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工智能时代宪法创新
这是一篇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宪法创新的思维导图,包含算法黑箱化、解决实例、人工智能的定位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人工智能时代宪法创新
算法黑箱化
用户不清楚责任归属,无法评判监督
造成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不对等关系
问责机制削弱瓦解,限制权力的现代法治精神难以落实
社会以评分系统为媒介转化为监视社会(芝麻信用)
侵犯人权(主要是隐私权)
实例
保险制度(基于不利结果发生的偶然性而产生的互助机制),人工智能计算预测动摇其根基
就学就业晋升等(减少某些公民人生际遇和选择空间)
现代宪法根本制度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绝不允许把个人无法选择纠正的事作为不平等待遇的依据
人工智能进行的预测,提供的结论无法说明其理由→“莫须有”罪名→类比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
解决实例: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规定必须由人介入监控计算机运作
确保人工智能可控性
现实难题(应用场景下人们很难监控人工智能)
系统运作很快时,人很难对其情况进行认识预测掌握
机器学习效果越精准,深度学习功能越强大,算法涵义越难理解掌握
实例:柯洁与AlphaGo对弈失利
人们很容易利用人工智能转嫁决策风险,逃避问责
提高民主问责水准,防止权力滥用
关键:在现代宪法体制下将人权保障原理与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平衡
智慧网络化技术和平台在汇集和分配信息,资源,物资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功能
人工智能的定位——是否赋予机器人人权
机器人权论——既然机器人可以成为责任主体,那么当然也应享有相应的权利
承认机器人的人权,则法律规定的平等权是否包括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言论和表达的自由
人工智能的著作权问题
关键:算法与宪法之间达成适当的平衡
新型宪法树立关键:形成人工智能技术与区块链技术之间制衡的机制