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测:言语基础知识
图为公务员考试行测一科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知识点整理。除了解题方法外,我根据做题情况整理出了每个题型的易错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减轻学习压力、避开易错点、提高行测分数。
编辑于2021-03-26 23:02:48言语理解与表达
缩句
句子的组成部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组成
主语
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谓语
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是,有和是一样
宾语
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运用方式
的,地:前面去掉
得:后面去掉
逻辑填空
第一:阅读【联系上下文】第二:最优空1、语境对照【联系上下文]
逻辑连接词对照
(一)并列结构:和 与 、; 句子链接的逗号1、有一个字相同(讨论对象);(2) 结构雷同;(3)意思是一样的用成语
(二)递进结构: 和 与 、;句子链接的逗号注明:先考并列,再考递进 【并列的词语意思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都是递进1、程度渐变;2、顺序递进;3、非并列递进
(三)转折结构:1、填转折前,看转折后;填转折后,看转折前2、转折结构往往前后是相反的:高兴一一不高兴;丑——不丑;3、文章已经自己前后有转折了,那么填进去的词语可能就不需要再转一次
(四)必要条件结构:1、填条件看结果:填结果看条件2、必不可少
(五)因果结构1、填原因看结果;填结果看原因
动作发出与搭配对象
动作发出:发出动作的对象——人与非人
搭配对象:的——填的前,看的后;填的后,看的前地——填地前,看地后;填地后,看地前+动作发出方得——填得前,看得后;填得后,看得前
4、上下行文5、搭配对象第三:填词,填入的词语尽可能使用原文词,万不得已不使用自己的语言第四:选答案。答案本身就应该具备填词的特点,自带含义,辨析看字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题
答题思路
第1步看提问方式、辨别题型。第2步:边读边勾划,明确中心句或话题。第3步:带着中心句或话题,匹配选项、对比择优。
先匹配话题、再去对比细节 干扰项特征差中选优、非文段重点、非文段核心话题、优中选优、无中生有(偷换概念)
转折关系
典型格式:虽然A,但是B
替换词语:但是=可是、然而、却、不过、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实则
答题要点:①转折之后是重点(不要脱离文段话题)2.巧用“引用+转折”, 验证答案、 加强理解
因果关系
典型格式:因为A,所以B。
替换词语:因此=所以=因而=于是=由此可见=总之=照此看来=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可见=看来=导致=造成=使得=致使
重点关注结论注意选项设置:....的原因,匹配结论话题即可
主体、话题法
主体:文段着重论述的、所围绕论述的对象(人、事物、概念)话题:与主体相关的事件匹配选项答题要点:抓主体/话题匹配选项
必要条件
典型格式:只有A,才B。(“只有”有时会省略)
同义替换:只有A才B = A是B的必要条件 = 不A则不B== A是B的前提、基础、保障、途径、方式、方法
答题要点:条件是重点,强调A的必要性。
对策引导词
引导词直给对策: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
反面论证绘对策:如果/倘若/一旦......+不良结果①反面论证前,无对策表述时,反推条件=对策②反面论证前,有对策表述时,直接看对策表述
行文结构给对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精准的原因+严重的后果(对策基于文段话题)
并列关系
显性并列:单用:同时、此外、另外、并且、一方面……,另一方面……、标点符号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 一方面……另一方面……标点:
分号隐性并列:并列层次(判断谁和谁一伙的)
答题要点:不分主次、不可偏颇、全面概括,根据选项设置,排除法做题
总分结构
句子关系决定文段结构
判断标准:谁为谁服务。总:观点、结论、对策
分:铺垫、论证、解释、铺垫背景、举例子、解释原因、解释概念、解释过程找证据:实验、报告、匹境,研究、数据、资料
行文脉络
文章结构
总-分
分-总
总-分-总
分-总-分
分-分
中心句特征
首句:提出观点/提出对策
尾句:总结/对策
分述句特征
不同角度并列分述
调查/资料/报告结果
正反两方面论证
原因解释
详细的解释说明
举例引导词
易错题总结
对策三不选
无中生有对策,与文段问题无关,无相关话题
以偏概全的对策
与核心信息相矛盾的对策,无法解决问题的对策
逆向思维-假设推到法
当纠结某个选项的时候假设推到:推到文段是都存在相应表述
②两项择优时,假设倒推:看哪个表述,更能还原文段核心
语句排序
1.下定义与另外句子非同一话题时,注意连贯性验证2.通过句子的描述主体,初步判定句群关系3.根据“话题捆绑”,进行优先尝试;尝试失败,及时止损
下文推断
根据新话题预测下文·注意表达倾向·根据行文结构预测下文
细节判断题
典型错误类型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
扩大
缩小
偷换时态
进行时 【正在/在…中】
将来时 【将要/以后】
完成时 【已经/完成】
程度轻重
绝对标志词 【一定/全部/完全/所有/永远/任何/主导/唯一】
相对标志词 【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般/尽量/往往/容易】
颠倒黑白
标题添加题
原则
题文一致
简洁凝练
吸人眼球
含义隽永
方法
紧扣主旨
关注体裁
锁定优势选项
词句理解题
解题思维
遵循就近原则
分析句子结构
注意修辞手法
带入验证法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从选项入手
确定首句
确定捆绑关系
确定顺序
确定尾句
确定首句
首句特征
背景引入 【随着/近年来/在…背景下】
下定义 【…就是/是指】
提出观点 【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认为】
非首句特征
指代词 【这/那/他/其/该/此】
关联词后半部分 【但/却/而且】
确定捆绑关系
指代词 【这/那/他/其/该/此】
关联词
配套出现确定捆绑
单个出现分析句意
确定顺序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观点
解释说明
A和B
确定尾句
总结性语句 【因此/所以/看来】
对策
语句填空题
横线在开头:需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横线在中间
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把握好主题词,保证与文段话题一致
横线在结尾
总结前文
提出对策
接语选择题
提问方式: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理论要点: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
干扰项特征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理解要紧紧依托文段,不能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