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文学史(古代)
这是一篇关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第一章古代文学史的读书笔记分享!主要包括古希腊文学、罗马文学、基督教文学和希腊戏剧几个部分的内容。学习文学史是一个以史为鉴,指导未来的过程。
该图详尽地梳理了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基本特征,并对但丁的生平及其创作、《神曲》的情节结构和思想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
古希腊文学
荷马时代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
神话
神的故事
开天辟地
神的产生和谱系
人类起源
英雄传说的四个系列
奥狄浦斯故事
阿伽门农故事
赫刺克勒斯故事
伊阿宋故事
史诗
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 (一译《伊利亚特》)
《奥德修纪》 (一译《奥德赛》)
荷马史诗的时代色彩:首先荷马史诗表现出强烈的神意志论色彩;其次实施带有明显的贵族政治色彩,反映了贵族意识和贵族观念的主导性。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①史诗结构巧妙,布局局完整。两部史诗都是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个中心,不枝不蔓。 ②两部史诗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他们既具有世俗英雄的共性,又有初步的个性特征。虽然在刻画人物时,很少用心理描写,多用动作和语言描写人物性格。 ③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书中比喻,丰富多彩,贴切生动,新鲜而又奇特。 ④使用比喻和重复的手法。在描述人物和事件时,使用了约八百个从日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选取来的比喻,构成“荷马式的比喻”。且史诗中常用重复的手法,如重复同样的句段,同样的形容词等。这是适应古代民间歌人口头复诵条件的一种传统手法,同时还能加强诗歌的感染力。
赫西俄德
《工作与时日》 《农作与日子》
《神谱》
文化背景
地理环境
欧洲南部,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西岸和爱情海的许多岛屿
民族性格
阿波罗精神
狄俄涅索斯精神
古典时期 (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初)
戏剧
散文
文艺理论
希腊奴隶城邦国家的形成、繁荣时期
抒情诗
寓言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
新喜剧
米南德
《恨世者》
《萨摩斯女子》
田园诗
忒奥克里托斯
古罗马文学
早期罗马文学
戏剧
普劳图斯
《孪生兄弟》
《一罐金子》
泰伦提乌斯
《婆母》
中期罗马文学
历史背景:
罗马对外扩张—奴隶主对奴隶剥削—奴隶起义—军事独裁制—混战—屋大维与奥古斯都时期(黄金时代)
诗歌
维吉尔
《埃涅阿斯记》
对荷马史诗的模仿
作品中的哀伤情绪—厌恶战争
它是文人史诗的范本,高度的个人创作
贺拉斯
《诗艺》“寓教于乐”、文学模仿自然、合式
奥维德
中期《变形计》《岁时记》
晚期《哀怨集》《里海书简》
西塞罗
罗马共和末期雄辩家、散文家 “欧洲散文之父”
帝国时期的罗马文学
讽刺诗
马尔提阿利斯
尤维纳利斯
小说
佩特罗尼乌斯《萨蒂利孔》
阿普列尤斯《变形计》 (又名《金驴记》)
早期基督教文学
公元1、2世纪兴起
①“基督教之父”斐洛讲学
“摩西五经”
导致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形成
二希文化的合流
②七十二士译本《旧约》
由西亚文化圈的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相结合产生
第一渊源:希腊罗马 第二渊源:基督教 其一重理性现实,其二重精神与感情
古希腊戏剧
指的是盛行于古希腊奴隶制全盛和衰落时期的悲剧和喜剧
悲剧起源:“酒神颂歌”
喜剧起源:“歌舞与滑稽戏”
悲剧:
大多取材于神话,内容往往有命观念,看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形象高大,但反映的是现实生问题,具有奴隶民主派的自豪感。 在外在形式上,一般是戏剧成分与合唱队交,戏剧是独白,合唱队是抒情诗,起到分幕分场的作用。“三部曲”。开场、进、三至五个戏剧场面、退场。
三大悲剧诗人
“悲剧之父”—埃斯库洛里
作品内容:斗争事件,歌颂英雄
创作风格:庄严雄浑,语言优美
悲剧贡献:增设第二个演员、增加对白成分 完成宗教仪式到戏剧的转变
代表作:《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
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
悲剧贡献:增设了第三个演员,完整的结构布局。不再依靠神力推动情节而是人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悲剧的典范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
“舞台上的哲学家”—欧里庇得斯
基本主题:战争与和平 社会道德
悲剧贡献:写实手法 心理分析
代表作:《美狄亚》
喜剧
历史背景:它的繁荣是在雅典城邦发生危机时,古典时期的喜剧称为“旧喜剧”,主要是政治讽刺剧和社会问题剧。
作家以及其代表作
“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代表作—《阿卡奈人》 《鸟》
《阿卡奈人》主题: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鸟》主题:描写理想社会
风格:夸张、滑稽、粗俗。与悲剧相比,它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
俄狄浦斯王的艺术成就: ①强烈的悲剧效果 ②采用倒叙式的结构,情节紧凑集中;巧妙设置悬念,通过不断地突转和发展推动情节发展。 ③把人放在尖锐的冲突中刻画 ④按照“人应该有的样子”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