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构成当时的知识群体。在军事上,可任作战骨干。政治上,任中下级官吏。文化上,学得古今知识。
① 汉代,儒士构成士阶层的主要群体。
东汉末年,清议之风盛行。孔融批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倒行逆施。被曹操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满门抄斩。
政治的残酷促使士人退而思考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本原。
② 曹魏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一批名士,倚重《老子》《庄子》和《易经》为文献骨架,会通儒、道开创了玄学思想。借助玄学与清谈,士大夫既能保持高尚的气节,又能担负起士的责任。
③ 随着曹氏和司马氏量大集团斗争的白热化,士人已经无法置身事外。只有两个选择,支持曹魏皇室,或投靠司马氏。
钟会是依附司马氏的受益者,是曹魏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之子。折服于嵇康的文采。但他们的政治立场对立。
嵇康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
据记载,嵇康也是个打铁高手。有一次钟会去找嵇康,嵇康正在打铁,僵持良久,钟会要走时,说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敬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两位玄学家交锋。
④ 玄学使当时理性化的程度,规范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名士们一起研究玄理的活动叫做 清谈。嵇康领贤的竹林七贤大多是当时数一数二的谈玄高手。他们都崇尚自然(人的本性)而贬抑名教(以名立教)。嵇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晋时期最富代表性的口号。
⑤ 司马氏集团开始对天下名士进行诏安。迫于形势,昔日竹林下的名士回到朝廷。山涛凭借与司马氏的关系平步青云,仕途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