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党史
事业单位政治板块党史党建部分思维导图。绝对是你看过最全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编辑于2021-05-05 21:35:37党史
1840年
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21.7
中共一大
1922.7
中共二大
1923.6
三大
1924.1
国民党一大
1927.4.12
四一二政变
国民革命
毛泽东思想萌芽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8.7
八七会议
1927.9
三湾改编
1927.10
井冈山根据地
1929.12
古田会议
1934.10
1935.1
遵义会议
1936.10
红军长征
1936.12
西安事变
土地革命
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后期+抗战时期:成熟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7.7.7
七七事变
开端
1937.9.25
平型关大捷
1938
台儿庄战役
1940
百团大战
防御
1941
相持
1945.4
中共七大
1945.8.15
日本投降
1949.9.2
日本签署投降书
结束
抗日战争
1945.8.25
重庆谈判
1946.6.26
撕毁“双十协议”
1947.3
防御
1947.6
反攻
1948
决战
1949.3
七届二中全会
1949.10
第一届政协
1949.10.1
开国大典
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52
巩固政权
1953
1956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过渡时期
1956.8
中共八大
1966
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1976
文化大革命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注
旧民主主义革命
战争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革命历程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
1921.7 中共一大
地址:上海,31日转到浙江嘉兴的一条小船上
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领导人
上海
李汉俊、李达
北京
张国焘、刘 仁静
长沙
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
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
陈工博
无陈独秀、李大钊
意义
一大建党
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名词的是 蔡和森
数字:“100”+“1921”+“2021”
党徽:镰刀+锄头
光芒线:56根——56个民族被党徽照耀
1922.7 中共二大
二大建纲
1923.6 中共三大
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4.1 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7.4.12 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 上海 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1927.7.15 七一五政变
汪精卫 武汉 全面破裂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陈独秀的右倾(保守)错误
土地革命
1927.8.1 南昌起义
打响了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
革命军队的摇篮
八一建军节
1927.8.7 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
兴起的转折点
1927.9.9 秋收起义
城市→农村
1927.9.29 三湾改编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建设新型军队的开始
1927.10 建立井冈山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1929.12 古田会议
党指挥枪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1934.10—1936.10 长征
原因
根本
党内“左倾”错误
直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起点
瑞金、雩都
终点:甘肃会宁
1935.1 遵义会议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束王明左倾冒险错误
解决了军事、组织问题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了当时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936.12.12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合作
抗日战争
开端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的开端
1937.7.7 七七事变
全面抗战爆发
防御
平型关大捷
共产党第一次对日作战胜利
台儿庄战役
最大胜利(国民党)
百团大战
规模最大
相持
整风运动
反官僚、反宗派、反主观
1945.4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结束
1945.8.15 日本投降
口头
1945.9.2 日本签字
书面
日本侵华九一八,瓦窑会议定战线,西安事变时局转,洛川会议敌后战,第一大捷平型关,最大胜利台儿庄,德怀坐镇战百团
解放战争
争取和平未遂
方针:和平、民主、团结
1945.10.10 重庆谈判/双十谈判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
1946.6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中原
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全面内战
防御
陕北
蘑菇战术
山东
孟良崮战役
陈毅(yi)+粟裕(yu)
反攻
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意义
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决战
辽沈战役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兵力数首次超过国民党
淮海战役
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解放
“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影响最大
平津战役
解放北平、天津、华北大片地区
渡江(长江)战役
解放南京,标志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蒋介石的力量基本被摧毁
七届二中全会
地点
西伯坡
内容
一个胜利
反帝反封建的胜利
两个转移
农村→城市
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两个基本
基本矛盾
资产阶级 VS 无产阶级
私有制 VS公有制
两个务必
务必防止骄傲自满情绪
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9 第一届政协
代行人大职权
《共同纲领》
1949.10.1 开国大典
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获得成功
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过渡时期
1949—1952 巩固政权
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抗美援朝、土地革命运动、“三反”运动
1953—195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化三改造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196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共八大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重新确立事实就是的思想路线
十一届六中全会
十二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
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
1992初 邓小平南方谈话
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改革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题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10 十四大
市场经济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基本纲领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十六大
确立三个代表
关键
与时俱进
核心
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
坚持执政为民
(关羽心静为民)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邓小平理论”,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
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
第一要义
发展
核心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建三基四市五纲
毛泽东思想
1921—1927 共产党的创建+国民革命 萌芽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四大动力阶级
工人
领导
农民
主力军
最可靠的同盟军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两面性
斗争性
软弱性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官僚主义、大地主、大资产
敌人
首要问题:分清敌我
国民党分析运动
《湖南运动考察报告》
1927—1935 土地革命前中期 初步形成
《井冈山的斗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基本形成
共同论述
工农
人→土地革命
武装
枪→武装斗争
割据
地→农村根据地
共同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反对本本主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首次提出事实就是
1935—1945 (土地革命后期—抗日战争时期)成熟
《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着思想的成熟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战斗党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是精髓
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
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核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方法
独立自主
基本立足点
是群主
首次明确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十九大: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工程
《论联合政府》
三大作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理密批
《改造我们的学习》
标志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
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1945—1966 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恢复期 继续发展
《论十大关系》
首次提出共产党人与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正确处理矛盾
对抗性
敌我矛盾
非对抗性
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上层建筑——经济基础
生产力——生产关系
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概念
干部会议上论人民十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