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民营经济 激发浙江发展新活力
通过对时政热点的学习,更好的增强对申论材料的理解,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编辑于2021-01-03 15:40:154、民营经济 激发浙江发展新活力
一、核心理论
(一)内涵与特征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
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二)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1987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等各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569万人,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兴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兴起了新一轮创业兴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很多知名大型民营企业都是这个时期起步的。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三)地位与作用
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民营经济是强国的经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支柱,民营经济则是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在全国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已经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70%—80%,甚至更高。
2.民营经济是富民的经济。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以巨大的就业包容量在解决大学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退伍军人等群体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快速增长,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3.民营经济是创新的经济。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有着强大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4.民营经济是活力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
5.民营经济是开放的经济。近年来,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一大批进出口企业从供给侧发力,加快转型升级,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贸实现了回稳向好的目标,进出口降幅收窄,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新的发展动能不断积聚。
6.民营经济是担当的经济。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许多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四)问题及原因
近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一些民营出口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
二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结果。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
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结果。近年来,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存在不应该有的政策偏差,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
四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
(五)应对原则及措施
1.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坚定“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3.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家要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民营企业家要讲正气、走正道,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
4.习总书记开出“六大药方”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要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
——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政策协调性,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同时与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
——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
二、浙江实践
1.民营经济之于浙江
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一张名片,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版图中的位置可以用“六七七八九”来描述:GDP民营经济占到了65%,税收占到了74%,出口占到了77%,就业占到的87%,企业数量是91%。所以,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来都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
2.浙江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
——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31条意见,实施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民营企业关心的市场准入、审批,包括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政策的方式来支持解决,向民营经济发出最强音。
——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增值税率下调、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返还、电价和气价下调等政策措施。2019年为企业减负2280亿元。基本完成清欠工作,清欠率全国第一。
——强化融资保障。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搭建金融服务企业平台,把企业的需求和银行的服务有效对接起来等。
——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大舞台。浙江省委、省政府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围绕浙江正在推进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以及大都市区建设这“四大建设”,围绕着特色小镇、产业创新综合体、小微企业园,围绕打造未来城市现代化的未来社区等,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推进机制方面的创新,如推动民营企业上市的凤凰行动、培育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的雏鹰行动,还有培育跨国公司的雄鹰行动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市场主体升级,帮助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强化帮扶。构建了“五个一”机制,包括一张政策清单、一个信息平台、一个政企互动机制、一套奖励办法、一套督查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帮扶民营经济好的氛围和机制;开展了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三服务”活动,重点把服务民营企业这项工作做好;深化“五个一百”活动,即市、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百场座谈、百名厅局长精准服务百家龙头企业、百名处长下基层宣讲政策、百名行长进企业和百家民营龙头企业结对服务活动。
——强化环境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推进,使服务民营企业的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