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理八年级上册:在光的世界里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物理第四章全部知识点总结。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通过透镜看世界、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
编辑于2020-11-22 12:56:22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4.1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两种光源
自然光源
太阳,灯笼鱼,萤火虫,水母,闪电,火山
人造光源
发光二极管,火把,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灯泡,手电筒
考点
月亮不是光源
星星不一定是光源
行星、宝石、夜明珠、正在放映电影的银幕都不是光源
只说灯泡或蜡烛不是光源(应说发光的灯泡、点燃的蜡烛)
光沿直线传播
同种均匀介质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人眼看到东西(有光进入人眼)
当光在不均匀的糖水中传播时发生偏折(折射)
光射入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光路发生偏折(反射)
光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的八次方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稍小于真空中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声和光的不同之处
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光可以传播,而且传播得最快
在15度空气中,声速=340m/s,光速为3×10的八次方m/s
空气中,声速最慢,光速仅次于真空中的速度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光不需要
现象及其应用
影子
定义: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影子。
日食,月食
日食(月亮的影子)
当月球进入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太阳的部分光线被月球遮住,在地球形成阴影,此处的人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日环食图
月食(地球的影子)
当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时,太阳的光线无法照到月球,人无法看到月球,于是出现月食。
月食图
小孔成像
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倒立的像
特点
倒立的实像(能在光屏上)
成的像是倒立的且左右颠倒
物到孔的距离与孔到像的距离之比等于物与像的大小之比
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
像的清晰程度与小孔大小有关,小孔越小成像越清晰,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原理
光沿直线传播
应用实例:针孔照相机
激光准直技术(修隧道)
*4.2光的反射
定义:当光射到物体的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出去
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有光从物体射入你的眼睛
点光源和平行光源
点光源
平行光源(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
光的反射定律:
一点两角三线
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两线分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两角相等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线垂直入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它将被垂直反射回去
自制潜望镜
实验器材:激光笔(光源),平面镜(反射面),画有刻度的白纸板(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量角器
光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两块平面镜怎样组合,才能把射向它的光偏转180度,沿原方向反射回去?
激光测距(光线偏转180度)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
类似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图示:
漫反射
它把来自光源的光射向四面八方
图示:
*4.6神奇的眼睛
眼睛
眼睛就是一个活的照相机
原理同照相机
眼睛的结构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正常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精巧的变焦系统
看远处的物体,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
看近处的物体,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
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太强,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汇聚能力太弱,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应佩戴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老花镜也是远视镜)
模拟近视眼
摘掉近视镜,像变模糊,想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左移光屏
右移蜡烛
光屏能得到清晰的像,戴上眼镜之后不清晰,光屏左移又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戴的是凸透镜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由两个凸透镜组成
望远镜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u>2f,倒缩实
显微镜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f<u<2f,倒放实
*4.8走进彩色世界
光的色散
牛顿的三棱镜分光实验
彩虹——光的色散
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这些色光排列成的光带叫做光谱
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本身颜色的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
黑色的物体将光全部吸收
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光
透明
透明的物体只透过本身颜色的光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透镜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透镜作用
凸透镜: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对光有发散作用
将烧杯中充以烟雾的作用:显示光路 实质:漫反射
相关物理概念
光心:透镜的中心(O)
焦点:用透镜正对太阳光,来回移动,直到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叫透镜的焦点(F)(两个实焦点)
主光轴:光心与焦点的连线(虚线)
焦距:光心到焦点的距离(f) 两边焦距相等
凹透镜的焦点: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凹透镜的焦点。 两个虚焦点
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的曲度越大,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的曲度越大,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能力越强。
透镜的焦距描述了对光的折射本领
凸透镜的焦距描述了对光的会聚本领
凹透镜的焦距描述了对光的发散本领
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物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已知也可测),蜡烛(或新型光源),刻度尺(或带有刻度的底座)(或光具座),光屏
实验操作
摆放:分别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依次沿直线摆放在白纸上)
调整: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完整的像始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选物距: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由远及近地向凸透镜移动,然后u>2f,f<u<2f,u<f,分别在这三个范围内至少取三个不同的位置,在u=2f,u=f至少取一个位置(总共至少11个位置)
找实像:当蜡烛的位置固定时,来回移动另一侧的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使像经历从模糊到清晰,再从清晰到模糊过程),并记录(像距,物距以及像的特点)(像的特点指大小,虚实,正倒)
找虚像:当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蜡烛的像时,取下光屏,在光屏的一侧,折射光线的范围内,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凸透镜中的蜡烛的像的情况,并记录
表格
总结
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像的调节方法(偏上)
将光屏上移
将凸透镜下移
将蜡烛上移
其它: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像:
蜡烛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内
蜡烛凸透镜光屏没有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没有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照相机原理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电影的原理:凸透镜成像时,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放投影片时,底片应该倒插)
放大镜原理:
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虚像
*4.4光的折射
定义: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偏折,叫光的折射
物理量:一点两角三线
三线共面:反射面、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垂直射入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在光的折射规律中,光路是可逆的
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一部分在水中发生折射,一部分被反射到空气中,两种现象是同时发生的
全反射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
定义: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可以看作是平面镜
作用
成像
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器材: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量角器。
器材作用:
玻璃板:玻璃板既能反光成像,又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另一侧情况,便于观察和找到像的位置,比较像于物的大小关系。
薄玻璃板:防止玻璃板过厚,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不能完全重合,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白纸:记录玻璃板反射面的位置及每组所对的像点与物点的位置
光屏:探究平面镜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刻度尺:连接每组对应的像点和物点,测量每组对应像距与物距的大小。
量角器:测量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反射面所在直线所成角度
重点
实验过程
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央画一条直线,将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白纸上,保证玻璃板的一面与直线重合作为反射面
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反射面的一侧,白纸上的某一位置,通过反射面观察蜡烛A在玻璃板上所成像,将光屏置于玻璃板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在点燃蜡烛一侧观察到光屏与蜡烛A的像的位置重合时为止,人眼到光屏的一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没有像出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取下光屏,将与蜡烛A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置于玻璃板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在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为止(确定了此时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记录蜡烛A与像上对应的像点与物点位置
多次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重复上述操作(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
取下玻璃板,过每组应得的像点与物点,做玻璃板所在直线的垂线,并用刻度尺测出每组对应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并加以比较(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用量角器测出每组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所成角度(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成像是虚像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距等于物距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正立,左右相反
重点
问题
环境:较暗
运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a.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时,蜡烛B代替蜡烛A
b.确定像的位置时,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
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在水平白纸上
玻璃板过厚,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不能重合
沿白纸中央的直线将白纸对折,观察每组对应的像点与物点是否重合,可用来探究像距等于物距且连线与镜面垂直的问题。
用方格纸的优点:便于确定像物与镜面的位置关系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