶上由一个8 边形环收束,环上压采光亭(券由大理石砌筑)
内外层穹顶间设置水平环形走廊,高度在约1/3 ,2/3 ,加强穹顶整体性
穹顶底部有一道铁链,在将近1/3 高度地方有一道木箍,为抵挡穹顶侧推力
意义
是建筑中突破教会精神专制的标志
教会排斥集中式平面和穹顶
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
使用鼓座,将穹顶全部表现出来,总高107m ,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的中心
标志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结构、施工
评价
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一个作品,新时代报春花
历程
开创者
特点
公共建筑成为市政中心广场主要建筑
建筑风格:明朗轻快、和易亲切
重新采用柱式,但不很严谨,构图活泼,只强调一个沿街立面
公建市市政中心广场主要建筑;明朗轻快;构图活泼,只强调一个沿街立面
实例
育婴院
伯鲁乃列斯基
四合院,正面向安农齐阿广场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连续券直接架在科林斯柱式上)
底层连续券廊
二层窗小,墙大,线脚细巧,墙面平洁,檐口轻薄,上下虚实对比强烈,立面构图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
二层,窗小墙大,虚实对比,构图简洁,比例匀称
廊子结构拜占庭式,逐间用穹顶覆盖,下面帆拱承接
巴齐礼拜堂
伯鲁乃列斯基
评价
15 世纪前半叶早期文艺复兴代表性建筑
形制借鉴拜占庭式
风格
轻快、雅洁、简练、明晰;明朗平易
文艺复兴早期建筑,不仅复兴古典建筑,也引进拜占庭建筑技术、样式
转向宫廷
背景
美狄奇家族建立独裁政权,市民阶层衰落,文艺复兴转向宫廷、书斋
染上贵族色彩,与市民文化明显分离
实例
美狄奇府邸
粗糙大石块砌筑
底层粗凿,二层平整,三层光滑
沿街立面屏风式
内院底层四周都是3 开间宽大连续券廊
平面紧凑整齐,外形只突出一个临街正立面,追求欺人威势
建筑师
弥开罗卓
《论建筑》
阿尔伯蒂
文艺复兴盛期
背景
16 世纪,新航路开辟,意大利失去经济地位
法国意大利长期征战
建筑领域
大量测绘研究古代遗迹
《建筑十书》广泛传播
罗马柱式广泛、严格运用
追求雄伟、刚强、纪念碑式风格
轴线构图、集中式构图常被应用塑造庄严肃穆的建筑形象
与早期文艺复兴区别
艺术家依附于教会
作品体量大、尺度超人,风格高傲,不再有和平、亲切之感
实例
圣彼得大教堂
文艺复兴最伟大建筑物
坦比哀多
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
伯拉孟特
高踞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帅全局,集中形制,圆形平面,周围一圈多立克柱廊,地下有墓室
体积感强,刚劲雄健
集中式圆形建筑,周围一圈多立克柱廊,层次丰富,虚实映衬,有地下墓室
高踞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率整体集中形制
法尔尼斯府邸
追求雄伟纪念性
小桑迦洛
封闭四合院,3 层,有很强的纵轴线和次要横轴线,巴西利卡形制门厅
立面尺度很大
衰退
背景
16 世纪中叶,封建势力进一步巩固,贵族复辟
16 世纪下半叶,文艺复兴晚期,艺术家是教廷恭顺的奴仆
形式主义
两种倾向
泥古不化,教条崇拜古代
卡拉奇兄弟
后对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和艺术诞生起了不小作用
代表作:圣安德烈教堂
维尼奥拉
平面长方形,穹顶平面椭圆形,柱式严谨,冷淡
教条主义柱式被17 世纪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吸收,为君主专制政体利用
追求新颖尖巧
“手法主义”
代表作
教皇庇护四世别墅
美狄奇别墅
在17 世纪被反动天主教利用,发展成为“巴洛克”
进步思想被扼杀,建筑艺术失去积极意义,创造新风格的客观条件还没出现
形式复辟
教会强行复辟拉丁十字式
实例
罗马耶稣会教堂
维尼奥拉
法尔尼斯别墅
平面
帕鲁齐
主持完成
维尼奥拉
建筑师
早期
伯鲁乃列斯基
早期文艺复兴奠基人
创作始终同市民文化保持密切联系
重新启用古典檐口
重新把古典引入建筑界
创造新的建筑形象
代表作
佛罗伦萨的穹顶、巴齐礼拜堂、育婴院
盛期
伯拉孟特
盛期文艺复兴奠基人
追求庄严雄伟、刚健有力
代表作
坦比哀多
文艺复兴盛期第一代表作
梵蒂冈宫的改建
圣彼得大教堂方案
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市民之子”
倾向将建筑当雕塑看待,利用强有力的体积和光影对比,赋予建筑刚健挺拔的精神
强调体积感
爱用深深的壁龛,凸出线脚,山花
喜好巨柱式,多用圆雕做装饰
不严格遵循建筑结构逻辑
室内建筑用外立面处理手法
美狄奇家庙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的门厅
代表作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大台阶
卡比多山市政广场
将市政厅背面改为正面(原面向古罗马老城区)作为广场主建筑
使卡比多广场背面朝向罗马旧市中心,成为新市中心
既保护了无价的建筑遗产,又给新市区广阔发展空间
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拉斐尔
宫廷画家,秀美典雅、宁静和谐
体积起伏小,爱用薄壁柱,外墙面抹灰,多用纤细灰塑装饰,强调水平分划
代表作
潘道菲尼府邸
玛丹别墅
后期致力于古罗马遗迹测绘
威尼斯建筑代表
随便运用古典和中世纪手法
建筑师
龙巴都
文特拉米尼府邸
严谨柱式组织立面
开间有活泼节奏变化
窗有中世纪哥特建筑特征
轻快、开朗,比例和谐,风格典雅
圣马可学校
龙巴都父子和贡都奇
构图自由,6 开间,分两组处理,主次分明
珊索维诺
考乃尔府邸
开间整齐,柱式严谨,风格雄健
底层重块石做基座,上一两层用柱式(文艺复兴盛期产生的立面)
庞贝府邸
圣马可图书馆
圣马可小广场南侧,同总督府平行
两层,下层有敞廊,供广场公共活动使用,二层大厅做阅览室
立面:上下两层21 间连续券柱式,檐口装饰同主教堂协调呼应
上下两层连续券柱式敞廊,体形简洁单纯,体积感强
奠定威尼斯城基本风格
晚期
维尼奥拉
《五种柱式规范》
影响欧洲大陆
尤利亚三世别墅
建筑和院落间隔排列在120m 纵轴线上,券门、柱廊,层层远景,尽端墙上一副装饰性组合柱式,体积尺度逐个缩小(透视法),纵深扩大
力求开敞,削弱室内外界限
将地形高差引入建筑,依地势布置三进台阶式院落
正立面构图均匀,风格明快、平易
耶稣会祖堂
帕拉第奥
《建筑四书》
影响英国建筑
维晋寨巴西利卡(帕拉第奥故乡)
“帕拉第奥母题”
在每个开间中间按比例发券,把券脚落在独立小柱子上,上面架小额枋,用两套柱式解决开间尺度问题
府邸
特点
平面大多长方或正方,二层为主,底层杂务
二层划分左、中、右,中央前后划分为大厅、客厅,左右为卧室、起居,对称布置
外形简洁几何形
实例
圆厅别墅
柱廊进深大,增加层次,强化光影,内外渗透
主次清楚,轴线明确,各部分构图联系密切,形体统一、完整
外形:明确而单纯几何形组成,简洁凝练
功能屈从于形式
奥林比克剧场
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
运用透视法,正面3 个门洞,两侧各一个,穿过它们看到布景
帕鲁奇
麦西米府邸
阿利西
阿利西及其学生把府邸设计提高到文艺复兴最高水平
道利亚府邸
四合院式
严格正方形结构网格,布局简洁整齐
顺应地形
开敞
楼上楼下,沿内院都有一圈外廊
广场
广场建筑物逐渐摆脱独立单个设计和相互间偶然凑合,逐渐注意建筑群完整性
实例
安农齐阿广场
早期,最完整的广场
矩型, 长轴一端是13 世纪一座安农齐阿教堂(阿尔伯蒂改造立面,七开间券廊); 左侧,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 右侧,修道院(券廊)
教堂不高,主体地位不突出,用雕像和喷泉强化轴线
广场前10m 宽街道,入口斜对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和全城制高点联系
三面开阔券廊,尺度宜人,风格平易
罗马市政广场 (卡比多山市政广场)
把市政广场面向新区,背对旧区,把城市发展引向有余地的新区
把古城新发展区和文物古迹保护区分开
后欧洲历史文化古城保护有效策略
将市政厅背面改为正面
在其前加了大台阶(强调市政厅地位)
梯形短边完全开敞,对着山下大片绿地,前景为三对雕像,强调轴线
米开朗琪罗
圣马可广场
世界上最卓越的建筑群之一
欧洲最美客厅
布局
包括大广场和小广场两部分,大广场东西向,偏北;小广场南北向,连接大广场和大运河口
大广场
东端,11世纪拜占庭式,圣马可主教堂
北侧,(旧市政大厅龙巴都)
决定广场长度
南侧,新市政厅(斯卡莫齐)
下两层照圣马可图书馆,三层与旧市政厅相配
西端,将新旧市政大厦连接,采取圣马可图书馆样式
梯形,东西长175m,东边90m,西边56m
小广场
在总督府与圣马可图书馆之间(总督府紧挨圣马可教堂,图书馆连新市政大厦)
小广场中线大致与圣马可教堂重合
梯形,窄的南端底边向大运河口开敞,对景岛上教堂(帕拉第奥)
大小广场相交处,有座方形红砖砌筑高塔,100m(距圣马可图书馆约10m)
特点
几何形体
使用梯形广场,良好透视效果,简单纯粹
主次分明
空间主次分明,大小梯形广场组合成复合空间
风格统一
形式统一协调,所有建筑都以发券为母题,做水平划分,有崭齐天际线,横向展开
空间变化
有空间限定,大小广场间,小广场与入口街道间,在小广场长探出教堂和钟塔立面,既展示建筑立面,又分隔广场,是穿心轴
对立统一
横向布局,与钟塔纵轴形成对立,立面协调,形成建筑群构图对立统一原则
巧于因借
将岛上教堂引入广场建筑群
理论
阿尔伯蒂
《论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盛期(创造性,全面,偏重人文主义思想,着重讨论基本理论)
实用、经济、美观
美是客观的,美是内在的区别于装饰
美是和谐完整的
美的规律存在于几何和数的和谐
帕拉第奥
《建筑四书》
晚期(趋向唯理论和教条化,偏重柱式构图及各部分细化)
美产生于形式
有主有次
美规律的先验性、神学性、客观唯心主义,阻碍建筑艺术向现实主义发展
维尼奥拉
《五种柱式规范》
手法主义与学院教条主义两种对立倾向的始作俑者
圣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
16 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施工的最高成就
历程
一
伯拉孟特
希腊十字式,四臂较长,四角还有相似较小的十字形空间,外侧4 个方塔,立面完全一致,鼓座有一圈环廊,同穹顶一起
二
拉斐尔
东部保持不变,增加120m 巴西利卡,西立面成为主立面,拉丁十字平面
三
小桑迦洛
西部采用较小希腊十字,使集中式更占优势
四
米开朗琪罗
抛弃拉丁十字,恢复集中式构图,加大支撑四个穹顶的墩子,简化四角布局,将穹顶以饱满的轮廓高举,体积构图远超立面构图
泡达、封丹纳
完成穹顶
五
玛丹纳
17c 拆去正立面,在希腊十字上加一段三跨巴西利卡,教堂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遭到破坏
标志文艺复兴运动结束
比佛罗伦萨穹顶进步
真正的球面,整体性强(佛罗伦萨为八瓣)
佛罗伦萨为减少侧推力,轮廓较长,而其轮廓饱满,只略高于半球形,在结构和施工上更完美
意大利巴洛克
背景
17 世纪意大利盛行巴洛克
巴洛克“畸形的珍珠”
特征
炫耀财富(材料、装饰)
追求新奇(建筑形象、手法)
趋向自然
建筑渐渐开敞,装饰
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充满欢乐的气氛
代表作
罗马城里一批天主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性建筑物
教堂
以耶稣会祖堂(维尼奥拉)为蓝本,拉丁十字式,把侧廊改成几间礼拜室
标新
节奏不规则跳跃
突出垂直划分
追求强烈体积和光影变化
有意制造反常出奇新形式
制造建筑的动态
代表作
圣苏珊娜教堂
立面构图严谨,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感,强调垂直体积,很紧凑有力
建筑师
波洛米尼
圣卡罗教堂
晚期巴洛克式教堂代表作
伯尼尼
圣安德烈教堂
艺术表达
壁画
玩弄透视,制造幻觉空间
颜色艳丽,对比强烈
构图动态剧烈
雕刻
渗透到建筑构件中
有些雕塑同建筑没有确定构图关系
动态很大,少数放在壁龛里
常常是自然主义
渗透到绘画中
成为独立艺术品,而非附属建筑装饰
城市广场
波波洛广场
封丹纳
开辟3 条笔直道路通向城门,其中轴在城门相交,焦点放置方尖碑
以方尖碑为中心形成长圆形广场,两侧开敞,连着山坡
把绿地引入城市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
伯尼尼
以方尖碑为中心,是横向长圆形
与教堂间再用一个梯形广场连接,广场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
透视法,加深尺度感
两广场都被柱廊包围
纳沃那广场
长圆形,封闭性 (波洛米尼)
“四河喷泉”
西班牙大台阶
连接高差很大的两条相邻干道,平面像只大花瓶
城市建设中独一无二的奇品
府邸
巴伯利尼府邸
连厅式,造成空间多层次深远透视
卡里尼阿诺府邸
迦里尼
矛盾性
富有生命力的新思想、手法、样式,广泛应用于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
非理性、反常、形式主义的倾向,受到古典主义的批判和抵制
法国古典主义
背景
17 世纪,与意大利巴洛克同期略晚
15 世纪末城市资产阶级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民族国家,宫廷文化占主导
随着绝对君权形成,形成古典主义文化
讲求理性、清晰、稳定
17 世纪后半叶,盛期古典主义,汲取许多巴洛克艺术
特点
用柱式控制整个构图
构图简洁,形体几何性很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完整而统一
巨柱式构图手法成熟
用中央大厅统率内部空间
倡导理性,主张建筑真实,反对表现情感和情绪
不排斥装饰,室内大量融入巴洛克
依附于宫廷建筑,过于严肃冷傲
初期
商堡
罗亚尔河谷最大的府邸商堡
国王统一法国后第一座宫殿,民族国家第一座纪念物
阿赛- 勒- 李杜府邸
曲尺形平面,三面临水
几何形平面,对称,略突出中轴
枫丹白露宫
发朗素瓦一世画廊(画家普利马提乔设计)
优雅华美,生机勃勃
极盛期
背景
17 世纪下半叶
宫廷纪念性建筑是古典主义建筑最重要代表
卢浮宫东立面
弗.勒伏、勒勃亨、克.彼洛
标志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成熟
全长127m ,高28m
上下按照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
底层是基座,9.9m
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13.3m
由巨柱式和双柱形成的空柱廊,简洁洗练、层次丰富
再上市是檐部和女儿墙
左右分五段,以中央一段为主立面构图,主轴明确
构图运用了简单的几何结构
孚- 勒- 维贡府邸
第一个把古典主义原则灌注到园林艺术中— 骑马者的花园
“骑马者的花园”
对称布局,轴线突出
平面以椭圆形客厅为中心,穹顶也是外部形体的中心
轴线府邸延长为公园轴线
所有绿化小品都是几何对称拼成图案
凡尔赛宫
法国绝对君权的重要纪念碑
设计师
路易•勒伏
建筑
勒勃亨
室内
勒诺特亥
园林景观
于•阿•孟莎
建筑
宫殿
分三部分,中央为国王王后起居;南翼为王子王妃居住;北翼为王权办公处,有教堂、剧场;立面为古典三段式构图
镜廊
凡尔赛宫最重要大厅,举行重大仪式,东墙17 面大镜子与大落地窗相对,引入花园景色
园林
中轴线东西长3km ,是府邸中轴的延长
横轴次周,沿东西方向对称布置,园林构图全为几何形
放射性大道
宫殿之东,三条放射性林荫大道,中央通往巴黎(借鉴波波洛广场)
评价
反映君权纪念碑,代表欧洲当时最先进文化,对欧洲城市规划很有影响
恩瓦立德新教堂
17 世纪最完整的古典纪念物之一
第一个完全古典主义教堂
于•阿•孟莎
希腊十字式平面和集中形制,鼓座高举,穹顶饱满,105m ,成为一个地区构图中心
将万神庙穹顶圆洞和巴洛克教堂天顶画结合
流传甚广
教堂内部明亮,装饰很有节制,柱式组合逻辑严谨
外貌简洁,几何性明确,庄严和谐
外古典主义,内巴洛克
旺道姆广场
正几何形,封闭,周围一色
于•阿•孟莎
长方形平面,四角抹去,短边正中开一条短街
广场建筑三层,底层有券廊,设商店;上两层住宅
成为法国商业街和广场传统
横纵两轴交点上,立着路易十四骑马铜像
洛可可
背景
充满脂粉气的新文学艺术潮流
特征
主要表现在府邸的室内装饰上,外形和形制也有相应特征
城市广场格局和风貌随之变化
造园艺术趋向自然摒弃几何化
府邸
不求排场,但求实惠
平面分区明确
装饰
柔媚温软、细腻纤巧
排斥一切建筑母题
代表作
巴黎苏俾士府邸的客厅
勃夫杭
广场
不再封闭,常常局部三面开敞,和自然呼应,少严肃呆板,多轻松活泼
南锡广场群
勃夫杭、埃瑞. 德. 高尼
三广场串联
北头是横向长圆形王室广场
南头是长方形路易十五广场
中间一个狭长跑马广场连接
总长450m ,按纵轴对称排列
半开半闭
调和广场
雅—昂.迦贝里爱尔
完全开敞
广场247*172 ,四角微微抹去
主要标志是路易十五骑马铜像
出色起到了丢勒里花园过渡到爱丽舍大道作用,成了丢勒里宫到星形广场的巴黎主轴线上重要枢纽
帕拉第奥式
小特里阿农
雅—昂. 迦贝里爱尔
形体单纯、比例和谐、构图完整、风格典雅
广场以交点的三叉式道路成为巴洛克城市的标志
从佛罗伦萨的穹顶到圣彼得教堂的毁坏建筑变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历史社会变迁,反映这个时代巨人们思想原则和技术原则上的坚定性
维尼奥拉和帕拉第奥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肇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