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理思维导图
物理思维导图,包括: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第三章光和眼睛、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编辑于2023-01-21 23:06:22 广东物理思维导图
a.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希望你喜爱物理
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测量长度和时间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1·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us),和纳秒(ns)
一个物体的长度只有一个真实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累积法:即先测出多张纸的厚度,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以直代曲法
滚圆法 :用来测量曲线的长度,然后再用圈数X圆周长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尝试科学和探究
控制变量法
摆的等时性,悬线长短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料)无关
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悬线的长短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慢。
b.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振动停止了,发声停止,但声音并不消失。 3.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被听见,且可以被“看到”。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介质。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声速。
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40米。 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有的使人愉悦,有的令人厌烦,前者叫做乐音,后者叫做噪音。
声音高低的音素: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生音调越高。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频率的单位是(hz)
声音的高低与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高,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低,音调低。
振动次数少,频率低,音调低,振动次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是dB 把人耳能听见最弱的声音的强度定为0dB。
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越小
这说明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也叫做音品
音色: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双耳效应:由于同一个声音传到人双耳的时间强弱和其他特征会有微小的差别,因此人们就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
把振动频率高与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把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超声波可以1,传递信息2,传递能量。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及对健康有影响,特别 是对听觉有损坏的声音都是噪音。噪声的波形杂乱。
控制减弱噪音的三条途径,传播过程 ,声源,人耳。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c. 鸡米太美 小黑子别来搞乱
d.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光世界巡行
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注:月亮不是光源,电影屏幕不是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沿直线传播而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影。
在物理学中常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太阳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约为8min)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
光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是在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是真空中的2/3。
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纸板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个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各种光混合而成的
这七种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做复色光,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人们常称这三种色光的光为“三基色”将光的三基色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色光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图中ao叫做入射,ob叫做反射光,从入射点o引出的一条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ao跟法线on的夹角a叫做入的角反射光线ob跟法线on的夹角B叫做反射角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沿某一相同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
粗糙不平的标,将平行注射的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虚像
物理学中,把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的像叫做虚像。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利用球面内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凹面镜,利用球面外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凸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射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奇妙的透镜
中间比边缘厚的叫做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叫做凹透镜。
透镜的中心O叫做光线。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都不改变传播方向。通过光心o和球面球心C的直径叫做透镜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的某一点,这一点也是光斑最小最亮的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距。
从焦点到光心距离叫做焦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景物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焦距f。
当u>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倒立的实像: 当u>2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小 当2f>u>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大
当u<f时,在凸透镜的同一测形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眼睛与光学仪器
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
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u<2f
e.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从全球变暖谈起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计的分度方法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顾被称为摄氏温标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
温度的起始点叫做绝对零度,热力学温标的单位叫做开尔文度。简称k。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物质的一种的常见状态。
物理学中,把物质用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水不论在什么温度,下都有缓慢汽化成水蒸气的现象存在,只有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
物理学中把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就会液化成小水滴。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水蒸气≠白气
海波开始融化时的温度是48℃,还海波在融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海波全部融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物质从液态凝固为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点跟它的熔点相同,物质在融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则要放热,非晶体没有熔点或凝固点。
升华和凝华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物质在身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固态碘受热能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汽
人工降雨:飞机将干冰洒入一定高度的冷云层,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部分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水循环与水资源
霜:凝华 露:液化
改变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
f.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物体的质量
一切物体都是用物质组成的。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等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实验室里常用的有托盘天平
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
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这里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密度表示的物质的一种属性。
密度知识的应用
这个单元太简单了。没有什么知识点。就记一下纯水的密度。我这里打不出来。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容易导电的有盐水,不容易导电的有糖水,纯净水。
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点击新材料
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材料称为半导体,锗,硅,砷等都是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属性。即只允许电流从一个方向通过,不允许电流反方向通过。
当温度降至4.2K(相当于-269)时。汞的电阻会突然接近于零,电流几乎通行无阻材料的这种特性称为超导体。
密度单位
密度=质量÷体积
质量=体积×密度
体积=质量÷密度
部分质量单位换算关系
1t=1000km
1km=1000g
1g=1000mg
鲲鲲来教你怎么看天平
左物右码 (M物=M砝码+M游码)
放反位置m=M砝码-M游码
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沸腾的条件
1.达到沸点
2.持续吸热
知识点
放大镜:放大,虚像,正立
显微镜:放大,倒立,实像───物镜和目镜两组透组成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
1.做垂线 2.取距离 3.画虚像
光的反射定律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
两角相等,光线可逆
小孔成像
倒立实像
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只与物体本身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条件:小孔足够小
物理老师低调点别偷我的导图哈
声音的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1.长短松紧相同时,弦线细,音调越高。
2.粗细松紧相同时,弦线越短,音调越高。
3.粗细长短相同时,弦线越紧,音调越高。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距离发声体至少17米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出来。
如何减少误差
1.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使用比较精密的工具
3.改变测量方式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刻度尺要紧靠被测量的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起始端
视线要正对着刻度线
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