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受众
理解新闻受众
受众的内涵
定义
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收者,主要是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
特点
广泛性、混杂性、隐蔽性(隐蔽性在今天有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拓展】当代中国受众群体信息需求的变化紧跟时代变迁
受众的角色——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权利之源(二次售卖、拟态公众、第四权力)
【拓展】第四权力和第五权力(第五权力出现:技术+意识的觉醒)
受众的权力
表达权
受众的表达权——媒介接近权(核心:要求传媒必须对受众开放)
媒介素养
理解媒介素养
定义
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新闻工作者
新闻专业主义
理解新闻专业主义
定义
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定位
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重构
【思考】新闻专业主义会消失吗?走向何方?——新闻专业主义2.0
新闻职业道德(外化形式)
理解新闻职业道德
内容
职业责任(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与应对
怎么办
立足于行业内自控,职业角色通过职业理念的内化而形成
提升新闻职业道德研究的质量,明确一系列具体的职业规范
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内化形式)
【拓展】”四力“
新闻工作的“四力”——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
“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语料】新闻专业主义远不会消失,只不过 “新闻专业主义2.0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将会内化成个体交往的基本规则,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一规则的立法参与者,也同时是阐释者和监督者。——浙江大学吴飞教授
【语料】“我的想法或许过于理想化。我认为只要有新闻存在,新闻专业主义就不可能完全消亡 。 ‘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更显珍贵。如何解困? 只有靠新闻人坚守” 。——云南大学郭建斌教授
【语料】除了专门知识、技能、操作过程和评判标准外,新闻专业主义“还包括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陆晔、潘忠党
【语料】新闻学是无条件一切国民的必修课。——戈公振
【语料】"通过大数据研究,就像透过透明的玻璃缸观察鱼群游动的行为乃至其中每一条鱼的表情活动。"——羊城晚报全媒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