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机械安全技术
注安考试安全生产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帮助提高复习效率,同时也是日常机械安全管理的辅助材料。
编辑于2021-03-23 07:24:43这份审核表融合 ISO 14001:2015 与 ISO 45001:2018 标准,基于 ISO 高阶架构,涵盖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等多方面。内容全面细致,流程清晰,审核技巧实用,有助于准确评估管理体系。是提升审核质量的得力工具。
向上管理能提升工作绩效,帮助建立良好工作关系,促进个人成长发展,还可提高团队整体效能。非常适合应届毕业生及职场小白,希望能帮助你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合《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5号令》《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6号令》《GBZ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相关职业卫生管理标准,整理出的需要存档的文件材料清单,这个是比较全面的了,各地区重点强调的内容可能有差异,结合实际进行删减即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份审核表融合 ISO 14001:2015 与 ISO 45001:2018 标准,基于 ISO 高阶架构,涵盖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等多方面。内容全面细致,流程清晰,审核技巧实用,有助于准确评估管理体系。是提升审核质量的得力工具。
向上管理能提升工作绩效,帮助建立良好工作关系,促进个人成长发展,还可提高团队整体效能。非常适合应届毕业生及职场小白,希望能帮助你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合《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5号令》《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6号令》《GBZ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相关职业卫生管理标准,整理出的需要存档的文件材料清单,这个是比较全面的了,各地区重点强调的内容可能有差异,结合实际进行删减即可。
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
第七节 安全人机工程
人的特性
人体特征参数
尺度参数
人体基本尺度
静止状态下的形态参数,如人体高度及各部位长度等
动态参数
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如活动角度和所及距离
生理参数
各种活动和工作时的参数及其变化,如人体耗氧量、心跳、呼吸及人体表面积和体积
生物力学参数
人体各部分出力大小,如握力、拉力、转动惯量
人体能量代谢
人体能量的产生和消耗
基础代谢
安静代谢
活动代谢
劳动强度
WBGT湿球黑球温度
级别
强度指数
强度
Ⅰ
I≤15
轻
坐姿:手腿轻度活动(脚踏开关);立姿:操作仪器设备
Ⅱ
15<I≤20
中
手、臂持续动作;臂和腿的工作(司机);臂和躯干的工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占水果蔬菜)
Ⅲ
20<I≤25
重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
Ⅳ
I>25
极重
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
疲劳
夜班效率降低8%,生理机能水平70%;凌晨3-4时错误率高
肌肉疲劳/体力疲劳
精神疲劳/脑力疲劳
产生原因
工作条件
作业者本身
改进单调作业
培养多面手
工作延伸
操作再设计
显示作业终极目标
动态信息报告
消遣工作法
改善工作环境
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
能力
性格
需要与动机
情绪与情感
意志
人机比较
人优于机器
感知方面(音色分辨、气味感受等)
多通道接收信息
灵活可塑随机应变
长期大量储存信息并综合利用分析判断
总结利用经验,改进工作
归纳推理,创造发明
感情意识个性继承历史文化精神遗产
机器优于人
平稳准确输出巨大动力,输出值域广
动作速度快,信息传递、加工反应速度快
运行精度高,误差随机器精度提高而减小
稳定性好,适应重复性工作
特定信息感受和反应能力高(超声波)
同时完成多种操作,高效率和准确度
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
人机环境
照明环境
光通量 单位时间内可到达、离开或通过某曲面的光强
流明/lm
光强 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
坎德拉/cd
亮度 光强与人眼所见到的光源面积之比
cd/m2
照度 单位面积上接受可见光的能力
勒克斯/lx
视觉显示器亮度差不大于10:1,显示器无闪烁
色彩环境
视觉疲劳
蓝紫最甚
红橙次之
黄绿、绿、绿蓝不易疲劳
颜色设计原则
墙壁避免采用强烈颜色对比
避免过多使用黑色、暗色或深色
避免有光泽的或反射性涂料
避免过度使用反射性强的颜色,如白色
控制台或工作台应为低的颜色对比
避免环境中有高饱和色
第六节 锻造安全技术
有害因素
机械伤害
火灾爆炸
灼烫
安全措施
机架或突出部分不得有棱角毛刺
外露传动装置必须有防护罩,需用铰链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不动件上
启动装置应设简易操作室或屏蔽装置;锻锤只允许局部淬火,端部卷曲应停止使用或修复后再使用
按钮上须标有 启动 停车 字样,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启动按钮高10-12mm
高压蒸汽管道上须有安全阀和凝结罐,以消除水击,降低突然升高的压力
主管上须装有自动关闭水管装置
任何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
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
安设在独立室内的重力式蓄力器必须装有荷重位置指示器,使操作人员能在水压机的工作地点上观察到荷重的位置
新设备/大修应验收和试验
第五节 铸造安全技术
铸造设备
砂处理设备
多边筛
造型机、造芯机
抛砂机
金属冶炼设备
铸件清理设备
落砂机、抛丸机
有害因素
火灾及爆炸
灼烫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尘毒危害
噪声振动
高温和热辐射
安全措施
污染较小的造型、制芯工段
集中采暖地区
非采暖季节最小风频下风侧
非集中采暖
位于全年最小风频下风侧
造型、落砂、清砂、打磨、焊补固定工位或场地方便除尘
混砂不宜采用爬式翻斗加料机和外置定量器
冲天炉熔炼不宜加萤石,冲天炉化铁、电弧炉炼钢
浇注作业浇包承铁水不超过80%,工具须预热
铸造车间除局部通风应设天窗排风或屋顶通风器;熔化、浇注、落砂、清理区应设避风天窗
颚式破碎机上部直接给料落差小于1m时可只密闭不排风;不论上部有无排风,落差大于或等于1m时,下部均应设排风密闭罩
砂处理、筛选、输送、制芯、造型、落砂、清理均应通风除尘
第四节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危险因素
机械危险
生物效应危险
化学危害
木粉尘伤害
火灾和爆炸
噪声和振动
安全措施
稳定性
操控装置
每一操作位置均可停止危险运动
切断能量的装置应清楚识别
自动制动器小于10s停止
急停依风险而定
工作台和导向板
刀具
安全防护装置
非机械危险的防护
电气
降噪减振
有害物排放
防火防爆
平刨床
手工推压木料从高速运转得刀轴上方通过是木工刨床最大的危险
作业平台
高度750-800mm
导向板和升降机应自锁或被锁紧
唇板与切削圆径向距离3±2mm
刨刀轴
圆柱形,严禁使用方刀轴;装刀梯形槽上底在外
刨刀片径向径向伸出量不大于1.1mm
组装后强度试验、离心试验
驱动装置可靠防护,单向运动标识;设制动装置
加工区
非工作状态护指键/防护罩须盖住刀轴
刨削时开口与工件等宽
护罩可承受1KN径向压力,位移后与刀刃的剩余间隙要>0.5mm
防护罩闭合时间不大于80ms;爪形护指键键间距<8mm
不得涂耀眼颜色,不得反射光泽
带锯机
锯条
齿身不超过锯宽的1/4;锯条厚度与带锯轮相适应
焊接牢固,接头不超过3个,接头间长度>总长的1/5,接头厚度与锯条基本一致
横向裂纹超长应切断重焊
操控机构
启动按钮设置应方便确认锯条状态、便于调整锯条位置
启动按钮灵敏可靠,不因振动误动作
上锯轮与启动机构联锁,下锯轮设制动装置
必须设急停
锯轮防护
防护罩能罩住锯轮3/4;上锯轮上端与防护罩间距不小于100mm;锯轮、主动带轮作平衡试验
锯齿防护
非工作锯齿不外露
除屑、降噪、减振
空转噪声不超过90dB
圆锯机
锯轴额定转速不得超过锯片最大允许转速
圆锯片连续断裂2齿或出现裂纹停止使用,不允许修复
采用自关闭式或可调式防护罩
分料刀
减少出料端木材对锯片的挤压并放置木材反弹
楔形导入;圆弧半径不小于锯片半径
顶部不低于锯片最高点
与锯片最靠近点不超过3mm,其他点不超过8mm
推棒长度不小于400mm,推块建议长度300-450mm、宽度80-100mm、厚度15-20mm
第三节 冲压剪切机械安全技术
冲压事故分析
操作简单,动作单一
作业频率高
噪声振动大
设备原因
配合不一致
安全对策
工具送取料
缩小危险区
机械自动化
安全装置限制人
压力机安全保护
控制系统
刚性离合器:只能停在上死点
摩擦离合器:冲击、噪声小,可停在任意位置
制动器、离合器任一零件失效不能使联锁失效
动力失灵离合器立即脱开,制动器立即制动
机械压力机禁用带式制动器
急停按钮可立即脱开,制动器立即制动,优于其他动作
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保护装置
活动、固定栅栏式、推手式、拉手式
安全保护控制装置
双手操作式
双手操作原则
重新启动原则
最小安全距离原则
操纵器内缘间距>260mm
多人操作时每人均配双手按钮且全部操作者协同操作
光电保护式
保护范围 覆盖危险区
自保功能 遮挡需复位
回程不保护
自检功能 故障不运行
响应时间与安全距离 不超过20ms
抗干扰性
消减冲模危险区
其他措施
超载保护装置
安全支撑装置
急停按钮
安全监控显示装置
防松措施
解救被困人员
剪板机安全技术
一般要求
单次循环
确保压紧
刀片固定
紧固件防松脱
落料区设阻挡装置
安全监控显示装置
急停按钮
前后均设
激光器(指示剪切线)避免伤人
安全防护装置
固定式防护装置
联锁防护装置
光电保护装置
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技术
金属切削机床主要危险
机械危险
卷绕、绞缠
挤压、剪切、冲击
引入、卷入、碾轧
飞出物打击
物体坠落打击
形状和表面特征
滑倒、绊倒、跌落
热
噪声
振动
辐射
物质和材料
职业
电气
电
人机工程
人
故障、能量中断、零件破损、功能紊乱
安全措施错误、安全装置缺陷或定位不当
安全要求和技术措施
运动
封闭
行程
限位
冲击
缓冲
松脱
紧固
不能同时运动应联锁
最小安全距离GB12265.3
部位
间距/mm
身体
500
头部
300
腿部
250
臂部
120
脚趾
50
手指
25
物质和材料
油雾<5mg/m3
粉尘<10mg/m3
噪声振动
机床质量T
≤10
10-30
≥30
普通/数控
85/83
85
90
通道最小净高2100mm,最小净宽600mm,最佳为800mm,多人交叉1000mm
地板高度差<4mm,开口<35mm,下方有人<20mm
砂轮机安全技术
危险因素
机械伤害
噪声
粉尘
火灾
飞出火星
主轴
主轴端部螺纹与砂轮工作室旋转方向相反,标明砂轮旋转方向
端部螺纹露出部分>10mm
主轴螺纹部分延伸到压紧面内部,但不超过1/2
卡盘
一般卡盘直径不小于砂轮直径1/3
切断用卡盘直径不小于1/4
卡盘与砂轮侧面非接触部分不小于1.5mm间隙/1.5mm衬垫
防护罩
托架台面与砂轮主轴中心线等高
总开口一般不大于90°
如果使用主轴水平面以下部分加工时可增大到125°
主轴水平面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大于65°
卡盘外侧面与防护罩开口边缘间距≤15mm
上方可调护板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6mm
水平托架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3mm
磨损后 工件托架和砂轮间距≤2mm
磨损后 圆周表面与防护罩可调护板间距≤1.6mm
其他
噪声≤80dB
干式磨削设吸尘装置,粉尘不超过10mg/m3
单向旋转,标明方向
使用安全
裂纹、损伤不得用
标记不清有无缺陷都不用
新砂轮
第一次修整
运转不平衡
平衡试验
操作要求
使用圆周表面,不宜用侧面
任何时候操作者应站在砂轮斜前方,不得站正面
禁止多人同时操作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