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考《劳动关系学》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
《 劳动关系学》介绍了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分析,并就中国劳工政策的改进和完善
编辑于2020-10-22 09:47:27劳动关系概论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雇员:劳动力的提供者,也称劳工、工人、劳动者受雇者。
劳动关系:
我国的劳动关系: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互相交织。调整的对象是以加强和巩固伙伴关系为原则,以双赢为目标,使劳动关系良性发展。
劳动关系主体: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力义务。
特点是:人格上的从属性、经济上的从属性。
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特点是:独立自主性、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冲突与合作
合作:
合作: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被迫
获得满足
冲突:
冲突: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出现的分歧。
1、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用关系的性质
2、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
冲突的表现方式:
明显的冲突(罢工)
潜在的冲突(各种不服从、权利义务的协商)。
冲突和合作的影响因素:
文化因素的解释
非文化因素的解释
客观的工作环境
管理政策和实践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外部环境对劳动的影响
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正统多元论
正统多元论学派: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学者组成,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用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正统多元论学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
观点: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同时也认为,这种冲突仅仅限于诸如收入和工作保障等具体问题,而这些利益上的冲突,可以通过双方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加以解决。工会和集约谈判有积极作用。
典型模式:德国:特色是强势劳动法雇员参与制度、工作委员会制度、政府为工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共同决策等制度。
管理主义学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
观点: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一致,劳资冲突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对工会态度模糊,一方面避免建立工会,另一方面强调那些愿意与管理方合作的工会才有可能未来生存。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态度灵活。
典型模式:日本,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特点是终身雇用、年功序列、企业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