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心脏检查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诊断-心脏检查的思维导图,心脏检查是评估和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多种检查项目,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这是一篇关于软骨和骨的思维导图,知识内容有软骨的分类、软骨的生长方式、细胞间质、细胞、长骨的结构、骨膜、骨髓等。
关于上皮组织的思维导图,包括上皮组织的组成、特征、分布、功能,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等内容, 临床医学适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心脏检查
基本条件
安静环境 适当光线,最好来自患者左侧 患者取卧位,医生在右侧 听诊器:适耳,钟型或鼓型胸件
视诊
视诊方法
1,胸廓的切线位平视 2,正位观察
视诊内容
胸廓畸形
正常心前区:左右对称
心前区隆起: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间的局部隆起。 产生机制:右心室肥厚挤压胸廓所致。 常见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儿童期慢性心包炎。 心前区饱满:大量心包积液。
心前区凹陷:漏斗胸 肋膈沟
心尖搏动
定义:心尖冲击心前区左下方胸壁,使局部向外搏动。 位置: 范围:
心尖搏动移位
生理性:体位改变、胖瘦、小儿、妊娠、呼吸
病理性
心脏疾病:右心室增大、左心室增大、双心室增大。
心脏外原因:纵隔移位、横膈移位。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减弱
生理性:胸壁肥厚,乳房悬垂、肋间隙狭窄
病理性:各种心肌病变,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气胸,肺气肿
增强
生理性:胸壁薄,肋间隙增宽,运动,激动
病理性:发热,甲亢,贫血,左心室肥大
负心心尖搏动
概念:心脏收缩时,心尖部胸壁搏动内陷 意义: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心室肥厚
心前区搏动
1,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厚。 2,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3,心低部搏动:胸骨左缘2肋间-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缘2肋间-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触诊
补充验证视诊所见 检查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可以确定心脏处于收缩期或舒张期 先用右手全掌,后用小鱼际肌或示指,中指指腹进行触诊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正常情况:同视诊
异常情况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见于左心室肥大 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其它搏动:同视诊 心脏搏动与腹主动脉搏动的鉴别
震颤
定义:触诊时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
产生机制:血流经过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瓣膜口,异常通道流到宽广部位而产生湍流,由此引起血管壁,心壁,瓣膜震动传到胸壁所致。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体征之一。一般与病变程度呈正比关系(过分严重时减弱)。
心包摩擦感
定义:心包脏壁两层摩擦产生的震动,传到胸壁
机理:心包炎时,脏壁二层粗糙,摩擦而产生的震动。
意义:各种心包炎
触诊特点:出诊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3,4肋间明显,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知,收缩期更易触及,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如心包渗液增多,则摩擦感消失。
叩诊
概述
目的:判断心脏大小及形状
相对浊音界 绝对浊音界 相对浊音界代表心脏实际大小
叩诊方法
1,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扳指,平至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 2,当受检者取坐位时扳指与肋间垂直,当受检者为平卧位时扳指与肋间平行; 3,右手中指及右腕关节活动叩击扳指,以听到声音由清音变浊音来确定心浊音界,用力均匀,左侧用轻叩法,右侧宜用较重叩诊法; 4,扳指每次移动距离不宜过大。
叩诊顺序
先左后右,由上而下,由外向内; 左起自心尖搏动外2-3cm,叩至第二肋间 右从肝上界的一肋了、开始,叩至第二肋间。
正常心浊音界
正常人心左界在第2肋间几乎与胸骨左缘一致,第3肋间以下心界逐渐向外形成一外凸弧形,达第5肋间.
右界除第4肋间处稍偏离胸骨右缘以外,其余各助间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
正常成人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
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左界:2肋间处:肺动脉段 3肋间处:左心耳 4,5肋间:左心室
右界:2肋间处: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3肋间以下:右心房
心底部:2肋间以上为心底部 主动脉到左心室之间为心腰部 心尖部由左室构成
心脏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病变
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扩大,心腰部明显凹陷,形似靴型。 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扩大, 双心室增大:向两侧及左下扩大, 左心房增大及肺动脉段扩张, 心包积液:心界双侧扩大,
心外因素
气胸及胸腔积液:患侧心界叩不出,健侧扩大。 胸膜增厚与肺不张:心界移向患侧。 肺气肿:心脏浊音界缩小。 腹腔巨大肿瘤或腹水:心脏上移成横位,浊音界向左扩大。 胸腔内有实性病变:患侧心界叩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