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文学
对于自考汉语言,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文学是很重要的,在这里总结了一些先秦的文学,当你看完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编辑于2021-03-10 23:14:07古代作品选一
先秦
《诗经》
文学常识
诗经的分类
风
地方民歌:十五国风
雅
周天子统治地区歌谣
大雅
小雅
颂
王室宗庙的祭祀歌曲
周颂
鲁颂
商颂
诗经的艺术手法
赋
直陈其事
比
打比方
比喻
拟人
兴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君子于役》
表达思妇之情
乡村晚归图
渲染思妇的孤独凄苦之情
也有衬托比喻的作用
《王风》
《氓》
弃妇怨诗
《卫风》
女子形象塑造的极其成功,从恋爱前的天真浪漫,到结婚后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到发现丈夫变心后毅然绝离的女子形象。
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蒹葭》
表达男子追求爱情求而不得。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秦风》
《采薇》
戍边战士返乡诗
反映战士的艰辛,紧张地战斗和思乡的情绪
倒叙手法
情景交融
《小雅》
《左传》
文学常识
作者:鲁国史官左丘明,是对孔子的《春秋》做的传记,全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擅长描写大规模战争
《郑伯克段于鄢》
人物形象
郑庄公
有计谋,城府深
共叔段
无能贪婪愚蠢,野心勃勃
姜氏
偏心幼子,感情凌驾于国家礼法之上。
春秋笔法
“以微言大义体现作者褒贬之情”
“不弟”
“如二君’
讥失教也
郑治
内容
通过描写郑庄公与弟弟公叔段,母亲姜氏的的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 不可调和的矛盾,客观上展示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秦晋崤之战》
擅长描写战争,重战前情况的叙述。
人物刻画成功
蹇叔对战分析和两次哭师,表现他的远见卓识和爱国之心
先轸:怒形于色
秦穆公:刚愎自用,但又能悔改。
人物言辞生动
《左传*僖公》
《国语》
文学常识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人物言论,反映治乱兴衰。
《邵公谏厉王弭谤》
我国国民的第一次起义,体现民本思想。
叙事为谏辞服务,交代前因后果,构成完整结构
逻辑严谨,正反两面陈述,多用比喻,利于理解,运用排比,理直气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战国策》
文学常识
属于国别体史书,整理者刘向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苏秦形象
利益至上,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合纵连横的游说只是为了获得高官俸禄。
擅长游说,掌握技巧
引证古今,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形象展示自己的政治见解。
善用排比,气势逼人,企图煽动对方
详略得当。
游说之辞
前后对比
苏秦潦倒前和得势后,家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形象,反映了战国时代崇尚富贵,亲情淡漠的炎凉世态。
《战国策 *秦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
批评辛垣衍尊秦为帝的投降主义
鲁仲连形象:
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品德高尚,绝不追名逐利
以挽救天下为己任,是后世士人高风亮节的典范,被后人仰慕
驳斥方法
首先用微不足道的周天子的作威作福来反衬强秦为帝的可怕。
然后用纣王烹鬼侯,鄂侯反衬秦帝的残暴,可见尊秦为帝 反受其害。
其次用邹,鲁尚知对抗来激发辛垣衍的
最后总结,如果投降于秦,将失去自身一切利益,打破了尊秦为帝以保持自身的荣华富贵的美梦。
诸子散文
孔子
文学常识
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鲁国人。
思想核心为“仁”,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
整理过《诗》,《书》,《礼》,《易》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
《侍坐》
师徒四人的形象
孔子
不以师长自居,理解学生的苦闷,有针对性的提出讨论问题,对学生了如指掌并做出相对应的评价,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教导的好老师。
子路
志向远大,直爽豪放,自负
冉有,公西华
小心谨慎,格外谦虚
曾皙
甘于淡泊,安贫乐道,洁身自好
孔子为何赞同曾皙的观点
曾皙推崇古代祭天求雨的仪式,而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这种举行古礼的太平盛世,孔子心生向往。
曾皙希望过淡泊,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这也是孔子向往的。
孟子
文学常识
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主张性善论,提出仁政思想,主张王道,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孟子》以对话体为主
《齐桓晋文之事》
对齐宣王推行“仁政”
以推行王道为中心,论证实行王道仁政的依据是“仁术”
“不为”和“不能”的区别,说明实行仁政的途径是推己及人,不实行仁政而行霸道的危险性,阐明仁政的内容。
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掌握主动权,采用多种论辩技巧,具有说服力。
如何说理,举例说明
总结 :善用譬喻,长于推理,由小及大,由此及彼。
以羊易牛推出实行仁政的根据
从邹人和楚人战争中推出齐宣王实行霸道必败
由牛及人的恻隐之心提出推恩是实行仁政的途径
文中的比喻寓意
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比喻“王之不王”是不做而非不能。
“挟太山已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
比喻不能做和不愿意做的区别
用缘木求鱼比喻以武力手段称霸的荒谬。
成语
缘木求鱼,明察秋毫 ,君子远庖厨。
《我善养浩然之气》
运用“揠苗助长”寓言故事说理。
说明什么是浩然之气,如何培养。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荀子
文学常识
战国时期赵国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立法并重
《劝学》
在论证方式上多以人们日常经验做类比,反复论证。重在逻辑推理和正面阐发。
词汇丰富,全文用了47个比喻。有的借自然现象作喻,如水与冰,蓬生麻中;有的借劳动创造为喻,如木作轮,舟作楫;有的借人们的经验作喻,如登高而招,面临深谷。丰富多彩的比喻,形象性强,增强了说服力。
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引经据典,引用《诗经》的语句证明论点。
墨子
文学常识
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非攻(上)》
设喻论证,逻辑性强。
以偷窃,杀人为喻,有力的说明了“攻国”不易与危害。
以黑白甘苦自喻,说明天下君子混淆是非,别有用心。
文章由浅入深,以小见大,既指出攻国的不易,更是批驳了为了攻国而制造舆论的君子。
庄子
文学常识
名周,战国中期道家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分内篇,外篇和杂篇,被鲁迅成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游》
三言的运用’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卮言
以支离之语串联发挥,没有逻辑顺序
“若夫天地之正”点明主旨,承上启下
重言
借用古人的话以取信于人,表现真实
引《齐谐》和《列子》为例
寓言
以寓言故事进行阐诉
鲲鹏变化,尧与许由。
韩非子
文学常识
法家集大成者,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学说。
作品有《说林》上下,内外《储说》,收集整理大量寓言故事。
《难一》
辩论手法:诘难辩驳
艺术特色:
先摆事实,然后批驳,逐层推进,说服力强。
多寓言故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用守株待兔说明不能因循守旧,不思变革。
用鬻矛与盾,揭示儒家以德化人的人治本身矛盾,说明只有法制才能取代人治。
屈原和楚辞
文学常识
《楚辞》是刘向辑录屈原和其他人的作品,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招魂》
《离骚》
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抒情诗,37句。
思想内容与作者品格
诗人”内美“,又能修能,希望能辅佐君王,但君王昏聩不明,党人为非作歹,培养人才却变质,但作者仍然坚持着崇高的品格和理想。
崇高的品格变现在屈原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以及正直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伟大人格。
浪漫的艺术风格表现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强烈的主观抒情
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的采用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手法(香草美人)
诗人佩戴香草表现博采众长,吸取营养,提升自己的才干。
用道路来象征治国之道
用种植香草来象征广泛培养人才。
众芳芜秽象征人才的蜕化变质。
总结:整体象征被称为香草美人。发展《诗经》中广泛运用的局部比兴是艺术手法的一个推进。
《湘夫人》
选自《楚辞*九歌》,以民间祭祀乐歌为基础,加工而成的浪漫主义诗篇。分别是祭祀天神,地祗和人鬼。
主题思想
湘君思念湘夫人,描写生死离别,无缘见面的忧伤之情,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执着的追求和热情的向往。
艺术特色
直接的心理活动
“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不敢言”写其忧伤。
通过动作和神态表现
“登白薠兮骋望”写其期盼和失望。
通过反常景象来表现
焦虑不安
通过景物和环境来表现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表现其惆怅凄迷之情。
筑室水中的种种精心布置和优美陈设表现他的期待和热情。
《涉江》
《楚辞*九章》
屈原被流放于楚国所做
塑造一个孤独伟岸的主人公形象。
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