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31-诸葛亮治蜀
这集主要讲的是刘备北伐失败,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治理蜀汉的一系列措施。稳定政治局势,选拔人才,大力发展经济。其中重点介绍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以法治蜀,维护都江堰,以盐立国,以铁强国,蜀锦兴国等举措,之后再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这是一篇关于世界历史44-拿破仑时代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晋升之路,二、稳定秩序,三、连年征战,四、遭遇滑铁卢。
这是一篇关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启蒙运动背景,早期代表人物,中期代表人物,高潮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意义。
这是一篇关于世界历史41-美国独立运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2.北美殖民地与英宗主国的矛盾激化,3.独立战争,殖民地脱离英国,4.美国独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中国通史31-诸葛亮治蜀
1、结盟东吴
①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北伐失败后忧愤成疾,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随即病逝。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总理朝政。自此,举国重任落在诸葛亮一人肩上。
② 夷陵之战第二年,邓芝受诸葛亮委派前往东吴,再次与东吴结盟。邓芝阐明吴与蜀唇亡齿寒的道理。之后孙权与曹魏断绝藩属关系,转而与蜀汉结为盟友。 当时,蜀汉精兵强将折损过半,开国元勋逐步凋零。
③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诸葛亮说服蜀汉愤怒的群臣,并派使臣祝贺孙权称帝。孙权闻讯大喜,决定与蜀汉升坛歃盟。对天发誓,勠力同心,同讨魏贼。
2、平定南中叛乱
① 三国时期,整个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都属于蜀汉政权,统称南中。刘备病逝后豪强叛乱。诸葛亮决定亲自征讨南方。
蜀汉建兴三年春三月,诸葛亮率军南征。很快将叛军首领孟获擒住。孟获不服,说如果放他回去一定能打败诸葛亮。诸葛亮释放孟获,择日再战。史书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七纵孟获,最后孟获输的心服口服。收服孟获后,南中各个部族纷纷归附。
② 诸葛亮派一些蜀汉官员到南中,传授先进农耕技术,盖房子,种水稻,使用耕牛,指桑养蚕,纺纱织布,改变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经过几年的努力,蜀汉政权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和平安稳的环境。
相传,诸葛亮在普洱大量推广茶叶种植,才有了后来的普洱茶。那里奉诸葛亮为茶祖。
3、全面展开内政改革
1)选拔人才 不拘资历,不拘地域,尤其注重德才兼备。 蒋琬、费祎、董允、王连、陈震、张裔、费诗、秦宓等,都被诸葛亮发现并任用。一时间,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巴蜀地区的人才争相为国家效劳。
2)法律体系
① 诸葛亮亲自主持制定了蜀汉的国家法典《蜀科》,以法治蜀,从严治国。 诸葛亮惩处的人里既有亲贵,也有功臣,无论何人,一旦触犯刑律,一律严办。
诸葛亮疼爱的谋士马谡,因为违反军令,导致战略要地街亭失守,兵败失守后,马谡又临阵逃脱,论罪当斩。临行前,马谡给诸葛亮写信,视其为父,并托付一家老小。围观百姓动容流泪。群臣向诸葛亮求情未果。马谡被斩首后,诸葛亮伤心欲绝,难以平复。即挥泪斩马谡。
② 法治以教化为基础,有人性关怀。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政通人和,吏风廉洁,呈现崭新气象。
同为先帝托孤大臣的李严,因为弄权而贻误军机,被诸葛亮弹劾流放。诸葛亮给李严的儿子李封写信,说明流放理由,并希望李封说服父亲认识错误。李严得知后十分感动。 诸葛亮的法治,饱含劝善惩恶,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他心悦诚服。
3)经济治理
① 诸葛亮派士兵保护和维护都江堰,并首设堰官。水利是农业之本,农业是立国之本。
② 以盐立国。 强化食盐官卖政策,增加盐井数量,同时改进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和改进火井(天然气井)煮盐技术。 盐,成了蜀地重要的物产之一。盐税也成为蜀汉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③ 以铁强国。 蜀汉的铁器,更多的用于农业生产,有力推动了蜀汉的农业发展。
史书记载,诸葛亮任命精于冶炼的巧匠蒲元,在汉中铸造宝刀。蒲元打造的刀具锋利无比,被誉为神刀。打造的甲胄异常坚固。据说以此甲胄技术结合南中地区的藤甲,能造出一种既坚固又轻便的盔甲,即传说中软猬甲的原型。
④ 蜀锦 用蜀地所产的蚕丝织成的锦,因其工艺精湛,质地坚韧,色彩华美而闻名天下,故名蜀锦。为了鼓励农桑,诸葛亮亲自垂范,种桑八百株,从事养蚕和织锦生产。设立锦官,管理蜀锦生产。从诸葛亮开始,蜀锦的生产变成规模化的国家行为。 蜀锦除了销往曹魏东吴,还销往印度、阿富汗、伊朗,中东 和欧洲地区。蜀锦成为诸葛亮闭关息农,养育民物政策的最重要经济保障。
当时,工匠们集中居住、生产的地方叫 锦里。衙门所在地,叫 锦官城。于是锦里、锦官城、锦城便称了成都的别名。
4、北伐曹魏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决定再次率军北伐。此时,距离刘备托孤已经十一年。这十一年蜀汉经历了一次南征,四次北伐,抵御了一次魏国的侵略。
北伐前,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表达心智。即《出师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边,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上学的时候背这文章没啥感觉,串联了历史再看才体会到了个中滋味)
蜀汉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举全国之力,亲率大军北伐。早已得知消息的魏军统率司马懿在渭水之滨五丈原,率领大军严阵以待。双方对峙于五丈原。司马懿采取严防死守战术,绝不出战。双方相持数月,最终诸葛亮无计可施,进退两难,一病不起。
从成都赶来的尚书仆射李福问诸葛亮,百年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答蒋琬。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答费祎。李福第三次问话后,诸葛亮再也没有说话。
传说,当时正值深夜,诸葛亮病逝时,一颗流星划破长空。从东北落向西南。由大而小,陨落在诸葛亮军营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忠诚、敬业、自强、公正、廉明、勤政、淡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贤臣的所有美德集于诸葛亮一身。成为所有时代衡量为官者贤愚忠奸的标尺。 虽然诸葛亮的肉体生命早已不在,但他的精神生命光耀千秋。诸葛亮的名字已经变成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深深地影响着今天乃至明天的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