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先秦文学大纲
这是一篇关于先秦文学大纲思维导图,包含诗歌、神话三大奇书、历史散文、儒家、诸子散文等。
编辑于2023-11-12 12:44:15先秦文学
神话三大奇书
《三海经》
可分为《山经》《海经》和《大荒经》 三部分 是我国目前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黄帝内经》
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
《周易》
分为《易经》和《易传》
诗歌
《诗经》
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孔子编订,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颂》有40篇,《雅》有105篇,《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内容上分为
《风》周代各地的歌谣。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
《大雅》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有部分民歌。
《颂》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商颂》《鲁颂》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楚词》
由屈原及后学所作,至汉代刘向编辑成书,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屈原著名篇章
《九章》是短篇抒情诗集,包括9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天问》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离骚》
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并称 "风骚"
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沉于泪罗江)
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中国屈原 法国拉伯雷 古巴何塞·马蒂 波兰哥白尼
诸子百家
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百家: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秦汉
《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李斯
楚国上蔡人。秦代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所作《谏逐客书》是古代散文名篇。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邪台刻石》《会稽刻石》等
贾谊
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影响极为深远。其著作存于今者尚有《报任安书》、《素王妙论》、《悲士不遇赋》。
诸子散文
儒家
孔子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克已想礼)与“仁”(仁者爱人),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首创私学。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数”,主张“不愤不启“不不发”
《论语》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
孟子
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被后人称为“亚圣”。与其弟子合著《孟子》,对话体散文集。
荀子
名况,字卿,战田后期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后圣,先泰佛家最后一位大师,主张"性恶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主要著作《荀子》,《劝学》是其中的名篇。弟子:李思和韩非子(法家)
道家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道法自然”,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小国寡民"。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孔子、墨子、朱熹 、老子、王诩、王守仁、陈献章、何子渊、蔡元培、厉麟似被称为“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大家”
庄子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真经》,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墨家
墨子
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法家
韩非子
韩非, 后世人尊称其为“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 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师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但观念与其不同,没有承袭儒家思想,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其作品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韩非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兵家
《孙子兵法》
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由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古典的军事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兵书。
历史散文
五经
《尚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春秋》
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与《诗》《书》《礼》《易》《乐》合称为六经
《周易》
包括《易经》和《易传》
《礼记》
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诗经》
《左传》
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国语》
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录了当时的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