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课: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取决于你对学习的态度
亲子关系,孩子成长,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长期积累而来的,不能指望短期内就能解决,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去融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孩子的学习热情取决于你对学习的态度
亲子关系,孩子成长,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长期积累而来的,不能指望短期内就能解决,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去融化
只要我们信念坚定,这三块冰一定可以融化,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学习的两个理由
你之前的理念方法不管用了
之前的理念方法方式不够用了
融冰之旅
我
我们的头脑冻住了一些对孩子的看法。无意识,又非常坚定地认为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的
我们为孩子的身份,能力,以及行为贴上怎样的标签,是他们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做出改变的关键所在
孩子
身份标签之冰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是个怎样的人?
很多父母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打击孩子的机会,理由是我要激励孩子,让孩子更谦虚,让孩子知道不足的地方,让孩子要提升,其实补刀打击的言行只会减少孩子前行的力量
行为标签之冰
破坏行为
孩子破坏行为的背后都有深层的原因,他内心一定有一份愤怒或焦虑,无处释放,他只能靠这些破坏行为来舒缓自己的内心不能消解的情绪
孩子出现破坏行为的正确引导方法
一真诚的告诉孩子,我知道实情是怎么样的
二同时我愿意倾听你
三我们一起想办法去解决你所面临的这个困境
四带着孩子一起去把破坏的,或者他没做好的一件事去把它做好
说谎之冰
说谎的大脑网络连接有七个,说真话的大脑网络连接有四个,因为说谎的人随时准备着,如何去圆她的谎?所以多出了三个网格
家长对说谎者常持有的态度是深恶痛绝,一旦发现马上进入到战备状态,轻则呵斥,重则棍棒相加
孩子为什么说谎?
效仿父母学习的言行,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把真相说出来,我不打你,可当孩子把真相一说出来后,迎来的却是一顿打,这也正是让孩子学会了父母是如何说谎的
父母太过严厉,孩子天生爱冒险与尝试,避免惹出麻烦,孩子为了不受严厉,家长的处罚往往偷偷做,然后告诉父母,我没有做
说谎的孩子就一定品德恶劣吗?说谎并不是因为孩子品德恶劣或不可救药,实际上是他不知道怎么去面对眼前这个困境,而选择的一种表达方式
正确对待说谎
问问自己,尤其是在孩子心理发展的早期,天底下没有一个不说谎的孩子,我相信大家也会有这种体验,哪有一个人没有说过假话的呢?
说谎的时候证明这个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在提升,她开始猜测大人的想法及标准,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大人的标准能不一致时,就会选择用说谎的方式博得大人的认同
问题是礼物 每次问题的有效解决就是一次心灵的成长能力的提升
子主题
我们并不鼓励孩子说谎,但当孩子说谎时,家长可以问以下三个问题,用这三句话可以时刻提醒父母,停止向孩子身上贴标签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恰恰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时机,不要一上来就发脾气:哇,来了一个好机会,我一定好好把握住,把危机当成转机
当孩子出现说谎以及其他一切不良行为的时候,是在向父母发出一个求救信号
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出现的时候,父母需要承担50%的责任,孩子出现问题,我是拿回这50%的责任,是让我避免去抱怨,去找借口 这样说~~“这个问题的出现,有你50%的责任,也有我50%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如何解决它?”
这样说的好处: 1.孩子感觉这件事里父母与我是平等的 2.父母与我是同一伙的,是一个线里的战友, 3.父母可以和我共同去解决这件事情, 4.孩子会更有信心与力量去面对困难和问题
外在标签之冰
父母的接受与赞美,对孩子来说就是被这个世界接受和赞美的源头
父母是孩子最在乎的人,父母给孩子外在形象贴的标签,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当中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父母对孩子外在形象上的玩笑,请一定要慎重,多给孩子一些赞美
孩子是多么在乎,即认同父母对他们的看法,他们坚定地按照父母给的这个标签,在成长,以至于外界给他再好的评价,他都不相信,那是真的
能力标签之冰
我是标签党吗?
安静时自己与内心去对话,并觉察我给周边的人事物所贴的标签词
这个标签词是好是坏?如果是坏的,我如何用硬币法给他翻转过来?
同时要坚信孩子的优秀,就在硬币的另一面,只要我们愿意把它翻转过来
父母说我是孙悟空, 我就无所不能去打妖怪, 父母说我是猪八戒, 我就会好吃懒做睡大觉
从系统层面来说,孩子是特别坚定的,相信及信赖父母的,他们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日常语言去强化自己的身份,能力及行为,同时把它变成自己的一封信念____“自己就是父母说的那样”
硬币法
私下负向标签种植正向标签
第一步,把当下孩子不恰当的言行看成硬币的反面
第二步,寻找与之相反的恰当言行,看成硬币的正面
第三步,停止对其反面言行的一切说教与打击, 策划如何增强其正面的言行,并加以肯定即强化
父母必不可少的自我心理暗示: 我相信孩子具备硬币正面的能力, 只是以前没有被发掘而已
学习
学习认知之冰
当今社会文化属性带给父母对学习认知上的误区
误区一:学习是辛苦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的,当我们感受到学习原来是那么一件"苦差事",孩子会想这么难的事儿,而且无边无际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的事儿,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是很多孩子会放弃,"反正自己做不到,那我不如不要做了"
误区二: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 只顾成绩,结果孩子完全丧失自我照顾的能力
误区三:不上好大学就不配有好生活 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工作就有更高的收入了___真的吗? 那么多大学生出来不也是没有找到工作吗? 那么多,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人,拥有自学,奋进,反思的能力的人不也过上了好生活吗?
误区四:把时间砸进去,成绩就会提高 投入的时间长度真的与学习收效的高度成正比吗? 大多数学生减少了睡眠的时间,放弃了更多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学习当中,却依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父母和看待学习的其实就是影响孩子如何对待学习的态度
乐趣:父母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好玩又有趣的,可以轻松的愉快的
专注力:大脑的工作模式,有“专注”及“发散”两种,当我们长时间的去专注一件非常热爱的领域,投入的时间才会与效果产生正比
好感觉: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一份好的感觉,他就愿意不断的去探索,去重复
父母身份定位之冰
李艳老师给父母的寄语
父母给孩子贴的那些标签,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的觉察和修正的话,对孩子的未来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在心理辅导的不少案例中,许多看来已经非常成功的优秀人士,无论外界对他的评价有多么高,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内心藏着深深的自卑,深入了解后发现,原来他们缺的就是父母的一句肯定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偶尔的失误,人生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要"迷途知返", 放下焦点,放下焦虑,放下纠结,带上觉察,带上反省, 常常策划: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让明天更好并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