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这是一篇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思维导图。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现场展示课(肖玮绘制)
学议导练展 教学模式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
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①提升综合素质 着力发展核心素养②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①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②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②体验并践行价值观念
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①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②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课程目标
总目标
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学段目标
小学阶段
价值体认
①参加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主题教育活动 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②理解并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责任担当
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物,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问题解决
在教室的指导下,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创意物化
①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②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定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③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初中阶段
①积极参加班团队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②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③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①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需要开展服务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愿意参与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②初步形成探究社区问题的意识,愿意参与社区服务,初步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初步具备法治观念
能够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展研究
①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②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高中阶段
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能够持续的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①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馆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②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够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③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①积极参与动手时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②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③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
自主性
实践性
开放性
整合性
连续性
活动方式
考察探究
社会服务
设计制作
职业体验
课程管理与保障
教师培训与教研指导
建立指导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健全日常教研制度
支持体系建与保障
网络资源开发
课件配套与利用
经费保障
安全保障
考核与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指导教师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督查
开展优秀成果交流评选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专题教育
课程实施
课时安排
①小学1至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②小学3到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两课时③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实施机构与人员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组织方式
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可以个人单独进行
教师指导
活动准备阶段
①提供活动主题选择和提出问题的机会②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确立活动目标内容③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以及组间讨论,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活动实施阶段
①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②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③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
活动总结阶段
①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结果呈现方式②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方式,反思成败得失,提升个体经验,明确进一步的探究方向,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
活动评价
突出发展导向
做好写实记录
建立档案袋
开展科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