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闻学第二讲 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重要性、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真实性;(2)新闻失实内涵、两种情况、五种表现、特点趋势和原因;(3)虚假新闻内涵、成因、危害、对策、社交媒体语境下的新特点(4)后真相的相关知识点
新闻传播这门课程比较复杂,而且非常灵活,必须要掌握它的基本框架,在复习的同时梳理每个专题的知识框架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以下思维导图汇总了第一章节的内容,来看看吧。内容包括:受众的地位、角色等,媒介素养、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等涉及
注意理解,然后再重点背诵,内容包括:理解新闻生产、新闻生产实践、新闻生产答题策略、理解新闻选择、新闻选择的标准、关于新闻选择的认识误区、新闻选择的具体流程。
新闻学第一讲 新闻学和新闻的思维导图,是走进新闻的第一步,做好思维导图才能更清晰地梳理解构,理清楚一些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乌合之众》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网校视频制作
新闻史第五章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表彰大会思维导图
新闻:叙述事实
后期剪辑
photoshop平面设计基础思维导图
文件管理方法的思维导图
新闻学第二讲 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
理解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内涵
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概念辨析
有损新闻真实性的两种思想
合理想象
“扩大宣传效果”
新闻真实受到的自然制约
拓展
拟态环境
报刊的有机运动
1843年马克思提出
每篇报道侧重点不同,单独看起来可能是片面的、有偏差的,但只要报刊的有机运动在正常运行,时间的真相就会逐步清晰地表现出来
塔西佗陷阱
当政府或组织失去公信力,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运用】“公信力”
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坚持新闻真实性?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新媒体的哪些特点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挑战
“零时差”的时效追求
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传者即受者的传播特点
信息共享趋势使新闻与信息的界限模糊
新闻泛化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真实面临的挑战
传播主体泛化,传受界限模糊
传播内容碎片化,信息不完整
传播技术不成熟,把关不严格
传播客体非理性化,后真相产生
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坚守新闻真实性(宏中微)
宏观:国家完善法律制度
中观:媒体组织严格核查监管
微观:从业者和参与者提升媒介素质
新闻失实
理解新闻失实
内涵
两种情况
主要表现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似是而非,歪曲事实
悬疑新闻
标题党
【拓展】
什么是标题党
“标题党”产生原因
标题党的危害
“标题党”现象解决之道
曲解原意
隐瞒、掩盖重大事件、重大事故
产生原因【网络谣言】
【拓展】网络谣言
传播渠道
特征
治理办法(正确了解网络谣言背后的社会问题,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是防控谣言最好的办法)
疫情中的谣言
误解性谣言——辟谣关键是公布事实真相
牢骚性谣言——辟谣关键是疏导社会情绪
攻击性谣言——辟谣关键是清算消息来源
【语料】“真相还在路上,谣言已传遍全球”
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纯粹假新闻越来越多,新闻失实越演越烈
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介融合特性
社会敏感问题成为虚假新闻高发区
虚假新闻的存活周期较短,往往很快就被发现和揭露
智能化时代下假新闻的特点
伪真度高,欺骗性强,成本却很低
是被很难,成本极高
传播时间快,传播面大
制作面更广泛
后真相
理解后真相
概念由来
(1)1992-2004-2010,与政治有关 (2)李良荣认为:“后真相”所表征的现象及其影响突破了政治领域,涵盖了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后真相”与媒体变迁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应用互为表里。近几年中国网络舆论的状况变化与“后真相”关系紧密。 (3)学者们:社交媒体时代几乎等同于后真相时代(情绪>真相)【答题】
《纽约时报》“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
【名言】“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李普曼
【拓展】前真相
成因
知识生产层面
“脱域”环境
科学技术层面
社会共识层面
危害(事前核查☞事后核查)
对策
【拓展】反转新闻
【拓展】事实核查新闻(媒体业务☞新闻样式)
虚假新闻
理解虚假新闻
类别
假新闻——主观捏造,没有对应的客观存在
失实新闻——有事实依据,但没能全面、客观、正确报道
“双黄连”
策划新闻——不一定是假新闻,属于假新闻的高发区
良性:新京报“武汉解封”
超过度成为假新闻:纸包子
判断依据:事实、真实
伪新闻——不具备新闻价值或没能准确反映新闻价值
判断依据: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本身
新闻从业人员
监管体系
整体新闻生态
危害
媒体:损害公信力
受众:损害当事人形象
社会:损害社会秩序
媒体:把关、职业素养
受众:媒介素养
技术:技术加持
政府:反馈机制
社交媒体时代的虚假新闻
特点
【拓展】信息疫情
“虚假信息和恐惧情绪是面对新冠病毒所遭受的最大的挑战”
【作业讲解】“算法技术对新闻价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